政府額外撥款維修 改善火柴盒校舍
2017年01月20日03:00

【星島日報報道】現時全港有二十六所火柴盒式校舍,校齡數十年,設施殘舊老化,影響學生活動,但相關學校迄今仍重建無期。《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另撥資源為這類學校維修,改善通心磚、內廊式設計課室的問題,盼於本年暑假展開工程。

二十六所火柴盒式校舍早於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在公共屋邨興建,內部殘破不堪,且校園空間不足。教育局早前安排工程顧問到訪所有火柴盒式校舍,發現學校普遍面對三大問題,包括課室置於中央走廊的兩側的「內廊式設計」,影響走廊自然通風及隔音效果;課室非主力牆採用通心磚砌成,不能承托現代化教學工具;以及樓梯位置的通花磚牆,無法遮擋雨水。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當局與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及業界早前舉行三方會議,達成共識,政府將另撥資源為火柴盒式校舍維修。工程顧問未來兩個月,將與各校深入磋商,了解學校面對的問題,並制定更靈活使用現有校舍空間的可行方法,盼於暑假展開改善工程。

位於葵興邨、校齡達四十五年的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屬火柴盒式校舍之一,該校課室曾有牆身剝落,露出「通心磚」,牆壁更非常「薄身」,厚度僅得二點五釐米,毋法裝嵌外加設備。校長王少超指,校舍殘舊問題困擾多年,一直只能依靠每年暑假「小修小補」,他舉例指由「通心磚」砌成的課室牆壁,無法承托教學工具,如白板、顯示屏,未能追上教學需要,室內亦不夠通風。

針對「通心磚」問題,王少超稱,據他了解,工程人員將於原有牆身外加設堅固板牆,以安裝不同教學工具;亦會安裝抽氣扇,保持空氣流通;並會在樓梯的「通花磚」前加設以趟窗,防止雨水打入室內,窗戶上方有位置通風,毋須擔心室內太焗。他稱,雖然工程可改善校舍環境,但長遠仍希望重置校舍,「現時校舍連籃球場只有四千平方米,但千禧校舍達七千至一萬平方米,因此不可能原址重建。」

教育局指會積極物色合適的土地及空置校舍作重置現有校舍之用,並加快安排通過公開及公平競逐的校舍分配工作機制,進行相關分配工作。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