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中負責教基層資優小學生機械工程知識的袁大偉博士除了為我們解釋了STEM的優勢外,亦分享了教導小學生過程中的點滴。

他教學過程中通常會用上一些工具或玩具協助教學,袁博士指他是跟隨「Desgin、Make、Play」(即設計、製造、遊戲)這個框架去教學生。最重要是讓學習製造過程中,可以令學生有成就感。還有寓學習於遊戲亦很重要,例如設計一輛汽油車或者其他東西,帶點遊戲比賽成分,他們就會覺得很有趣。

從行動和實踐中學習
袁博士續指:「其實呢種方法我喺大學(任教)時都嘗試過,亦非常成功。我哋嘅叫法係learning by doing,即從行動和實踐中去學習。對學生來說,問題唔係框死,而是有彈性同自由度。(令學生知道)現實生活同課本所講係有唔同,咁就變成培養解決問題同看問題的角度都會有所轉變。」
問及對於一直曾任教大學,到現在轉為教小學生機械工程知識,當中有何轉變呢?袁博士就指:「大學生知識基礎較好,所以我對佢哋嘅要求、困難度會高啲,造出嚟嘅工程亦可能大啲。至於小朋友就只可以要求佢哋完成其一個小部分,亦即佢哋能力範圍可以完成嘅事,最重要係唔可以令佢哋有好大嘅挫折感,令佢哋學習過程中可以得到樂趣。」

培養出學習的熱情很重要
最後,袁博士指他最希望的是今次參加咗呢個課程的小朋友可以培養到「落手落腳」解決問題的興趣及熱愛,亦即STEM所指的「熱愛科學、熱愛科技、熱愛工程及熱愛數學」,另一方面亦希望可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他認為若小朋友在過學習過程中能引發到「熱愛及興趣」,他們就會自自然然的推動自己繼續進一步學習,這是最重要的!

相關內容
想追蹤更多最新最好的親子資訊?請瀏覽我們 親子頭條專頁
- 關鍵字
- 數學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