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被指涉及不當訓練的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經過逾一個月的擾攘,保良局終與承辦機構「導航訓練中心」協議解約,保良局內部的專責顧問委員會,最快於暑假前完成檢討,並就日後舉辦同類活動提出新安排,初步傾向不應再側重於紀律訓練,以照顧不同學校與學生個別差異。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保良局主動解約是負責任做法,但日後如何監察訓練營內容與成效,相信是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今次保良局與導航訓練中心協議解約,讓正式開辦逾七年的領袖紀律訓練營吹上熄燈號。友好指,保良局內部對解約有不少考慮,因承辦商沒有違約之下,難以單方面即時解約,「上月保良局表明學校可以退出後,四月已無訓練營預約,足見學校與持份者的憂慮,故此雙方協議和平解約,無疑是最務實的做法。」
訓練營近年屢傳教練疑似不當訓練的個案,先後傳出要求學生集體下跪、水喉射向面部,近期更傳出導師亮刀與學生爭執,有男導師更涉嫌非禮女生被捕。然而,聽聞保良局認為學校對訓練營一向反應正面,對負面新聞大惑不解,「情況如網上食評一樣,網上給讚的人很多,甚至有人上傳相片,看似反應正面,但不代表就是全貌;對餐廳服務與衞生情況不滿的人,因不信任一味讚好的網上食評而轉到其他平台表達意見。若餐廳負責人仍堅持反應好,無疑是誤判情勢。」
友好認為,訓練營以往過分依賴學校回饋,甚至冀通過學校聯絡涉事學生提供跟進與協助,反而更難接觸學生,「因學校外購訓練營服務,要求全級學生參加,學生處於被動角色,難以通過學校反映問題;學校負責老師蕭規曹隨下,對訓練營回饋只是按程序辦事,數據難免失真。」
友好認為,較理想做法是委託獨立機構在離營後一段時間,向師生進行調查,了解訓練成效是否持續。同時亦須定期檢視訓練內容,「活動內容須照顧不同差異,而非『獨沽一味』。」
領袖紀律訓練營暫時關閉,無疑是讓保良局專注檢討工作上,日後活動內容應如何安排,如何增加透明度與監管,值得有關方面全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