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從小灌輸 訂規則管好零用錢
2017年04月18日03:00

【星島日報報道】早前有財務公司以大學生為對象,推出五百元貸款計畫,再次引起大眾關注大學生的理財問題。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不善理財,輕則胡亂消費,成為「月光族」;最嚴重的情況,更有可能需要申請破產,影響生計,所以自小教子女理財,其實很重要。

Elsie日前與奪得首屆「卓越企業與理財教育教師獎」的將軍澳香島中學經濟科主任馮漢賢傾過,知道他原來在當教師前,曾有數年在銀行工作的經驗,主要負責個人財政、理財策劃等工作,眼見有部分高薪族,甚至專業人士,在財政上出現很多問題,仍要向銀行貸款,故認為理財教育應從小做起,家長應自小培養子女正確金錢觀,才可減少他們將來因不懂理財而出現的情況。

近年在校內推廣理財教育的馮Sir,指社會和學校大多不太重視理財教育,導致現時青少年,甚至社會大眾,普遍不理解或誤解理財教育,「學校其實應把理財列為必修科,相對其他科目,例如英文,從事勞動工作的人,未必真的需要懂很多英文。在社會工作,也毋須懂得很深入的數學。然而,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即使是家庭主婦,也要知道如何理財。理財教育不夠深入,以及不夠系統化,也是問題所在。」

馮Sir表示,不少學生在中一開始有零用錢,例如有的每天一百元,用作膳食及交通費,對中學生來說,這個從無錢到有錢的過程,轉變很大,如果他們不好好管理,可能出現很大問題。「中學生也可能有金錢糾紛,例如有同學可能在缺乏保護金錢的意識下,借錢給同學,但最後卻收不回借款;也有同學隨便購物,或很豪爽,胡亂請別人吃飯。」

他又指出,智能卡電子消費往往因並非用實體金錢交易,容易造成衝動消費,而青少年看到喜愛的物品,希望立即擁有,不會「格價」和「講價」,也是普遍現象,有待改善。馮Sir認為,假如家長沒有從小教子女理財,有時也很難怪責他們,為何長大後不懂理財。

既然教子女理財那麼重要,Elsie自然要請教馮Sir一些理財心得。他說理財教育愈早做愈好,他認為可早點給子女零用錢,甚至小一生也可以,金額可視乎家庭情況而定。「給零用錢就好像讓孩子『出糧』,但可以給予不同規則,讓他們明白家長在日常生活如何管理金錢。」

馮Sir舉例,當子女習慣有零用錢後,可進一步教他們利息的概念,例如子女每星期有十元零用錢,家長可讓子女決定是否盡用。「如果完全不用,就可以該星期多一元或兩元,以模擬現實的存款利息,讓他們學習面對即時消費的心魔。」

另外,當小朋友年長一點,也可以學習投資,但要投資在自己身上。「可利用子女平日的測驗考試,如果他們有信心的話,家長就可以提出投資計畫,例如考九十分以上,可以有三元回報,得一百分有五元回報,做不到會扣零用。」馮Sir說這做法是讓子女了解投資的概念,是投資在熟悉的事物,並了解投資正確有回報,但家長必須教導子女,了解讀書的意義,避免孩子把學業和金錢掛鈎。

如果子女已是高中生,則可從知識層面出手,並可教授他們精明消費的概念,使每一元用得其所。「我主張綠色金錢觀、環保理財,即有節約觀念,假如有一百元,如何每一元也用得其所?做法是可去不同地方『格價』,其中超級市場和便利店已有不同價格,進取些可『講價』,但要有禮儀。」

理財教育絕非三言兩語可說清。Elsie知道,明天開始,馮Sir逢星期三於《星島教育》撰寫全新專欄〈賢談理財〉,希望讓家長重視小朋友理財學習,欄中會以他多年的理財教育經驗,教小朋友理財策略,以及經驗分享,家長記得留意。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