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學生今年初在西太平洋珊瑚大三角進行考察,學生運用光學投影、音頻編程、田野錄音及其他技術,收集當地的環境、生態及社會數據,回港後把收集到的影像、聲音、故事、科學數據及個人經驗,轉化為十七件具創意新媒體藝術作品,並在以「入目三分」為題的展覽中展出,展現人與自然的複雜關係。
探索珊瑚大三角是城大「極地環境」計畫的一部分,十九名藝術及設計學生分為水陸兩組,分別前往馬來西亞西巴丹島及馬布島進行深潛考察,研究當地茂密的珊瑚礁;以及到所羅門群島西部偏遠地區徒步探索,考察群島因海平面上升而正受威脅的文化及生態系統。活動包括探索海洞、珊瑚礁和沉船遺骸,以及標記海龜行蹤、在紅樹林划艇考察等。
學生的作品以多種形式展出,包括動畫、錄像裝置、互動剪影裝置及地景雕塑等,目的在提升公眾保育自然的意識,展覽即日起至本月二十五日在城大舉行。署理學務副校長馮剛表示,「極地環境」計畫展現城大「重探索求創新課程」如何讓學生通過探索和研究,展示其創造力及策劃原創作品,從而貢獻社會。
「極地環境」計畫今年是第四度舉行,參與計畫的創意媒體學院二年級學生何賀若,主要研究溫度轉變對海龜孵化的影響。她感歎隨着林木被濫伐、海水上升,原有的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在今次的考察中,目睹當地人與大自然的微妙關係,以及他們如何與大自然共存。她的作品通過互動剪影裝置,把樹葉的影像投影到沙上,以比喻大氣層庇蔭人類,以至所有生物。
- 關鍵字
- 城大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