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及自資專上教育基金頒獎禮昨日舉行,一六/一七學年共向六千四百多名學生頒發獎學金,總額約一億四千六百萬港元。有射擊港隊代表副學士學生,入讀應用心理學系後,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調整比賽狀態,亦有來自德國的男生因愛上香港文化,來港修讀建築學,兩人分別獲才藝發展獎學金及卓越表現獎學金。
政府於〇八年成立獎學基金,一一年成立自資專上教育基金,兩項基金均設「卓越表現獎學金」、「才藝發展獎學金」和「外展體驗獎」等多個獎項。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出席頒獎典禮時致辭,指今年共六千四百多名學生獲頒獎學金,總額約一億四千六百萬港元,包括約五千九百名本地生及約五百一十名非本地生。他續指,本年度的得獎人數仍未結算,尚有增加空間,但上年度的數目與一二年相比,升幅近四倍。
「卓越表現獎學金」頒發予有傑出表現的學生,全日制學士學位和銜接學位本地生,每人可獲四萬港元,非本地生則可獲八萬港元;副學位學生不論本地還是非本地,每人可獲三萬元;至於「才藝發展獎學金」則頒發予在體育、音樂和美術等範疇,取得成就或有才華的學生,每人可獲一萬港元。來自德國的Robin Albrecht和本身是射擊港隊代表的劉彥汶,分別是上述兩項獎項的得獎者之一。
今年十八歲的劉彥汶是氣手槍運動員,曾兩次代表香港出戰東南亞射擊錦標賽,正於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修讀應用心理學副學士一年級。彥汶指射擊項目對運動員心理質素要求很高,「我們很容易因壓力而射失靶,但從課堂我學會認知行為治療等,令自己在比賽期間學會改變想法,冷靜下來。」他希望之後能銜接升讀社工系,將來可以運用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另外,十九歲的Robin是中文大學建築系一年級生,四年前曾來港作交換生,獲本地寄宿家庭、譚氏一家接待,並幫他起了一個中文名「譚樂彬」,令他對香港念念不忘,中學畢業後決定來港升學。「香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混合不同的文化特色,令我想在這里修讀建築系。」Robin指自己最難忘大角嘴廟會,又指與同齡的港生交流十分有趣和富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