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的笑容、討好的角色、一段明目張膽的戀情、一個讓人喜愛的女演員,我們認識的湯怡很立體,你能從銀幕中欣賞她的作品,也能在社交媒體中看見她的活躍。她,既是一位演員,也是和我們活在同一空間的城市人,或許正是這份親切,讓我們在她的角色與作品中容易找到共鳴。《某日某月》是她首次在大銀幕上做女主角,這次湯怡帶我們重回15、16歲的青春歲月。那年那月,年輕的你,甚麼最寶貴?是那段羞澀又甜蜜的愛情;還是那份屬於年輕,一去不回的勇氣?

重回15、16歲時
電影主打緬懷90年代,這幾年回憶與懷舊情懷都是大熱的題材,不過對於湯怡來說,回到過去,並不一定只能追尋集體回憶,更多的是個人情感。「這次會帶大家回到1992年,故事講述一對15、16歲的中學生有關愛情的故事。我覺得每一個在90年代成長的觀眾,看這部戲時都會好有共鳴。或者,一邊睇戲,一邊感覺自己回到中學求學的時期。」她就指拍攝期間自己就有回到從前的感覺,而自己正好與戲中角色「子月」有不少相似之處,就更加能幫助自己代入角色。「拍攝那時,感覺就像自己真的成為了15歲的『子月』。同時又像回到自己中學讀書的時期,當面對一段不知應否去愛的愛情時,表達得不知所措;看見自己心儀,或暗戀的對象時,會顯得怕怕醜醜。」
年輕的魅力,就是那份羞澀,與不確定性,湯怡表示很享受拍攝時回到15歲的狀態,但這點同樣是角色的難度所在。「能夠由30歲回到15歲,接到角色時當然也很開心可接受這挑戰。但人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並不是如此容易就能做回年輕的你。」思想、表情、說話的方式、一個直接的反應,都帶有歲月的痕跡。即使,有了時光機,人能回到過去的時空,但人卻總不能回到過去,重做一次過去的自己。「所以,一開始都擔心能否演好,可以說服觀眾,接受我就是15歲的『子月』。因此演繹上也下了不少心機,不僅可能要提高點聲線去講對白,還要演出年輕的活力以及直率。」

無懼距離的愛情
《某日某月》是講述兩個活於90年代的中學生子月(湯怡飾)和旭日(原島大地飾)的「異地戀」故事,對於「異地戀」,湯怡就指曾幾何時,年輕的自己,以為一定接受不了,但現在又有不一樣的體會。「其實,我是一個相對比較依賴的女仔,我理想中一段愛情關係,我會希望時常也可見到對方,做甚麼事也可在一起的。」當然,這是她一直以為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在訴說每一個少女的心中想法。然而,理想、心中想法卻總和現實有差距,這才是生活。「但這幾年,我發現,距離有時在一段關係中,並不一定是壞的,可能是好的。」
不僅是物理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影響著大家的關係。「以前,大家可能會更用心去經營,因為一旦錯失了,就可能找不回。但現在太方便了,無論是電話、訊息、或上網,一切也太方便,讓人未必懂得珍惜。」電影中子月與旭日的「異地戀」最後發展如何湯怡自然大賣關子,要大家自己入場發掘,但她就知如果她真的就是「子月」,她就一定會開展這段感情。「就和我現實中一樣(笑),因為我覺得只要你信念夠堅定、夠愛這個人,大家用心去維繫,那怕任何距離或是其他的障礙,兩個人也可以一起去克服。」

突破自己界限
談到今次與原島大地合作,由於成長背景不同,自己不時會為他介紹戲中出現過的90年代事物。「大地於1997年出生,很多90年代事物他也未見過,雖然1992年時我都只是得幾歲,不過也能為他介紹當年的事物如call機、Yes卡等等。」湯怡自言這個「老師」只是臨時充當的,「我相信不同的合作,會有不同的火花,大地是一個很有energy的男仔,在他身旁演戲,我也讓他感染了不少。」她更指大地和他一樣是比較怕羞,少說話的人,所以在合作初期,自己擔當主動的角色。「其實以前的我是有一個『前輩恐懼症』,面對前輩我會十分緊張,不論是試戲還是正式演戲時我也會十分不自然。就是這幾年,我覺得自己需要去克服這心理障礙。因此,今次不論是與旦哥(鄭丹瑞)、Maggie(邵美琪),甚至比我年輕的大地,我也努力去面對這問題,並去克服它。對於大地我更主動和他作交流,不論是片場還是私底下,希望能藉此突破自己。」
不難發現,湯怡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她更希望將來能挑戰不同的角色。「一直以來的角色給大家的印象都比較文靜,大家可能就認為我就只是這樣。但我總希望能不被規範,將來會有更多不同嘗試,讓大家見到更多另一個我。」訪問中,湯怡不時提及,因為年輕所以有勇氣,直率的去面對這個世界。可能是更簡單去選擇愛情,不讓生活或家庭等顧慮讓自己後悔;也可能是,因為年輕,更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全自己。但又怎會只是年輕便有勇氣;因為,擁有改變的勇氣,青春從來都不會消逝,不是嗎?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