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 墨爾本:特立獨行的城市密碼
2020年04月22日15:00

2020/4/20第5個夢 序。

“二媛,如果移民,你會選擇哪個城市?”

“墨爾本。這裏有我愛的咖啡館,和那些熱愛運動的人,還有可以把世界各地菜餚做的特地道的廚師們。”

高曉鬆曾用澳洲的兩位著名女星妮可·基德曼和凱特·布蘭切特來形容雪梨和墨爾本:“如果雪梨是一個女人,就是妮可·基德曼,美豔照人,也咄咄逼人。愛上雪梨那個有風帆形狀歌劇院的碼頭,不需要兩分鍾的時間;如果墨爾本是一個女人,就是凱特·布蘭切特,風情萬種,但內斂含蓄。愛上她,需要好久的時間,但一旦愛上,就難捨難分。”雖然評價略顯表面,但不失有趣。是的,我喜歡凱特·布蘭切特,就像我喜歡墨爾本一樣。

位於澳州東南部的墨爾本,連續7年被《經濟學人》週刊評選為世界最宜居城市,就算2018年被維也納趕超屈居第二,墨爾本依舊像個三好學生,樣樣俱佳。

“世界50佳餐廳”的頒獎選在這裏;全球大受歡迎的獨立咖啡雜誌《DRIFT》將整期的篇幅獻給了遍佈墨爾本的5000多家獨立咖啡館,對於一個44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每天去一家咖啡館喝咖啡,可以不重複地喝至少13年;還有每年一度的賽馬節、音樂節、F1大賽和澳網。

這就是墨爾本,在全球化你追我趕的腳步中,它沒有故步自封,也沒有急功近利,它記得自己原來的樣子,也不會為誘人的將來亂了分寸。“最宜居”的特質從來不會是天賦異稟,學會了從容應對世界的紛繁複雜,才修煉出這最溫暖人心的個性。

餐廳&咖啡

食物是最好的溝通媒介

在墨爾本,食物是最好的溝通媒介。在這裏,美食如同體育和藝術一樣,是全民性的。在這裏,你可以品嚐到中餐、日餐、墨西哥、希臘、越南、中東菜系,更可以感受到中西方風格混搭的創意美食,除了Fine Dining,還有永遠熱鬧非凡的週末集市,永遠接踵摩肩的屋頂酒吧,以及櫛比鱗次的咖啡店。

咖啡如同墨爾本的生命之源,在這座城市坐落著5000多家獨立咖啡館,其意義已遠遠超越飲品供需本身——情侶在咖啡館里約會,商人在咖啡館里開會,健完身的人們在咖啡館里享受著激烈運動後的慵懶與放鬆。

你很難在墨爾本喝到一杯難喝的咖啡,可以說這裏的咖啡水準好得很平均。就像每個澳州人都衝浪、遠足,會在家裡自己做酸麵包和烤穀物一樣,他們對於好的咖啡、食物和葡萄酒的品鑒水平已經達到了難以被簡單糊弄的高度。我在墨爾本和很多餐廳和咖啡館老闆交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一個幾乎都會和我說,他們只想做世界第一好吃的餐廳和第一好喝的咖啡,這就是墨爾本人對美食的執著與堅持。

在墨爾本,一餐一酒都算儀式,一蔬一飯皆有文章。那些或普通或知名的廚師,都努力的用一片匠心,讓食材成為藝術,讓用餐具有儀式感,讓每一個普通人生活中的日常,可以化作唯美的詩意,他們是墨爾本人心目中的明星,是平淡生活里的藝術家。

Seven Seeds

墨爾本的咖啡通常呈現出令人著迷的姿態:極度繁複、極度優雅又極度平衡的拉花,飽滿且細膩的油脂和奶泡,好像每一杯咖啡都在極力爭取滿分——這的確就是咖啡行業在這座城市的現狀:為嚴肅的享樂主義者而生。一旦你試圖潛入這座城市的肌理,就很容易發現它和歐美大陸那些咖啡文化根深蒂固的城市有著天壤之別。

在墨爾本,我有一家特別鍾愛的咖啡館——Seven Seeds。去墨爾本之前,幾乎所有墨爾本的朋友都跟我推薦過這家店,告訴我一定要買些Seven Seeds的咖啡豆回來。帶著好奇去了這裏,果然一發不可收拾,在墨爾本的那些日子,幾乎每天一大早起床笫一件事就是去Seven Seeds喝一杯Flat White,那是幸福的味道。

2008年,Mark Dundon和夥伴Bridget Amor作為創始團隊,創立了Seven Seeds。Seven Seeds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傳說”:17世紀,一個叫Baba Budan的人把咖啡種子從也門偷渡到印度,使得今日咖啡可以被廣泛種植。當時他的腰上就藏了7顆咖啡種子。

可以說,Mark Dundon在墨爾本咖啡業界,是不折不扣的咖啡教父。Seven Seeds在墨爾本擁有四家門店,成為咖啡愛好者們簽到必達之處。Seven Seeds的烘焙間和咖啡館只隔著一面玻璃幕牆。像一個實驗室,客人可以透過明亮清透的玻璃牆,看見烘焙師們像科學家一樣出產一包包新鮮跳動的咖啡豆。每週五和週六早上向公眾開放免費“public cupping”,客人可以預先報名參加,到烘焙間親自動手,品嚐十餘支咖啡,與烘焙師、咖啡師當面交流。

Higher Ground

Higher Ground是墨爾本的網紅早午餐。斑駁的磚牆是時間走過的痕跡,這家由墨爾本舊發電廠改建的咖啡廳給了設計師們自由創作的舞台。高低不同的餐區創造出精緻的空間層次,各種小綠植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神出鬼沒,出色的挑高空間在天氣好的時候格外愜意。

整間咖啡店分為6個區域,共15米高,順著門口一層層往上走,穿過吧檯、圓桌、轉過樓梯,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角落,喝一杯喜歡的咖啡。

這裏既是咖啡廳,也是餐館,全時段都有營業,各時段的室內氣氛也會因午餐、晚餐和酒吧供應而有所區分。濃濃的工業復古風,絕對是ins達人們的最愛。此外,店裡還有4款中式茶:月光白、茉莉龍珠、台灣的貴妃和紅玉。

Sensory Lab

這家名叫“感官實驗室”的咖啡廳可以算得上是墨爾本最炫酷的咖啡廳之一了。現代化的裝修帶給咖啡控們濃濃的時代感,低調地藏在辦公大樓的通道中,外觀像極了一座用盒子包起來的加工廠。優雅、舒緩的色調讓人彷彿置身於咖啡界的 Aesop。

室內風格讓人遊蕩在2050年的日本和1950年美國之間,既超前,又夾雜著一絲懷舊。這裏還有各式各樣的創意菜,每一款菜品都可以搭配上店內推薦的咖啡,選擇困難症患者們再也不用為該喝什麼咖啡而苦惱。

Sensory Lab的飲品單非常簡單,比較特別的是一個咖啡師套餐(barista breakfast),包括一小杯卡布、一杯滴濾和一杯濃縮soe。表白一下外帶的出杯速度,味道剛剛好,卻不會讓我等待很久。和墨爾本大多數咖啡館不同,這裏最大的特點是使用Syphon壺煮咖啡,保留其純淨雋永的口感,苦澀過後,舌尖仍留有一抹甘甜。

圖書館一座古典與雅緻交織的百年圖書殿堂

圖書館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最直接的輸出口。成立於1854年的Victoria州立圖書館是澳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它已成為墨爾本最具特色的地標。這是一座頗具英倫傳統典雅大氣風格的建築,氣勢恢宏得像宮殿。自由進出、自由閱讀,圖書館中濃濃的書卷氣和年輕人帶來的氣息也讓人感覺十分美好。門口有巨大的國際象棋,我本以為是裝飾,結果真的有人在這裏對弈!墨爾本真的很有趣。

Victoria州立圖書館一樓主要分為兩個區域,免費的電腦衝浪區和自由閱讀區。經過一樓的扶梯來到二樓,KeithMurdoch畫廊映入你的眼簾,牆上掛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墨爾本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烙印城市的印象,尤其描述亞拉河兩岸墨爾本市中區的畫卷,可以讓讀者隨時隨地感受到墨爾本歷史之城的魅力。

圖書館的三層就是著名的LaTrobeReadingRoom,這裏是Victoria州立圖書館的精髓。進到這裏,你首先會抬頭看閱覽廳的圓弧形屋頂,貫穿整個閱讀廳,這是一個用玻璃製成的屋頂,所以室內的光線會隨著一天的日昇日落而變化。如果運氣好碰到日光充足的白天,陽光穿過拱形玻璃頂,完全不用室內照明,在這樣的自然光下看書,對於一個愛書者來說,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待遇。

閱讀桌椅是一座圖書館品位的象徵,這句話在Victoria州立圖書館體現得淋漓盡致。坐在由銀華樹雕製的桌椅上,細細觀察桌面的顏色,已經變成油亮的深褐色,都是年複一年對知識渴求的人們在這裏“耕耘”的結果。每個小桌上都垂吊著一盞倒三角形翠綠色玻璃點綴的小燈,柔和溫熙的燈光在綠色的掩映下,增添了幾許幽深。仔細觀察來這裏讀書的人,除了學生以外,還可以看到背著電腦包的年輕白領,或者年近中年的上班族,甚至白髮蒼蒼的老者,讀書都早已成為墨爾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塗鴉藝術與個性碰撞的城市密碼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而對於塗鴉藝術家而言,給他們一塊牆,便可以還你一片藝術的天空。在塗鴉牆前拍照,絕對是INS上最紅的一種照片了。如果你想在墨爾本街頭領略這個城市的文化,除了高高矗立在主街道兩旁的教堂或是博物館,還有絕對不能錯過的隱藏在小巷子裡的街頭塗鴉。

漫步充滿藝術情調的墨爾本街頭,那些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塗鴉總是撲面而來。可愛的小貓、威武的老虎、聰明的狗狗、高高的大象,惟妙惟肖,還有人物、花草、樹木、藍天、白雲都被一一饒有韻味地塗上了牆面。來墨爾本旅行,一定要去打卡兩條著名的塗鴉街——Union Lane(聯盟小巷)和 Hosier Lane(霍西爾巷)。

Hosier Lane位於聯邦廣場的斜對面,隱身在停車場和餐館的後方,一不小心便會與早已融入這巷弄間的“城市畫廊”擦身而過。Hosier Lane的入口處,是一間小酒館,透過窗戶窺探,忙碌上菜的服務生,與友人談笑風生的顧客,獨自享受佳餚和片刻寧靜的上班族。流動的影像,和看似雜亂無章,由白色曲線彩繪交織而成的外牆,擦撞出這不經意,卻是獨一無二的視覺饗宴,彷彿整個畫面本身就像是一幅既抽像又寫實的作品,每個經過的旅者,都忍不住駐足。

而另一條塗鴉牆,聯盟小巷則是連接Bourke Street與Little Collins Street的狹長巷弄,穿梭在裡頭,就像是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時光隧道,周圍天馬行空的塗鴉,不禁想像著如果能像電影動畫中,和這些栩栩如生、塗鴉者創造下古怪又獨特的人物共同玩耍,一定非常有趣,就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冒險,瘋狂又真實!

塗鴉巷里滿滿都是夢,不是夏天那樣甜甜的公主夢,而是狂野的嘻哈夢,在這裏,變化的才是永恒的,每次來到塗鴉巷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牆上的塗鴉在不斷地變化。很多年輕人都會去塗鴉巷“朝聖”,感受青春的迸發。來到塗鴉巷,身體里的叛逆因子會被莫名的激發。

菜市場最文藝的女王市場感受墨爾本風情

曾聽一位很會生活的姐姐說,菜市場在哪家在哪,話裡都是令人豔羨的煙火氣。大多數信奉外賣的年輕人,看似無比自由,其實三餐都是被動的。高定是什麼?是品味的為所欲為。基礎就是食物,再是衣著或是生活其他。

我愛菜市場。在外國旅行時,我最喜歡去當地的菜市場,感受地道的人文風情。看看老百姓最受歡迎的食物,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習慣、國家的經濟狀況甚至信仰和修為。墨爾本的Queen Victoria MarketVictoria女皇市場是南半球最大的菜市場,華人圈親切稱她為“維媽”。這個市場占地達7公頃,熙熙攘攘的熱鬧交易場面從1857年開始至今,已經163歲了,攤位超過1000個。作為一個菜市場,聽說她居然在申遺……

每次去女王市場,我都是一大早8點左右就到了,晨光熹微中,市場不少攤販已經都擺出來了,一早廣場上就有樂隊演出。在這裏可以買到最正宗的澳洲美食(例如現烤的袋鼠肉),也能找到華裔老闆的攤子買亞洲蔬菜和調料。市場分為好幾個區,分別賣生肉、果蔬、熟食、紀念品、植物等等,每家店的老闆都非常熱情好客。尤其是每天下午快關門時,蔬菜店老闆都會吆喝著大減價,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好多菜回家。

所有食物都可以買了以後,在市場後面小巷里的免費桌椅上慢慢吃。一打生蠔16澳元,一個兩人份熱狗8澳元,再加上一杯炸雞胸肉5澳元。如果想來點水果,隔壁水果攤檔2盒125克的新鮮草莓售價3澳元,入口酸甜芬芳,完完全全是久違的小時候滋味。

給大家總結了一下我愛逛的店家:

1、The Chicken Pantry肉鋪:開了二十多年了,主要是賣家禽類。還賣現煎的袋鼠肉,口味很好,不腥也不柴,和牛肉味道很像,非常推薦遊客來感受一下!

2、Bill’s Farm奶製品店:墨爾本口碑最好的奶製品店之一,店裡的奶酪品種非常全。在這裏可以買到澳洲品質最好的藍紋奶酪、鬆露奶酪等等。

3、M&G Caiafa麵包鋪:這是家開了四十多年的麵包老店,很多當地人從小吃到大。可以買杯熱巧克力配新鮮的熱可頌,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4、Rewine葡萄酒店:一對熱情老夫妻開的葡萄酒店舖,主要是賣澳洲當地產的酒。特色是可以帶空酒瓶來用折扣價續酒(refill),非常環保。

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十分文藝的菜市場裡面的很多店家老闆顏值都巨高,他們也成為了女王市場裡面的活招牌,經常親自端著剛出鍋的美食邀請人們免費試吃。叫人怎麼不愛上這裏呢?

離開墨爾本已經兩年了,每每想起在那裡的日子,總覺得時間大概是在墨爾本停下了,讓人永遠念她如初。墨爾本,若有什麼值得言謝,為此永恒不語的城池。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