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丟失壓垮了《奔跑吧》?
2020年06月27日08:39

原標題:人設丟失壓垮了《奔跑吧》?

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文/王心怡

“跑男”系列來到了第八季。

成員再次發生變化:上一季新加入的朱亞文、王彥霖未回歸,沙溢、蔡徐坤、郭麒麟的“砂鍋菜”組合入局。

新組合背後,也體現了導演組在節目笑料和話題流量方面的煞費苦心。

即使如此,觀眾的買單率並不高,這一季的《奔跑吧》仍被“越來越無聊”的聲音充斥著。

有人表示《跑男》的競技性、對抗性在逐漸減弱,將其形容為“《奔跑吧》‘極挑’化”;有人直接吐槽“笑點生硬”,甚至質疑起了第一期節目的立意……

同樣地,與每一個長壽季播綜藝一樣,固定成員的改變仍是不少觀眾心中的“意難平”。何況是長久以來,六季培養下來,每個固定嘉賓的人設已深入人心。在沿襲韓國Running man人員配置下,國產版跑男初期對七位MC進行了人設的定製升級,“小獵豹”鄭愷、“大黑牛”李晨、“最強大腦”陳赫、“傻麅子”鹿晗,等等,都成為國產綜藝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而從《奔跑吧2019》開始,在固定MC大換血後,這些“經典人設”也就在“跑男”里消失了。

▲ 《奔跑吧(第一季)》海報

沒有了“經典人設”的《奔跑吧》有被壓垮了嗎?也並沒有,這兩季的《奔跑吧》不斷在改變。人員的變更更勤快了,從而讓《奔跑吧》尋找到更多新梗;內容主題設定更現實題材了,如新一季的第一期《人生檔案館》的策劃,讓內容與社會議題連接的更緊密。

可“經典人設”的缺失,註定讓節目的前路越走越崎嶇,畢竟,除了內容過硬之外,季播綜藝固定嘉賓的記憶點和“標籤”連續性會影響到節目的記憶點和內容、梗的連續性。

另外,整個“跑男家族”也需要“人設”的確立去保證固定嘉賓造梗能力的循環前行,不然固定嘉賓間的親密關係也難以長久建立。

因此,換血後的兩季《奔跑吧》也在嚐試給固定嘉賓尋找“新標籤”,從而再度意圖創造一些“經典人設”,但成功率並不高。

《奔跑吧2020》在內容和風格變化後的兩極分化的口碑之下, 節目組還是持續加碼“人設”工作,畢竟這個系列還會持續跑下去,總不能每季要通過成員大換血來“拯救”吧。

《奔跑吧》處處顯“新”:

有梗,有流量,就是丟失了“人設”

《奔跑吧2020》有點新。

對於社會議題的比重加大是來源之一。《人生檔案館》的主題以人生的選擇、體驗新人生等為內容;《奔跑吧時裝周》中又融入了弘揚漢服文化、與公益結合的元素。《奔跑吧》依然繼續試圖通過娛樂性傳遞正能量,以此帶來的是風格側重和內容設置的改變。

▲ 《奔跑吧》時裝周

另一個“新”的地方是,《奔跑吧2020》似乎變得“溫和”了。

不知是否是出於對嘉賓安全的考慮,節目的競技性、對抗性在減少——標誌性的撕名牌、飛椅等遊戲已逐漸減少。這也成為不少老粉吐槽節目“變味”的點。

同時,“新”也表現在固定嘉賓人選的變化。

或許是因為上一季固定嘉賓綜藝感、流量或多或少的缺失,《奔跑吧2020》加入了新鮮血液——沙溢、蔡徐坤、郭麒麟。分工確實明確:沙溢、郭麒麟綜藝感十足,蔡徐坤則有著高流量,再加上並未有過過多真人秀常駐經曆,也兼具新鮮感。

事實上,如果從固定嘉賓配置和四期下來的觀感,《奔跑吧2020》是有“梗”的。

郭麒麟貼假睫毛,頗有種坐實“德雲大小姐”之感;在遊戲中被鄭愷撕掉褲子上的紐扣,也跟隨後二人在微博的互動成為了段子;更不用說節目中時不時接話冒出的“梗”,瞬間來到德雲社。

而沙溢讓用鏈條吃楊枝甘露的蔡徐坤嗦嘍嗦嘍、給程蕭挑衣服的片段,也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

新成員的加入並沒有喪失掉綜藝感,同時也沒有產生與老成員“格格不入”之感,甚至很多時候帶來的“笑果”要多於老成員。這對於綜藝節目來說,自然是好事。新嘉賓的加入既帶來了新鮮感和新的碰撞,又保證了娛樂性,並且嘉賓不同的年紀、領域等,也豐富了可能會吸引的觀眾圈層。從這個方面來說,這或許是《奔跑吧2020》的一個加分項。

然而有梗的背後,卻是固定嘉賓“標籤”的缺失,以至於這些固定嘉賓難以在節目中立起“經典人設”。事實上,從上一季成員大換血之後,《奔跑吧》新成員的特質變得不再那麼明顯,“標籤”不再那麼有記憶點。

比如,王彥霖擔起搞笑重任,也獲得過“碎梗王”的稱號,但卻並沒有得到強化;鄭愷、宋雨琦組成“兄弟cp”,但由於疫情原因宋雨琦本季還未參與錄製,也未能在節目中有後續;而黃旭熙的“耿直人設”也引來了不少觀眾吐槽。

▲ 《奔跑吧2019》 劇照

到了新一季,目前未參與錄製的黃旭熙、宋雨琦在節目中還未形成明確的“人設標籤”,新加入的沙溢、蔡徐坤、郭麒麟也依然呈現的是以往綜藝中給人的觀感。

這或多或少的削弱了《奔跑吧》有別於其他節目的特質,尤其是在各大綜藝固定嘉賓總有重合的情況下,風格趨同成為挑戰。

但不可否認的是,《奔跑吧2020》正在試圖“創造人設標籤”。蔡徐坤稱呼沙溢“沙子爹”,似乎要走起“父子組合”路線;而第二期《你的偶像包袱有多重》似乎也隱隱有幫助蔡徐坤放開自己,發現他的綜藝潛能的意圖。不過,效果仍有待觀望。

真人秀靠“人設”拯救,

現在的《奔跑吧》怎麼辦?

人們會討論《奔跑吧》固定嘉賓的“人設標籤”,大抵是因為播出初期對標Running man的因素。

在首季播出時,有網友根據定位列出了兩版主持人的對應關係:鄧超—劉在石,王祖藍—哈哈,陳赫—池石鎮,王寶強—李光洙,鄭愷—Gray,李晨—金鍾國,Angelababy—宋智孝。

隨後的節目,固定嘉賓們也按照對應的“功效”在進行節目,節目也曾“推出”鄭愷與Angelababy的“週五情侶”組合。但同時,節目也根據嘉賓本身情況做出了一些調整,並給大多數成員貼上了昵稱,以強化其在節目中的形象和定位。於是,“大黑牛”“小獵豹”“撿漏王”等稱號出現,並隨著成員沿用至今。

▲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 “週五情侶”劇照

很明顯,《奔跑吧2019&2020》新加入的成員還未形成如老成員一般在節目中能讓人記住的“人設標籤”以代表、明確其在節目中的定位和“作用”。

同時,《奔跑吧2020》還面臨著老成員的“乏力”。

Angelababy更偏向於顏值擔當而不再是“女漢子”人設;李晨在身體對抗中的優勢也開始受到挑戰;“小獵豹”鄭愷長胖後,也開始在第四期節目遊戲中說出“這時候體重優勢還是很大的”。

如此之下,或許新成員的新特質以及借由特質所體現的節目“功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要照搬、回歸老成員的“人設”。

長壽季播綜藝在更新過程中,固定成員早已形成牢固、明確的分工,這也是觀眾希望看到全員回歸的原因之一。新成員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補位,與其還原、對標曾經,不如在保證節目順暢進行的情況下,展現新的特質。

事實上,立人設是真人秀在初期階段常用的方式,既可以凸顯人物的性格,又可以增添節目的娛樂性,讓觀眾容易對節目產生印象。對於季播綜藝來說,人設又是人物、節目風格連續性的助力。

比如《極限挑戰》中連續多季、穩固的“人設”、擔當:“神算子”“小綿羊”“顏王”,娛樂擔當、顏值擔當、“智商”擔當等等,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性格展現已經成為《極限挑戰》的一個重要觀看點。

▲ 《極限挑戰(第三季)》 “神算子、小綿羊、顏王”海報

而《嚮往的生活》中何炅的周到暖心、黃磊的好廚藝、彭昱暢的踏實努力,也都在節目播出中一以貫之。

但立人設的桎梏早已顯現。

如果是與本身性格不同的人設,就會面臨“演”和“假”的尷尬感,並難以讓觀眾接受,且隨時都可能崩塌,反噬到嘉賓、節目本身;同時,人設也可能導致“帶著枷鎖跳舞”,讓嘉賓更多的特質無法呈現。

綜藝人設的根深蒂固也會影響到固定嘉賓的本職工作,鄧超在選擇離開《奔跑吧》後,除了節目鐵粉的惋惜外,更多的是觀眾對於鄧超作為演員身份的期待,而包括朱亞文在上《奔跑吧》擔任固定嘉賓前,也袒露了自己對於演員身份受影響的擔憂。

或許,比起“創造人設”,將嘉賓身上原本適合節目的性格和特質凸顯是為更好的選擇。如此,既可以增加真實感,又可以減少受到質疑、人設崩塌,甚至影響整個節目生命力的概率。

也因此,換血後的《奔跑吧》也在“創造人設”上不斷試錯,試圖找到“經典人設”與嘉賓性格特質間的平衡點。

經曆固定嘉賓重大換血的《奔跑吧2019》讓“跑男”系列一度降至穀底,豆瓣評分也來到了整個系列的最低分。而《奔跑吧2020》固定嘉賓再度換新,豆瓣評分、收視率的上漲在說明節目改變成效初顯。然而,兩極分化的評論始終帶著些不安的因素。

不過,節目組試圖重回曾經風格的意圖也開始顯露。第四期經典項目水炸彈回歸、第五期預告中也出現了飛椅的身影,經典遊戲的回歸,或許會讓老粉們重拾“跑男”系列的觀感。

在此之下,或許也需要新成員們展示出在其他綜藝節目中未曾顯露的一面。畢竟,這是《奔跑吧》,是一檔長壽的戶外競技真人秀,它應該,甚至每一檔綜藝節目都應該有區別於其他節目的地方,不論是內容、風格,亦或是嘉賓“作用”等等。

而目前為止,“人設丟失”的《奔跑吧》在沒有找到新的平衡點情況下,只能努力求變,在不斷試錯固定嘉賓的“標籤”屬性情況下,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整個節目才不會被“壓垮”。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