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中國有空間增加美反華動員的難度
2020年07月17日22:48

  原標題:社評:中國有空間增加美反華動員的難度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星期四發表演講,指責美國高科技公司和荷李活“向中國叩頭”,煽動它們為了捍衛美國的民主體製共同參與到對抗中國中來,他舉的例子幾乎都是那些公司為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國內管理達成某些妥協,而找不出任何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內部運轉和生活的例子。

  與人交往而入境隨俗是人類社會的通行做法,美國影響了中國人的大量生活形態,而任何影響都不可能是絕對單方向的,相互影響的比率不可能是零。巴爾拿著放大鏡找出美國公司為擴大進入中國市場而做的技術性調整併且將它們定性成中國對美國的改造,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是對人類交往規則的粗暴闡釋。

  華盛頓對華攻擊已經成為全政府的行動,巴爾的講話只是其中一環。據預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還要再有對華政策演講推出,中國人恐怕要習慣美國主要高官輪番上陣的對華髮難運動了。

  美國大選將至,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率低於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其競選團隊已經確定了用攻擊中國爭取搖擺選民的策略,該策略與政府內部的對華鷹派主張深度卷在了一起,催生了越來越瘋狂、敵意愈發不加掩飾的對華演講。人們已經很難區分高官們的咬牙切齒有多少是為了配合選舉的表演,有多少是他們真的決心要那樣幹。

  與美方論辯似乎失去了意義,這裏指的是北京不太可能通過說理讓這屆美國政府醒悟,找回其對華政策的應有理性。然而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不能後退,中國該說的理必須要說,我們不能縱容美方“謊言說一百遍就成了真理”,他們的謊言需要逐一批駁,中方的聲音在國際輿論場上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同時面對美國的全政府攻擊,我們也要清醒。美國的實力更強,其國家利益和政黨、政客的短期利益複雜糾葛在一起,他們又有帶節奏的很強意願和能力。中國最要防止的是不能被華盛頓牽著牛鼻子,中美博弈決不能是由美方主導內容、形式和場景的“對打”,而必須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大周旋。

  巴爾的演講顯示,華盛頓會對商業公司和其他民間機構對華合作設置更多障礙,從而使這種合作變得更加困難。對等反製通常是國際關係中最常用的博弈手段之一,但美國當下執政精英製造中美脫鉤的企圖會讓中國實施對等反製的環境變得尤為複雜,從而考驗我們的智慧。

  其實美國當下對華戰略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它過於意識形態化、地緣政治化,美國對中國試圖“取代美國和西方”的判斷是錯誤的,對全球化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這原本不再是大國彼此“你死我活”的時代了,人們的集體安全利益和現實過好日子的利益之間也不是為了前一個寧肯舍掉後一個的舊時代那種關繫了。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矛盾:美國的執政精英們處處宣揚政治掛帥和國家安全利益優先,但是很多美國公司的實際感受是“至於嗎”,荷李活為了佔據中國的龐大票房市場而避免電影的一個情節讓中國不愉快,“有那麼嚴重嗎”?歐洲國家更是如此,5G網絡中使用一些華為設備,“又能怎麼樣”?要知道之前監聽過歐洲人的不是北京,而是華盛頓!

  所以說美國政府要搞成對華新冷戰必須有中國激烈的互動與之配合,才能夠實現對美國社會以及西方世界的真正動員。中國一定要避免形成這樣的實際配合,我們要做的就是它打它的,我們打我們的。打新冷戰是對全人類的犯罪,中國要堅持繼續做好對外開放,把我們的國門開得大大的。中國人吃過政治掛帥的虧,我們知道推行它必然面對的巨大阻力,我們要對能夠拆解美國的新冷戰充滿信心。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