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
2020年07月19日12:56

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去掉了3.5mm耳機接口,手機聽歌要不使用藍牙耳機,要不就是利用手機的Type-C或者Lightning接口搭配轉接頭使用有線耳機,市場上也針對轉接的情況推出了很多類似的便攜耳放產品,一種是藍牙耳放;另一種是通過線材連接的耳放,這耳放產品有大有小,小的類似魅族等Type-C耳放,大的類似於今天要講的飛傲Q1這樣的大一點的便攜耳放產品,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款產品吧。

開箱外觀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先看外包裝方面,整體是簡約的白色,正面中心最大的區域是產品圖片,左上角是Fiio的logo,左上角是Hi-Res 高解析音頻認證,左下角是Q1 Mark Ⅱ,右下角則是 IF 獲獎信息。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背面則是產品的具體介紹,不過都是英文的。還有就是認證信息。右下角的位置標註了耳放的顏色,還有就是生產日期。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側面的包裝很簡約,只有簡單的一個Fiio的logo。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打開蓋子首先看到的就是產品主體,打開包裝,內容還是很豐富的,耳放機器主體、3.5mm對錄線、Lightning轉Micro USB連接線、短綁帶x2、長綁帶x2、Micro-USB數據線、收納袋、捆綁防滑墊片、說明書、保修卡。遺憾的是並沒有Android使用的連接線,需要自己另外購買,一條飛傲原裝的線材58塊。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耳放外殼整體採用金屬材質包裹,表面陽極氧化噴砂處理,手感還是不錯的,純黑色外觀很有質感,正面上部分是一個金屬的Hi-Res小金標,下方是Fiio的logo。整體耳放的重量為101g,尺寸 99X59X12.5mm。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耳放外殼背面沒有多餘的信息,只有下面是認證信息,最下面有個貼紙,上面標註了產品型號:解碼和耳機功率放大器,型號:FQ1222,輸入為5V/2A。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底部側面從左到右依次是3.5mm耳機接口、2.5mm耳機接口、3.5mm對錄耳機接口、DSD格式指示燈、電源指示燈、音量開關旋鈕。兩個耳機接口採用古銅色的金屬圈裝飾,搭配機身,整體的風格很像Sony黑磚。音量旋鈕採用的是飛傲家族式的45度弦紋和紅圈裝飾,阻尼適中,防止日常使用中的誤觸。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耳放頂部一面,從左至右依次是增益撥杆、Rest孔、Micro-USB接口和低音增益撥杆。兩側的螺絲裸露,有點破壞了外殼整體的效果。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耳放的收納袋採用網孔的結構,收納袋表面是透氣孔,不過這個設計個人覺得沒必要,因為耳放捆綁工作的時候肯定不會使用收納袋,那也不用考慮散熱了,相反只有在不用的時候才會用到收納袋,孔狀的結構在收納保存的時候很容易進灰塵,其實沒必要了。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明顯是針對iPhone用戶的產品,附贈了一個AppleLightning接口的連接線,方便Apple手機使用,而3.5mm對錄線則是可以和市面的一些播放器搭配使用,進一步提高播放器的音質。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綁帶有一長一短兩對,針對不同大小的手機進行捆綁使用。矽膠材質的墊片可以卡在手機和耳放之間,起到防滑的作用,另外考慮到目前手機背面都是玻璃,也防止金屬外殼的耳放磨花玻璃背板。

使用體驗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使用體驗上,先看耳放的工作原理,正常音頻文件的存儲形式是數字信號,通過手機自帶的DAC芯片轉換為模擬信號,然後傳輸給常規的3.5mm音頻設備,DAC芯片轉換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前端輸出音質的好壞。而目前越來越多的手機取消3.5mm耳機接口,手機廠商為了給手機帶來更高的一體性,節約手機內部空間,開始逐漸拋棄了耳機接口,更別說高質量的DAC芯片了,很多手機隨機附贈的Type-C轉換頭雖然支援模擬信號傳輸,但是傳出來的聲音底噪大,會有電流聲的問題。

Q1的工作原理是將手機僅作為音源輸出,通過耳放解碼,然後可以連接有線耳機,來達到提升手機音質的目的。

參數方面,Q1 Mark Ⅱ的DAC芯片採用了AK4452,搭配OPA926耳放芯片以及OPA1662低通濾波器。對於這個價位段的耳放產品配置還是不錯的。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使用上,我是搭配Android手機使用,所以又單獨購買了一根AndroidType-C接口使用的連接線,這根線原廠的需要58塊,一根線的價格確實不低。測試方面,我這邊使用前端為Android手機搭配海貝音樂,音源是高采樣無損音樂,耳機搭配HiFiMan RE800。

僅代表個人主觀看法,因聽音環境、前端設備和聽音風格喜好不同,會存在一定的主觀判斷,如有偏頗歡迎在評論區指正!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首先低頻方面,回彈有力,彈性和下潛深度都有,與中高頻銜接得較自然流暢,整體是一條較平滑的漸變模式,但是覺得低頻方面有一些溢出,會有一些調教過度的痕跡,所以Bass增益就不要開了;中頻方面,富有能量感,空間層次感明晰,細節表現也很豐富,解析力不錯,對得起Hi-Res小金標認證,最近在聽《歌手》,迷上了徐佳瑩的《Last Dance》,Live版音樂,樂器的彈奏,歌手的嗓音以及現場合奏都表現的很真切,臨場感和氛圍感頗為濃厚,聲音上乾淨平穩,張弛有度。

高頻的表現比較中規中矩,解析力不算多,解析力也並不是很突出。使用中,我打開增益模式後,高頻會有毛刺感,有些歌曲齒音略多。

另外,Bass增益模式開啟後,會影響音樂的解析力和層次感,Bass增益模式個人感覺只是提高了低頻部分的響度,只是讓低頻變得厚重,對下潛沒有什麼改善,建議日常使用關閉。如果使用Q1,建議搭配低敏低阻的耳機,開啟增益之後,它的推力有限,我這邊使用RE800,和手邊的紅太子對比,並不能推到頂。另外這裏因為手邊沒有2.5平衡口的耳機,所以以上音質體驗僅限3.5mm接口輸出使用體驗。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飛傲Q1 Mark Ⅱ便攜耳放簡單體驗_新浪眾測

▲▲最後使用上的問題,捆綁黨畢竟不是誰都喜歡這樣,特別是紮帶使用之後,會遮擋屏幕,影響手機操作,外出使用還是不方便。耳放還可以搭配播放器使用,還有一個使用場景比較多,搭配筆記本台式機,提高PC設備輸出音樂的品質。

總結

這類耳放產品確實會一定程度提高音樂的輸出品質,但是以我的體驗來講,提升是有限的,這類產品還是主要適合發燒黨,手邊有多款高品質的耳機,作為日常出街提高音樂體驗的手段;對於入門的小白用戶,還是用買耳放的錢買個好點的耳機,搭配手機提升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當然,如果你不差錢,全都買了。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