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今年雨水頗豐,連續多日的雨雨雨雨雨讓太陽消失了很久,每個人的皮膚似乎都捂白了。
人們可能會想念太陽,卻沒有人想念黑色素——畢竟,“一白遮三醜”的理念還是深植大多數人心中。
其實,你知道麼——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黑色素,正代表著人類皮膚與太陽的愛,你知道嗎。
沒了毛髮,黑色素挺身而出
如果你見過在夏天被剃了毛的貓和狗,就會發現它們的皮膚都粉白粉白的,幾乎沒有黑色素。那為什麼人的皮膚中就有黑色素呢?這事兒,還得從人類祖先脫毛說起。

關於人類為什麼會從毛茸茸變得光溜溜,除了抵抗寄生蟲的假說之外,目前較為靠譜的解釋是:為了長途奔跑狩獵!畢竟沒毛好散熱。人類是散熱能力最強的哺乳動物,也是最擅長奔跑的。而那些我們通常認為特能跑的動物,比如獵豹,捕食跑個一兩分鐘還抓不到,也就放棄了,因為毛多太熱了,跑太久受不了(當然獵豹的短程追殺能力極強,通常也不需要跑太久)。
但是脫了毛以後,人們發現自己赤身裸體地暴露在陽光下,沒有東西防曬了,而太多的紫外線不僅會曬傷皮膚,光解葉酸(葉酸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對光非常敏感),還會損害皮膚細胞里的 DNA,導致皮膚癌。

於是漸漸的,黑色素開始大量沉積在皮膚細胞里,替代毛髮抵禦紫外線——當時我們的老祖宗都黑得像炭一樣,只有這樣高濃度的黑色素才能頂得住非洲草原上的炎炎烈日。(插播一句忠告:由於動物皮膚里幾乎沒有黑色素,只能靠毛髮抵禦紫外線,所以請不要手欠給動物剃毛。)
至於為什麼人類有些部位還留著幾撮毛髮,目前的假設是:頭頂容易被曬過熱,留著頭髮調節溫度;腋毛、陰毛有潤滑效果,免得跑起來搓破;胸毛、腿毛無解,不要問我!
膚色艱難的“中庸之道”
後來,人類走出非洲,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緯度不一樣,日照強度也不一樣,炭黑色的皮膚就不一定都是好事了。

在熱帶地區,紫外線強度高,人們需要深色皮膚的保護;但在高緯度地區,如北歐、加拿大,日照強度本來就降低了一大半,深色皮膚還在瘋狂阻攔紫外線進入體內,這就使得皮膚得不到足夠的紫外線來合成維生素 D,而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症還會導致血脂異常升高。
紫外線太多破壞葉酸、易得皮膚癌;太少又缺乏維生素 D、易得高血脂。無奈皮膚只能“相機而動”,在這二者之間艱難地尋找平衡,漸漸有了深淺區別,簡單來說就是:緯度越高,膚色越白。研究發現,深色皮膚的紫外線透過率約為7%,而淺色皮膚最高可接近30%。


研究發現,人類表皮的色素大約由74%的真黑素和26%的褐黑素組成,其中真黑素具有光防護作用,由於膚色淺的人皮膚中的真黑素含量少,因此對紫外線更為敏感,抵抗紫外線的能力也比較弱。
此外,膚色不同,表皮的物理/機械屏障功能也不同。有研究發現,用膠帶破壞表皮通透屏障後,膚色深的人比膚色淺的人恢復速度更快,而這種差異與種族無關,只與膚色有關,可見皮膚黑一點也蠻好的。
色斑的罪魁禍首——紫外線
雖然黑色素對皮膚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但如果皮膚上、尤其是面部的黑色素分佈不均,形成了一塊一塊的色斑,雖然無害,但就很影響心情了。
常見的色斑包括雀斑、黃褐斑和老年斑。它們形成的原因說來非常複雜,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誘因——紫外線。

在幾種常見的色斑中,雀斑的發生年齡最早,大約開始於 5-10 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女孩多見。雀斑是平的、小小的黃褐色斑點,主要出現在臉上、胳膊上等被太陽曬得比較多的部位。雀斑的發生與基因有關,也很受日曬和季節的影響,通常夏天顏色深些,冬天會變淺些。
黃褐斑是一種黃褐色的斑點或斑片,不隆起或凹陷於皮膚,常常對稱地發生在臉頰、額頭、脖頸等地方。常見於中年女性。它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另外,由於黑素細胞對荷爾蒙非常敏感,因此正處於孕期、或使用避孕藥、或內分泌失調的女性,在陽光照射下皮膚也容易長出黃褐斑。還有些化妝品、香水,在陽光下會引起日光性皮炎,也可能留下黃褐斑。
老年斑,其實也可以稱之為“曬斑”,因為它主要來自於經年累月的日曬。老年斑的特徵是一個個小的棕色斑塊,是一種良性病變,主要發生在面部或上肢等暴露在陽光下的區域。

在這三種色斑中,唯一有可能自愈的是黃褐斑。但整體來說,色斑一旦出現就很難消失。因此想要預防色斑,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防曬,防曬,再防曬。
那麼如果已經出現色斑,要怎麼辦呢?
去除色素的十八般武藝
當色斑已經出現,防曬依然是第一位的,避免色斑加重。
想要祛斑,可以採用激光和強脈衝光,療效較好,但也容易複發。

除了光電設備和外科手術干預以外,目前去除色素的三種主要思路是:抑製黑色素合成/轉運、促進黑色素分解/代謝、促進角質剝脫。因為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關鍵途徑,所以大多數早期的化學藥品都集中在抑製這種酶的活性上,比如對苯二酚、熊果苷和蘆薈素。
熊果苷是目前十分常用的化合物,它是一種氫醌的衍生物,存在於藍莓、小紅莓、小麥和梨當中。熊果苷能對酪氨酸酶活性產生可逆性抑製,也比對苯二酚的副作用小。
第二類常用的藥品是維甲酸(維A酸)。最初使用維甲酸是因為它與對苯二酚合用可以提高療效,後來發現維甲酸本身就能對色素沉著產生影響,其化合物阿達帕林已成功用於雀斑治療。
此外還有一些從微生物中獲得的酪氨酸酶抑製劑也比較常用,比如曲酸和壬二酸。
想要祛除雀斑,可以使用三氯醋酸、苯酚化學腐蝕。
而對於黃褐斑,除了做好防曬,外用藥物可以使用氫醌霜、曲酸、壬二酸、熊果苷,減少色素產生;維A酸也能影響黑色素代謝;還有果酸等可以加速色沉角質剝脫;還可以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E、氨甲環酸等。
老年斑相對較難去除一些,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冷凍治療,其他治療包括:削切、電乾燥法、激光、刮除術,或者聯合應用,一般化妝品的美白成分沒有太大效果。


真的理解了黑色素為保護人類付出的艱辛努力之後,就會覺得人們對於膚色長達幾個世紀的歧視和糾結實在太可惜,完全辜負了太陽與黑色素的純愛。所幸目前各大化妝品公司紛紛宣佈停止使用美白宣傳,這樣既可以避免對化妝品功效的過度誇大,也能減少廣告帶來的外貌焦慮。自然地防曬,自然地護膚……可能才會有更自然的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