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南通城市智能化樣本背後:數據和技術是如何改造一座城市的?
2020年09月27日15:30

  “指揮中心的項目去年11月開始做,原本預想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完成,但今年6月19號就推出了第一個標杆。”

  通過政府層面機製創新、依託京東數科“大數據+AI”技術的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已經運行了三個月。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副總裁鄭宇透露,該項目完成效率遠高於預期。

  從現場來看,該指揮中心打破數據孤島,彙聚南通市64個部門、10個縣市區數十億量級的數據。全南通市交通運行、公共安全、環境汙染等情況都在一張大屏幕上實時呈現,一屏統覽。指揮中心還實現了智能搜索、監測預警、分析研判、集約服務等城市管理功能,一旦城市出現突發情況,指揮平台可以及時下達指令到具體執行部門,迅速處理。

  南通為什麼要建指揮中心?

  城市治理是社會發展的長期命題。

  過去,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市域治理和社會治理中,部門之間如何信息共享;各級部門想為民眾服務,但往往抓不到核心需求,做不到服務精準化;以及通過傳統方式進行管理治理,效能低。

  在智能城市建設進程中,諸如此類的需求亟待解決。

  而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的背景,一是基於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二是江蘇省委對南通市政府的要求;三是南通市政府決策層主要領導戰略的思考和研究,基於城市治理自身強烈的需求。

  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作為全國社會治理試點城市,南通市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

  據悉,該項目去年11月開始做,原本預想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完成的事情,今年6月19號就推出了第一個標杆。可謂時間緊任務重。

  彙聚全域數據,這個過程非常不易。

  鄭宇用“革命戰友”來形容該項目中政府與企業雙方的關係:“在徐惠民書記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之下,在指揮中心秘書長和局長的實際指導、抓落實和高度協同之下,我們共同克服了難關,克服了疫情影響,也克服各種數據問題,確實是非同尋常的經曆。”

  南通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黨委書記李學義透露,該項目中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頂層設計,在指揮中心總體的架構和定位上,市委書記徐惠民親自參與謀劃設計,親自推動協調各功能的板塊建設。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各部門強勢推進,實戰創新,最終實現目標。

  助力委辦局提升效率

  建設指揮中心,需要將各方數據彙集和整合起來。在數據應用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數據在哪裡、這些數據如何彙聚、彙聚的各個部門是否能夠很好地配合、彙聚以後如何建立一個很好的機製。

  李學義表示,南通市政府在三年之前就開始做信息系統的調查,也為指揮中心的數據彙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全市信息工作的編目,消除一些“殭屍”信息。

  “我們在所有的項目中都要信息整合目錄,條件就是把信息整合出來,在市級機關中間進行信息交換。我們市域治理指揮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製定了一整套的規章製度,如何實現數據實時更新,能夠使數據是鮮活的這些在機製上做了一些很好的幫助。”李學義透露。

  目前,南通市各個委辦局的工作已經大大受益於指揮中心。南通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副主任朱建華表示:“市公安機關也參與了該指揮中心的數據和系統建設的工作。指揮中心對相關部門的分工很明確,讓一個App完成職能部門的很多事情,減少了我們的壓力,把更多的資源用於打擊違法犯罪。”

  具體來說,通過數據共享,指揮中心為公安機關提供了三個方面的平台能力:一是提升了公安機關的數據獲取能力,幫助及時把控數據,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矛盾糾紛,提高整體的分析能力。二是提升了公安機關的研判預警能力。三是提升公安機關協同處置能力。

  南通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徐榮也提到,借助指揮中心,應急管理局可以做到數據互取,對南通的基本情況一目瞭然。“我們有各個部門的數據,有全市的數據。包括企業數據,實際上目前來講,南通市內所有企業的數據基本上都有,包括公安部門、交通部門、環保部門所有的數據都在一起。”

  如此,可以幫助有關部門查到非法生產、非法儲存,通過運輸生產的數據來進行查找。通過資源整合,有關部門可以提升轄區的危化品管理,對轄區的企業一目瞭然。

  “作為指揮中心來說,自從開始運營之後發了很多指令,在指令之下馬上就動,真正達到了指揮中心的效果。” 徐榮說。

  據悉,指揮中心和政府相關部門,比如應急管理局、生態環境局、縣市區等,會分上下級管理。具體而言有一個“三不變”原則:第一,事權不變;第二,權責不變。原來屬於你的權利和責任不變;第三,原有的工作體系不變。指揮中心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發現問題,並進行一些重大問題的協調和推動。

  有限的條件如何面對無限的不確定性?

  疫情帶來了困難,但更多是思考和促進。

  指揮中心的啟用,或許能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作用。

  比如人員排查問題,過去都是靠社區管理員、網格員一家一戶去排查走訪,如今有了網絡化、大數據精準分析共享後,排查效率大幅提高。

  而衛生部門也可以借助指揮中心,在核查、落地方面,很好地運用數據,做好管控。比如過去要靠人工在交通口排查車輛情況,現在可以通過指揮中心實時查看。

  技術會根據實際的應用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

  指揮中心並非一個一成不變的體系。如何讓有限的內容面對不確定的無限需求,指揮中心也承擔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責任。

  李學義表示,城市的智能化建設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如今一期項目落成後,後期還會持續投入。

  從政府層面來看,市域治理決策落地產業發展平台,服務於產業規劃、決策和幫助。產業數據回流到指揮中心,進一步支援經濟的一系列研判。

  而從企業角度看,城市管理數字化的大趨勢正在驅動京東數科高速增長。

  據京東數科招股書披露,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作為京東數科三大主營業務之一,2017年到2019年業務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9.05%。

  “推動城市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當浪潮到來時,我們能抓住這個潮流,所以我相信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快,甚至我認為現有的數字還會再突破。”鄭宇說。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