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孟達:人生理想不過“吃安樂飯”而已

文| 郝楠
編輯 | 向榮
出品 | 貴圈·騰訊新聞立春工作室
2月27日,知名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在香港病逝。兩個多月前,他為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拍攝海報時感到心臟不適,而後到澳門的醫院檢查,才得知患了肝癌。據好友田啟文說,他接受了手術和化療,治療抽走了這個69歲老人的力氣,他躺在病床上,虛弱到無力說話,只能揮揮手。
在被診斷出肝癌之前,身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吳孟達,已經兩次被醫生下過“最後通牒”。為了活下來,他瘦身、忌口、戒菸戒酒戒糖、練瑜伽。然而癌症還是找上了他,只留給他最後兩個月。他對田啟文說,“要走就走吧”。
“香港的老戲骨又少一個。”得知訃聞的香港演員羅家英在朋友圈髮長文悼念。他和吳孟達曾同在橫店拍攝《長安伏妖》,回到香港後還相約到布袋澳吃海鮮。那之後大家工作都忙,沒能再見。
吳孟達一生塑造了200多個角色,多數是小人物,是配角。他唯一一次獲獎,拿的也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然而在杜琪峰等香港電影人心中,他是值得一座影帝獎盃的。他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留下的“甘草演員”,演什麼像什麼,有血有肉,深得觀眾喜愛。但吳孟達幾乎從未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錶演的熱愛,反而把被厚愛稱為一場“欺騙”——他說演員就是騙子,“騙你心目中的那種感覺”。
羅家英比吳孟達年長四歲,稱他為“一位令我從心敬佩的好朋友、老師”。他說,“對同輩、後輩,有錢的、沒錢的,都是認真去對待,很豪爽,不會斤斤計較,也不會吝嗇指點後輩怎樣去演戲、如何做人,是一位惇厚長者。”
1
人們對吳孟達最深刻的印象,幾乎都和周星馳有關。1990年,他因出演《賭聖》里的“三叔”,成了站在周星馳身後的男人,幾乎出現在所有周星馳最好笑的電影里。在那些電影里,他要麼邋裡邋遢,要麼傻裡傻氣,要麼貪財好色,要麼膽小如鼠。

吳孟達和周星馳在《賭聖》里精彩的化學反應,為他們日後的合作奠定了基調
2005年錄製《康熙來了》時,吳孟達說自己從來沒演過主角。小S很驚訝,“可是你那麼紅!你在周星馳電影里那些角色我都很印象深刻啊!”
“你都說了,‘周星馳電影’嘛。主次分明。”吳孟達笑笑。
那是16年前的事了。但直到今年2月12日上線的《王牌對王牌》,他依然被主持人問到“我們還能不能看到您和周星馳先生合作”。這是一個被問過太多次的問題了,在一陣“哈哈哈”之後,從藝48年的吳孟達說,“我還沒死,他還沒退休,一定有機會的。”
吳孟達比周星馳年長10歲,對單親家庭長大的周星馳來說,算得上“半父半兄”。兩人聯手創造了許多的經典港片,很多都是“父子”關係的延續:比如《九品芝麻官》里的叔叔和侄子,《武狀元蘇乞兒》和《整蠱專家》里的父親與兒子。自媒體《高能E蓓子》將兩人的合作稱為“創造了一種理想主義的父子關係”,在他們的演繹中,兒子可以是調皮搗蛋的,父親也可以是弱勢有趣的,在家長製還殘留影響的香港社會中,深受年輕人歡迎。
如果沒有在拍攝《功夫》時被傳“不和”,他倆應該還像吳孟達反複向媒體回憶的那樣:拍攝的間隙一起美滋滋地分享一罐鮑魚罐頭。
關於二人後來的關係,眾說紛紜。有人說周星馳個人風格太強,限製了吳孟達的戲路;有人說二人江湖地位差距太大——揚名立萬的星爺對身邊人日漸嚴厲,即使達哥已成為達叔,仍未能令其滿意。總之,那之後,二人再也沒有同框過。
吳孟達對此的說法是,沒有撕破臉,但是確實漸行漸遠。因為彼此之間非常瞭解,反而不知該如何修復這重關係。不相往來的這些年里,吳孟達總在想,是什麼讓昔日兄弟分道揚鑣,他在訪談節目里說,相信這個問題也曾出現在周星馳的腦海里。
得知吳孟達去世的消息後,周星馳發文悼念,稱“非常難過悲痛,不捨得”。幾天前田啟文也曾對媒體透露,醫院這邊的情況周星馳都清楚,並且表示“有任何需要他出力的,都沒問題,都會回來幫忙做。”
2
吳孟達的搭檔不只有周星馳。周潤髮、劉德華、梁朝偉、黎明、郭富城都曾與他合作。他和他們一起,創造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他回憶年輕時最瘋狂的事情,是和杜琪峰、周潤髮去裸泳,設想著到70歲的時候,原班人馬再去裸泳就笑翻天了。
1973年,吳孟達報考第三期香港無線藝員培訓班,和周潤髮、任達華成為同學。他是班長,成績優秀。按照當時的審美,吳孟達外形俊朗,眼神堅毅,星相最足。畢業時,他順利進入TVB,成為當年22名畢業生中拿到長期合約的7個人之一,有底薪。同期的學員多數都只能像周潤髮一樣,做臨時工,拍一部戲,領一份錢。
1979年,《楚留香傳奇》捧紅了鄭少秋,也讓男二號吳孟達憑藉 “胡鐵花”一角,一夜之間成為紅遍華語圈的電視明星。那年他27歲,倘若趁熱打鐵,就此走上人生巔峰也未可知。

在TVB武俠劇《楚留香傳奇》中,吳孟達飾演為人豪爽的胡鐵花,一炮而紅
但命運卻給了年少輕狂的他一記重拳。迷失和膨脹隨著巨大的名利一起湧來。吳孟達形容那時的自己“醉生夢死”——那段時間他住酒店,一開門就是一群女生在等他,“年輕,把持不住”,有名有錢。他迷上了賭馬,並且喜歡不設投註上限。
他將片酬輸了個精光,還欠下30 萬港元的賭債。好友杜琪峰說他“爛泥扶不上牆”。
耳順之年的吳孟達,回憶起年少時的荒唐歲月,自嘲是“沒什麼智慧的人”,小聰明有,理解的東西不多。反而是在而立之年玩脫了,遭遇人生低穀,讓他從此刻意避免再成為一個失敗者。
他後來借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里“蘇父”一角之口,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要飯也是有門道的,要拿個碗,才有身份。”
演戲就是吳孟達的碗。為了還債和養家,他開始跑龍套,演配角。《新紮師兄》里,他演梁朝偉的教官,一個只有兩頁台詞的小角色,他將兩頁紙的台詞看了將近兩百遍,努力演出嘴巴上在罵你,眼神卻是疼你的感覺。

從《新紮師兄》中的教官開始,吳孟達多次出演一代港星的導師角色
1991年,他憑藉在《天若有情》中的表現,拿到了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此後片約不斷,最多的時候,他走馬燈一樣地趕場。上午配合劉德華、下午約拍周潤髮、晚上搭戲周星馳。
他要負擔3任妻子5個孩子的開銷。吳孟達說自己的人生很累,甚至在訪談節目中奉勸觀眾不要學他。他的兩個前妻和現任妻子都不工作,他給她們分別買了房。香港媒體透露,他每個月要支付的贍養費就高達90萬港幣。
他是一個永遠在奔跑著的配角。1980年到2015年,他拍攝了超過200部影視作品。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商業片井噴,良莠不齊,爛片數量遠大於經典。吳孟達也演過不少爛片,但觀眾很少把炮火對準他。他說即使是碰到了爛片,也用最大的誠意,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觀眾“寵著他”。
吳孟達去世後,內地的電影人懷念他,不約而同用了“敬業”二字。
3
人生的最後兩年,吳孟達仍然忙著拍戲,但還是無可避免地淡出了觀眾的視線。有人說很久沒在電影中看到他了,他笑著慢悠悠地說,“我老了”。
他真的老了。2017年拍《流浪地球》時他駐組100天,是最近幾年最長的一次。有一回,他吊在威亞上,導演還在商量動作、對光。他身體不行,放下來的時候大口地喘氣,不停吸氧,一肚子抱怨化成一句“幹嘛不拍呀!”他後來在《十三邀》中說,回家覺得委屈,忍不住哭,想著自己66歲了,為什麼還要受這樣的苦,反思表演生涯是不是到這裏就結束了。
他那一代香港演員的職業精神有口皆碑。他在心臟問題沒有痊癒的情況下接了《流浪地球》,飾演373號重型工業運載車高級駕駛員韓子昂,一個愛吃蔥油麵的英雄。在現場,他穿著十幾公斤重的機甲裝,捂著面罩,吊著威亞直上直下,有時不得不靠吸氧、吃仁丹才能繼續拍攝。每個鏡頭,都是以豁出老命開始,到瀕臨窒息才喊停。吳京在拍攝期間發微博:“現場對戲永遠不用劇本,因為他把對方的對白都背下來了。16年後,與達哥重聚,依然如舊。這就是前輩。”

拍《流浪地球》時,吳孟達每天穿著十幾公斤重的裝備吊威亞,有時甚至要邊吸氧邊拍
上了年紀後,吳孟達的人生理想是“吃安樂飯”。這和他年輕時的狀態幾乎截然相反。吳孟達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跑到電影院去,逃票看粵語片。他後來回憶,那時候很羨慕演員,不用準時上班,還能出人頭地。
曾有記者問,演配角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每個角色我都是當主角演的。”
有時他的商業喜劇別人說低俗,也打擊不到他,他覺得樂在其中。他曾在導演費里尼經典作品《八部半》的字幕導評中說,“雖然我拍了很多很多搞笑片,但其實我內心很文藝。”可是他又很克製,很少演正劇、歷史人物或者文藝電影,說自己修養不夠。
吳孟達曾對《王牌對王牌》導演吳彤感慨,這些年離觀眾越來越遠。很多觀眾喜歡的東西,想不到了;就算想得到,也做不到了。他參加這檔節目是為了給王寶強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做宣傳——一部豆瓣評分4.2的作品。他在片中仍然是配角,但這並不妨礙他賣力宣傳。
“演員嘛,不演戲在家幹什麼呢。我現在身體不行了,就算有一天說不了台詞,我還可以演搭錯車裡面那種啞巴老頭。我還是想要一直拍戲,給大家看到。”那是他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幾次提到這幾年身體不好,力不從心,“沒想到還有機會,寶強又請我,多活一陣子。”
* 封面圖源自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