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2月27日,香港著名影星吳孟達因肝癌去世,享年70歲。

達叔的離世讓人們再次憶起肝癌的殘酷。這種號稱“癌中之王”的疾病已經奪去了很多名人的生命,包括著名歌手臧天朔、演員“肥肥”沈殿霞和詩人汪國真等。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人們對於癌症的愈發瞭解,很多人已經不再談癌色變,但達叔從確診肝癌到去世的時間之短,還是令很多人感到震驚。
為什麼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
很多人都很疑惑肝癌的發展為什麼這麼快?
事實上,不是肝癌的進展快,而是肝癌往往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癌細胞已經開始擴散。
說到這裏,必須補充一下肝臟基本功能的知識。肝臟是人體的代謝中樞器官,在糖、蛋白質、脂質的代謝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是作為糖異生的場所來為人體補充血糖,而且還合成90%以上的血漿蛋白。
另外,我們每天通過食物攝取的脂肪,都需要肝臟分泌的膽汁來進行消化。肝臟還具有重要的生物轉化功能,能夠將人體不需要的物質滅活,或是改變其性質,使其水溶性增加,易於被人體排泄。

肝癌指的是發生在肝臟的惡性腫瘤。肝癌一般分為兩種,原發性肝癌指最開始發病的部位就在肝臟的惡性腫瘤,而繼發性肝癌則是由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而來。
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腫瘤細胞在肝臟的生活條件相比其他的部位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作為身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場所,肝臟有豐富的血液供給,原料充足,每天為人體生產出大量的蛋白質。
肝臟血液供應非常豐富,有雙重血液供應,肝臟血液有1/4來自肝動脈, 3/4來自肝門靜脈。

當這些條件被腫瘤細胞所享用時,會使腫瘤生長迅速。而且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早期肝癌沒有諸如疼痛之類的明顯症狀,再加上肝臟的位置大部分處在右肋骨後面,小的病變很難在觸診中被捫及。

因此肝癌相比其他大多數惡性腫瘤,難以被發現。當肝臟的腫瘤生長到較大,或是侵犯到其他器官而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肝癌的晚期了。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肝臟的功能這麼強大,為什麼肝癌早期會沒有明顯症狀呢?就算不會疼痛,身體代謝的異常也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啊。這就要談到肝臟的另外一個特點,即強大的代償和再生能力。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母親/父親捐獻肝臟拯救孩子生命的報導。事實上,正常人的肝臟只需1/4體積就能夠滿足一般的生理功能,剩下的3/4是用於代償的部分。也就是說,當有部分肝細胞“罷工”時,其他的肝細胞可以保持身體功能的正常運轉。
而且肝臟組織是可以再生的,通過手術切除的一部分肝臟,是可以慢慢長回來的。正是因為這一特性,早期肝癌細胞在體內生長的時候,肝功能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異常。
而當肝癌晚期被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發生了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患者的身體基礎情況較差難以承受手術,轉移灶也使得就算手術切除也無法根治了。
哪些危險因素會造成肝癌?
肝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
長期的炎症刺激會大大增加肝細胞癌變的風險,很多慢性肝炎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於是肝炎持續進展,產生肝硬化,肝臟的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損傷,最終在與病毒持續鬥爭的過程中發生了癌變。

目前丙肝已經可以治癒,乙肝疫苗的接種也已經在我國推廣多年,病毒性肝炎對人們的危害正在降低。
另一個危險因素的重要性卻在不斷上升,那就是喝酒。

喝酒是真的傷肝,雖然酒精在肝臟中最後會被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但中間步驟產生的乙醛和乙酸都對人體有害。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肝”,進一步進展就是肝硬化。再加上中國人的酒精代謝能力天生就要弱一些,喝酒對於人體是“有百害而無一益”,所以對於酒還是最好不喝。

除了病毒和酒精,還有一個方面對肝臟的負荷不可小視,那就是藥物。
因為肝臟的轉化作用,很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的代謝,才能發揮作用,或是排出體外。如果是遵照醫囑按時按量的服用還好,藥物對於人體的影響是處在醫生的控制之下的。
醫生最頭疼的就是聽信了偏方、秘方,服用了不知名混合物的患者。很多物質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還是未知的,而混合物及其產生的代謝物是否會在人體環境下發生什麼反應也猶未可知,很多患者進了醫院就已經是肝功能受損了。
如何預防肝癌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對於預防肝癌來說很重要,在沒有症狀出現的時候,高危人群(肝炎患者、長期飲酒者等)定期進行甲胎蛋白的檢測和腹部B超對發現早期病變是很重要的。

>>>>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憊乏力,或是右上腹有不適感,也需儘早到醫院就診。
>>>>接種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如果乙肝抗體滴度不夠,必要時可補充接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將BMI控制在30以下能夠降低發病的幾率。

>>>>不亂吃藥
不亂吃藥,才是愛護肝臟。
希望大家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對肝癌最好的應對,願每個人都能遠離癌症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