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瀕臨滅絕的球員類型:低位殺器 中距離神人
2021年03月26日16:51

  NBA總在不斷更新迭代,在籃球戰術和打法日新月異的今天,NBA自然也會有些球員類型瀕臨滅絕。那麼,瀕臨滅絕的球員都有哪些,他們又該如何去適應這一變遷呢?

  1、擅長低位單打的大個

  根據NBA官網統計,本季艾比迪場均在低位出手9.2次,冠絕聯盟,這是有數據統計的6個賽季中第三高的,僅次於2018-19賽季的艾迪列治和艾比迪自己(都是9.2次)。由此可得出結論:低位背打使用率較高的球員正在逐漸減少。

  在2015-16賽季,場均完成至少5次低位背打的球員就有12人,此後每個賽季在遞減,從8人到6人,在上賽季僅剩3人,本季則有4人,除了艾比迪,還有約基治、維斯域和祖蒙特。

  數據見得分明,那些主要在籃下帶來破壞性進攻的大個已成稀缺品,這和如今的大個放棄自己在低位的優勢,總想成為外線投手的趨勢是同一的。

  在最早有相對可靠的比賽數據的2000-01賽季,每百回合至少出手20次,且在籃下14英呎內出手占到70%的球員就有9人,分別是奧尼爾、納茲爾-穆罕默德、祖雲侯活、布蘭德、L.胡禮、鄧肯、文-貝克、馬庫斯-費澤爾和白賴仁-格蘭特,既有全明星球員,也有以籃下終結為主的角色球員。

  本季迄今,達到同樣標準的球員有10人,分別是祖蒙特、錫安、華倫祖拿斯、麥基、艾爾弗列特-佩頓、占美-畢拿、巴格利、莫蘭特和阿德托昆博。顯而易見,這些人中竟有幾名外線球員。即使在大個中,也只有阿德托昆博和錫安是各自球隊主要的進攻威脅。

  有趣的是,我們心目中的那些低位單打球員,卻並未出現在這個列表中。艾比迪低位單打進攻領跑聯盟,但他場均也要出手2.9記三分,約基治和維斯域則分別是3.7記和6.5記。和20年前相比,那些擅長低位單打的球員的比賽更為豐富多樣。

  此外,約基治堪稱史上最佳組織型大個,小沙邦尼斯和阿德巴約的傳導球也值得一看,和他們相比,維斯域的傳球能力甚至都被忽視了,但其實他近幾年的場均助攻數和巔峰的鄧肯不相上下。

  因此,儘管當今NBA球員減少了低位單打的頻率,但低位單打型大個卻並未真正滅絕,他們只是進化了,增加了投籃和組織,以確保自己能在當今存活下來。

  2、球場指揮官

  和低位單打型大個不同,球場指揮官卻不能走同樣的路。他們的職責是將炮彈輸送給得分手,但即使在以前,他們和那些毫無進攻能力的球員也是有明顯區別的。

  史奴和碧比就是絕佳例子。1999-00賽季,他倆都位列助攻榜TOP10,但碧比在進攻端還能提升更多。他場均出手2.6次三分,命中率達到36.3%,得到14.5分。斯諾則截然不同,他一個賽季下來才出手45記三分,命中率僅為24.4%,毫無進攻威脅可言。和如今的夏登、當錫不同,他無法通過自己的進攻牽製力,給他人製造機會。他要做的只是把球安全地推進到前場,然後交給艾佛遜即可。

  從1998到2003年,和斯諾一樣每36分鐘拿不到12分6次助攻,且三分出手不足2次的球員還有6人,而他們的總出場時間都不少於2000分鐘。儘管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具備出色的防守(比如艾弗里-莊臣、穆奇-諾里斯、禾恩、禮特、馬克西-波格斯、安東尼卡達),但他們的職責大多是避免失誤,把球交給合適的球員。

  但從2017年至今,在所有出戰了2000分鐘的球員中,達到這一標準的球員只有T.J。-麥康奈爾。通過細小的調整,他在NBA站穩了腳跟,本季場均突破次數甚至超過施羅德、艾榮和拉梅洛-波爾,但他仍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3、中距離殺手

  在當代籃球中,中距離跳投基本已被淹沒了,三分卻大行其道,籃下也一如既往地受到重視。2000-01賽季,NBA超過30%的投籃是中距離跳投,本季則剛剛超過10%。

  在這其中,更加近乎絕跡的中距離投籃方式是接球投籃。在2000-01賽季,NBA有超過2/3的中距離投籃是由助攻得來的,本季下滑到了43.8%。在2013-14賽季,急停跳投兩分占比為17.4%,本季則為14.1%。之所以大家都想投三分而非兩分,不單純是因為3分比2分多一分,還在於球隊都意識到了拉開空間的重要性。

  在當代NBA,也有不少球員的中距離投籃屬於不同類型,比如擅長借助掩護的麥高林和比爾,比如喜歡在擋拆後彈開的維斯域,比如像尼納特和杜蘭特這樣技術全面的側翼。和20年前相比,中距離投籃完全不同了,它並未消亡,甚至比以往更高效。(魑魅)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