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堆明星,完全沒戲
來源:南風窗
關注不值得影評,熱情地看片,冷靜地吐槽。

導演和演員們看起來很用力,生怕觀眾看不出這是一部懸疑片。極盡風格化處理的佈景和攝影,誇張玄乎的台詞,這些所有“高級”的東西湊在一起,卻在推進敘事方面拖遝而猶疑不前,整部片於是變成一部為拍而拍的懸疑符號。
就像一輛配置齊全精良的跑車,蓄勢待發,卻不知自己的路在哪裡,徒留一架擺設。
太多謎題虛晃一槍,不了了之。
作者 | 肖瑤
(有些劇透)
在今天看國產片,很容易掉入一種危險的思維定式:根據主創陣容,設置心理預期。
一部電影還在宣發階段,從海報到預告片,只要看到熟悉且信任的演員、導演,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在心底先鋪墊下一份期待:
——有他們在,這電影,差不了。
然而,懷著這份高期待去看電影,一點點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如果影片質量乏善可陳,失望感就像一個下墜的螺旋,被襯托得更重。
今年五一黃金檔,史無前例地隆重、擁擠,而這麼多電影中,《秘密訪客》的陣容毋庸置疑是值得期待的:

▲《秘密訪客》海報
主演郭富城、段奕宏都是實力派中生代演員翹楚,多次出演懸疑片的許瑋甯,加上潛力有目共睹的00後新秀張子楓、憑《隱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陽為人所知的榮梓杉……跨越年齡段,簡直是一部“懸疑片頂配”級別的電影。
別的不說,飾演姐弟的張子楓、榮梓杉,光是往那一站就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了。
而導演陳正道,近年來鋒芒畢露,被中國觀眾稱為“懸疑大師”,國產懸疑片佳作《記憶大師》《催眠大師》,風靡去年夏天的迷霧劇場里的《摩天大樓》,皆出自他手。
再看《秘密訪客》的海報:影片英文名“Home Sweet Home”連成線把五位主角的嘴縫上,暗示著這是一部圍繞“秘密”的電影。
從預告片到正片,《秘密訪客》也一度讓人想起很多熟悉的優秀類型片,比如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寄生蟲》,2013年樸讚鬱導演的《斯托克》,甚至包括美國的經典惡童電影《孤兒怨》,都在講述一個家庭內暗流湧動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詭計和恐懼。
陳正道顯然不想把格局限製在家庭題材的範疇,在懸疑片的外衣下,他試圖往影片里塞進去一些更重大的社會議題,比如校園霸淩、同性、代孕……
但很可惜,困於審查與敘事本身的畏首畏尾,這些元素都僅僅是浮光掠影,並沒有真正融入劇情本身。
的確,《秘密訪客》的視聽氛圍營造得十分成功。考究的打光、構圖,迷宮般的場景佈局,陰沉的背景音與道具……家庭里旋轉樓梯、方形餐桌上展開對話等電影佈局,都有意致敬了某些經典老片的設定,一張詭秘而陰森的幕布緩緩拉開,吸引觀眾屏息步入劇情。

▲旋轉樓梯佈景增加詭秘陰森氛圍感
然而,幾乎全片3/4都在渲染那些沒來由的、神出鬼沒的神秘感,片中埋下諸多疑點和線索,都頭重腳輕地沉溺在了這份過於拖遝、厚重的懸念氛圍里。
一部以“秘密”牽引出來的電影,到最後的揭秘部分,竟僅靠一場餐桌上的對話與回憶來推動。

▲餐桌對話
跟著雲裡霧裡繞了一個多小時的觀眾,並不能很坦然地接受這短短幾分鍾的口頭高潮,只感到一陣無力和失落。
於是,到了片末,影院內已經隱隱約約瀰散開一些壓抑的怨氣。
當郭富城飾演的汪先生躺在病床上,對來詢問的警官說“你可以陪我出去透透氣”時,我聽到身邊也有觀眾小聲說:“我也想出去透透氣。”
總的來說,《秘密訪客》是一部讓人不能透氣,卻也始終缺一口氣的電影,演員陣容再“硬氣”,電影本身也“不爭氣”。
走出首映日影院,24小時過後,再看豆瓣評分,預料之中地跌下了6分。

▲《秘密訪客》目前豆瓣評分5.8分
走不出的秘密訪客
“每個家庭都有秘密,而我們的秘密,就是家庭。”
《秘密訪客》里的家庭,是一個處處充滿秘密的家庭。

▲《秘密訪客》人物關係圖
它呈現給人的第一觀感是“奇怪”。
家庭成員無一不奇怪:
男主人汪先生(郭富城飾),看上去事業顯赫,為人謙和理智,但舉手投足間皆透著多疑與控製欲;
女主人汪太太(許瑋甯飾),整日惴惴不安,神神叨叨;

▲汪先生與汪太太
兩個孩子,姐姐汪楚瞳(張子楓飾)冷漠孤僻,喜歡畫畫卻被要求彈鋼琴,弟弟汪楚淇(榮梓杉飾)唯唯諾諾,眼神卻躲躲閃閃,與父母、姐姐的關係都不像親人。

▲汪楚瞳和汪楚淇姐弟
每天飯桌上還會出現一個特殊的家庭成員:住在汪家地下室的於困樵(段奕宏飾),一個三十多歲模樣、鬍子拉碴,穿著土舊的男人。
於困樵向“款待”自己的汪先生客客氣氣道謝,汪先生卻時時刻刻暗示於困樵去“自首”。

道謝什麼?自首什麼?
對普通家庭而言再正常不過的一頓飯,每分每秒都充滿了劍拔弩張的氣氛。
這個家的內部佈景也很奇怪。從天花板到地板皆冷色調裝修風格,白水泥牆的彎形樓梯,屋子裡掛滿了詭異的黑白攝影作品,房子的空間很高,窗戶很少,陽光時常照不進來,厚重的房間門很多,一個門一關,就是一個秘密。
這所房子究竟關住了哪些秘密?
常駐“訪客”於困樵,是整個故事的開端。
三年前,於困樵還是一所國際小學校車司機,一次開車途中,車里一個男孩(榮梓杉)用100元錢要求於困樵給他繫鞋帶,在同學們的起鬨與男孩的央求下,於困樵只好下車給男孩繫鞋帶,這時,一輛失控的卡車疾馳而過撞向校車,校車被擠下公路懸崖,砸向河堤,除了於困樵與那個要求繫鞋帶的男孩,三十多名學生無一生還。
再次醒來時,於困樵發現自己身處汪先生家的地下室。

▲在一起交通事故後,於困樵發現自己身處汪先生家地下室
在汪先生口中,於困樵因自己的失誤造成校車車禍,而他救下來的那個男孩,則是汪先生的小兒子,也因車禍而殘疾。
面對自己犯下的“惡果”,困樵惶恐不已,既不敢反抗汪先生,也不敢跑出去求救,只得寄生在這戶豪宅的地下室里,一住竟是三年之久。
困樵,顧名思義,一個困在逆境里的樵夫。樵夫,平民也,這是一個困在汪宅里的“殺人犯”,也是汪先生兒子的救命恩人。

▲於困樵在地下室
但一切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懸疑愛好者不會陌生,懸疑片的一個要件就是反轉。
“我們不是無緣無故成為一家人的”——這句話裡藏著的恐怖推理,等著觀眾來掀翻。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秘密訪客》的主創團隊,一定是深諳懸疑敘事之道的,從設置謎題到結尾的謎底反轉都有了:校車車禍意外,姐弟倆的真實身世,汪先生的兩段婚姻,以及這個七拚八湊的、四不像的怪異家庭來由。
然而,這一反轉的發生竟僅靠平淡的敘述和回憶來收尾,重重抬起,輕飄飄放下,最重要的解謎過程卻絲毫不吸引人了。
走不進的架空家庭
導演陳正道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想把這部片拍成一部“新型的柔性懸疑電影”:
“我說的‘柔性’,是指你得把自己代入其中一個角色,離他們很近,你可能夠更享受到這部片的觀影樂趣,能更看得進去。”
然而,看完全片的感受,“僵硬”大於柔性,觀眾很難真正走近片中的人、地與情感。
這個充滿秘密的家本身是被架空的。

▲《秘密訪客》海報
沒有真實城市,沒有真實年代。汪宅的取景在韓國首爾,空無一人的街道,奢華格調的豪宅,與大多數中國觀眾熟悉的家庭環境就已相去甚遠。
陌生化的環境,進一步架空了幾位各懷鬼胎的家庭成員。
最後的解謎部分揭示了這是一個東拚西湊的家庭:
車禍過後,汪先生的兒子死於車禍,他收養了唯一的倖存者陳小奇,並將他改為自己兒子的名字汪楚淇;
女兒汪楚瞳是前妻帶來的女兒,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
妻子是車禍里另一個女孩路路(王聖迪飾)的母親,常年以給人當小三為生。

▲汪夫人的親生女兒路路
汪先生為什麼要拚湊這個怪異而壓抑的家庭?背後藏著怎樣的情感動機?
人物動機的刻寫,通常依賴角色的形象塑造。
汪先生年輕時沉迷攝影,也有誌同道合的好友(也許是男友),畢業後,汪卻被父母要求回來繼承家業,成婚生子。
在外界變故等多方因素影響下,汪先生變得偏執甚至變態,原來的家庭殘缺後,東拚西湊,也硬要維持一個表面完整的家庭。

▲偏執變態的汪先生
然而,除了那句漫不經心的台詞“中國的家庭有多複雜,他們老外不一定懂”,男主角汪先生對家庭的理解、家庭對他的羈絆,劇情並沒有著力去刻畫。
相對於腰纏萬貫的富豪,平民於困樵或許更容易與觀眾建立熟悉感。
三年前,校車司機於困樵無疑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下等人”,孤兒出身,形象邋遢,沉默寡言,還被國際學校那些強勢而自私的家長們駁斥為“仇富”。
電影暗含著:校園霸淩的受害者不一定只是窮人家的孩子,還可能是學校里的其他成年成員。
對了,還有再現“惡童”氣質的張子楓。幾個月後再度登上大螢幕的張子楓,還是演了一個姐姐,而且仍是家庭里的邊緣人物,是缺愛且渴望愛的女孩角色。

▲張子楓在《秘密訪客》中飾演缺愛且渴望被愛的女孩
但她似乎還未從上一部《我的姐姐》里的餘勁里脫身出來,永遠一副冷漠防備的厭世臉,總是蓄著淚水的眼睛,面對生活里的一切充滿怨氣而無能為力。
除了片中兩處神似《唐人街探案1》里的邪魅一笑,張子楓在其他情節里的表現,的確差那麼點火候,人物的戲劇張力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同性之間的情誼、遠方的夢想如何被傳統家庭攔截,校園霸淩產生的過程與影響,重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困擾……這些話題點,但凡其中一個拎出來,都是可以很好發揮的素材。

▲《秘密訪客》重組家庭
遺憾的是,影片過於沉醉懸念的構造,懸著懸著,氣兒就垮了。
陌生的環境,站不起來的人物,加上生硬的、有頭無尾的台詞,整部片埋下了太多故作玄虛的橋段,卻唯獨缺少一個完整的故事。
只是可惜了幾位賣力講故事的好演員。
“半出好戲”
受疫情壓抑一年半過後,今年節假日的電影檔異常火爆,從春節檔到清明檔,不少電影在面世前就已攢集了相當豐厚的觀眾緣。
然而,最近一兩年來,不僅是懸疑片,國產電影界出現了不少令人略感失望的類型片。
如文首所說,之所以“失望”,是因為原本帶有期望,或者用“遺憾”這個詞更合適。
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3》或許可以算一部。

▲《唐人街探案3》豆瓣評分5.6分
“唐探宇宙”生生跨越一個被疫情纏繞的年頭,隔年大年初一院線再見,觀眾仍舊對它抱有超高的期待。日本女星長澤雅美的加入,也使得影片吊起了大家的預期。
但事實證明,再高的名氣,再好的演員,也需要一個站得住腳的、敘事紮實的劇本。
無論是藝術片還是商業類型片,“講好一個故事”仍然是對一部電影提出的最基礎要求。
既是表達,就要求講述者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核心具有清晰且堅定的認識。哪怕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創作者自身,至少應該對自己的表達具有一份堅定虔誠。
一部好的懸疑片,不必門戶大開事事挑清,但是必須做到兩點:讓觀眾情感上投入,邏輯上信服。
真真假假的謎團,似有似無的線索,都要依靠創作者縝密的邏輯及堅實的理性敘事能力,吸引觀眾進入電影,抽絲剝繭。

▲《秘密訪客》故弄玄虛的台詞把懸疑氣氛做足,卻缺乏後勁
這方面看,《秘密訪客》足夠有野心,卻苦於敘事上的不夠清晰與堅定。
電影看到最後,隱約能從脈絡中感受到作者想表達不同人物對“家”的理解與渴望,對愛與慾望的探討,導演希望在“家庭”千瘡百孔的外殼里,涵蓋一份中式親情的溫存,一份以恐怖複仇為表皮的愛意。
用心觀影的觀眾,也的確能在心中串起一個電影的故事邏輯:
汪先生在青年時期錯失摯愛,為了留住戀人,便用他的精子做試管嬰兒,後來的妻子無法接受,選擇自殺,兒子也亡於車禍,而與車禍有關的校車司機,在法律上也許並無責任,但汪先生選擇在道德情感上“製裁”他。而汪先生的辦法,是決定拚湊一個家庭,將司機困在自家的地下室。
也許,這是一個以愛為由而產生的恐怖複仇故事,又套上了一個中國家庭的套子。
在這個套子裡,有人得其所,想要維護家庭,有人受折磨,時刻想解脫,有人操縱,有人被操縱,幾個家庭成員之間,在一台飯桌,一棟房子裡展現出張力和糾纏。
但這一切呈現得太薄、太淺了,縱然觀眾有著十級閱讀理解能力,影評提供的文本也僅僅是飯桌上的兩三句對話,人物的深層動機,也只是靠單線回憶敘事完成。
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就是這個遊戲里的一個“逃離者”。
面對越來越偏執的繼父,姐姐的內心變得絕望。渴望自由、正常的生活,確實可以是撐起電影人物的一個大母題,但當“逃離”夾雜著家庭的羈絆,令張子楓扮演的角色狠辣又搖擺,她殺死父親卻又對弟弟“柔化”,想要回歸家庭,令人琢磨不透。

▲《秘密訪客》中,外來者於困樵向“家庭”中的姐姐表達羨慕
弟弟也許是一個“畸形家庭”的維護者。
他在學校里遭受霸淩,是在校車事故中唯一活下來的孩子陳小奇,他從一個交不起律師代理費的貧寒之家走入汪先生的豪宅。基於很多種可能的原因,對富裕、完整的家庭的渴望,對原生家庭的憤怒、失望……他想要維護現在這個新家庭。
榮梓杉的演技很好,但劇本幾乎忽視了他的過去,很少有戲份展現他是否有從原生家庭里帶來的痕跡。他無數次要求吹小號給姐姐聽,他渴望陪伴也渴望認同,但這一切不能建立在對過去的忽視上。
這個角色看似站起來了,但又缺點什麼。
諸此種種加在一起,讓觀眾看不清楚導演究竟想講一個怎樣的故事,過於豐盛的懸疑元素,冗長的氛圍烘托,拍著拍著,劇本沒了耐心,觀眾也沒了耐性,泄氣收尾,人物動機依然未能詮釋。
原本令人期待的全員惡人配置,直接被解釋成了對家庭、對親情充滿渴望的情感。
更為可惜的是,受製於審查、篇幅,電影有太多重要部分都是點到為止,既沒有充分的戲劇張力去撐起它們,也沒能堅定不移地留住它們,所謂的“開放是結局”,在部分觀眾眼裡,倒更像是一直懸著的那股期待,無力地泄了氣。
就像一輛配置齊全精良的跑車,蓄勢待發,卻逐漸迷了路,永久穿梭在雲霧繚繞的謎團里,叫人隨時擔心它消失不見。
身為司機的導演,竭力想要從叢林中撥開一條清晰的路線,他盡力了,也用心了,但他確實沒能留住觀眾。
而對一部懸疑片而言,強有力的戲劇張力,自洽且完整的邏輯,也並不是要靠多麼驚悚、刺激的場面、多麼有份量的懸疑氛圍來達成。
與《秘密訪客》類似,限定在一個固定空間內的情景式懸疑,早有佳作在先——豆瓣高掛8.3評分的西班牙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

▲《看不見的客人》海報
它同樣有著密室,交通事故,家庭等元素,甚至連片名也《秘密訪客》大同小異。
但《看不見的客人》的導演奧里奧爾•保羅,卻能將這些元素通過縝密的邏輯與理性思維,揉進一條清晰可見的解密過程里,只通過兩個角色的講述和回憶,不停建構、推翻、反轉,最後給觀眾的頭腦帶來致命一擊。
這才叫作懸疑片的功底。
一定意義上,今天的《秘密訪客》和半年前的《人潮洶湧》都掉入了同樣巢穴——過度重視類型化的螢幕營造,過於密集的元素符號,全片想表達的概念太多,前半部分就把電影的力氣用光了,最後來不及表現、也沒有多餘空間去表現真正的高潮與昇華,只得潦草收尾。
綜合下來,呈現出一部鳳首開頭、蔫耷雞尾結局的片子,除了記住一些碎片,觀眾什麼也記不住。
如果一部好電影需要靠觀眾80%的“腦補”與“理解”來完成表達,我們可以為它的深度與力度感動,卻沒辦法稱讚這是一部絕對成功的好故事。
學不會講好一個故事,再精彩的氣氛、風格製作,也多多少少會顯得像炫技。
或許,近年來的大螢幕國產懸疑片,都應該向過去一年大有突破的小屏幕懸疑劇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