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ion id="attachment_13767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0"]

痤瘡,是一種損美性疾病,由於影響容顔,故此會引起身、心受創。然而不幸的是痤瘡多見反復發作繼而成為慢性病,病癒後又會造成皮損疤痕,永不磨滅。
痤瘡中醫又稱「粉刺」、「面皰」、「酒刺」等,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特點是額面、胸背部丘疹如刺,可擠出粉渣樣物,多發於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從中醫角度看,「爛」表示「濕」,「紅」是因為「熱」。加上近日大回南天,氣壓低加上春霧潮濕,弄致油光滿面。儘管控油產品、面油紙等全鋪上面,仍然難敵「油泡」的煎熬。
致病原因
- 肺經風熱:青年人生機旺盛,陽熱偏盛,蘊積於肺;加之感受外風侵襲、灰塵附面、濫用化妝品及冷水清洗,使毛孔倒塞;內熱鬱閉,上蒸面部而致病。
- 胃腸濕熱:過食辛辣厚味。辛辣之品性熱,偏嗜日久會助陽生熱;厚味食品如油膩甜食,此等食品難以消化,過食則消化不良而引起脾胃積濕生熱。濕熱上蒸面部、胸背,使其油光偏盛,紅疹粉刺累累。
- 氣血鬱滯:內熱長時間鬱於體內,引致氣鬱,加之發病日久,抵抗力減弱,繼而引起氣血虛弱;氣鬱血滯倒塞肌體,導致皮疹暗紅,經久不退。
- 肝氣鬱結:情緒不穩導致肝火旺盛,火盛上沖頭面,因而引起油脂分泌激增。
- 心氣不足:心中煩亂導致氣虛血弱,精神不振;又氣血虛弱引致毛孔和脂腺未能閉銷,因而出現體液和油脂分泌旺盛,痤瘡頻生。
- 沖任不調:痤瘡在月經前後加重,可伴有月經不調和痛經。此為經期前、後氣血不穩(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導致。
治療方法
針灸:針刺太淵、合谷、曲池等穴,以瀉手法,佐以艾灸,留針 20 分鐘,隔日一次,7 次為一療程,便可有效逹到清瘡袪疤和平衡油脂分泌的功效,令肌膚回復光潔嫰滑。電磁療:將二萬五千高斯磁(負極)放於顴髎、合谷和風池穴,佐以 72HZ 電頻,留磁 20 分鐘,隔日一次,7 次一療程,便可有效處理任何類型的暗瘡煩惱。
內服食療:
桃仁山楂粥(一人份量)
材料:桃仁 3 錢、山楂 3 錢、川貝 3 錢、荷葉 3 錢、白米 1 兩、鹽適量
做法:將桃仁、山楂、川貝和荷葉用煲湯袋包好;煲沸一鍋清水,加入所有材料,水沸後收慢火再煲 1.5 小時,待煲成粥,取離煲湯袋,最後下適量鹽調味便可熱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消瘡散結。
適用症:粉刺、結節性和腫囊性痤瘡。
建議服法:每日 2 碗,熱服,連服 15 天,以觀其效。
中藥外洗:
材料:大黃 4 錢、黃連 4 錢、黃芩 4 錢、黃柏 4 錢、丹參 4 錢、菊花 5 錢、
金銀花 5 錢、蒲公英 5 錢、紫花地丁 5 錢
做法:以上中草藥用 8 碗清水同煲,水沸後收中慢火再煎 35 分鐘,然後用紗布隔除藥汁,待藥汁微涼時以化妝棉蘸取,均勻塗抹在臉上,並且輕拍按摩臉部或可直接將化妝棉蘸取藥汁後敷在臉上,待 15 分鐘後用暖水清洗乾淨便可。每週 2-3 次,7 次為一療程。
自行護理:
磁療治療方法:只要將超過一萬「高斯」磁柱(負極)放於肝俞、肺俞、心俞、足三里和合谷穴上,便有平衡皮脂分泌的效果。
磁枕:夜瞓強高斯負極磁枕,增加人體鹼度,從而將體內毒素分離和代謝。不但能激退暗瘡和疤痕,同時還可將腦電波平定與平靜情緒,有助治療精神緊張、抑鬱、焦慮、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衰老、退化和失眠多夢等問題,名副其實瞓住靚。
[caption id="attachment_137680" align="aligncenter" width="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