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帥哥”是這樣的,“娘炮”通通靠邊站

2021年09月03日13:26

  原標題:古代“帥哥”是這樣的,“娘炮”通通靠邊站 | 新京智庫

▲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圖/IC photo
▲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圖/IC photo

  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公告,要求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樹立崇德尚藝的行業風氣。

  通知要求,堅決抵製違法失德人員,違背公序良俗、言行失德失範等人員堅決不用,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堅決抵製高價片酬,嚴肅懲戒片酬違規、“陰陽合同”、偷逃稅行為等。

  其中一條為:堅決抵製泛娛樂化。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節目正確審美導向,嚴格把握演員和嘉賓選用、表演風格、服飾妝容等,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堅決抵製炒作炫富享樂、緋聞隱私、負面熱點、低俗“網紅”、無底線審醜等泛娛樂化傾向。

  1

  古代的“娘炮”是怎麼樣的?

  中國古代有個很有趣的事件:那時候有個美男子叫做衛玠,美得一塌糊塗,是那種陰柔之美,全國男女老少都是他的粉絲。不過他身體不太好,所以平常不出門。有一天他要出門了,全城百姓都出來要一睹他的風采。果然衛玠美得傾國傾城,但是這一出門,因為來看衛玠的人太多了,所以衛玠心裡過於緊張,就生病了,沒多久就去世了。

  所以,衛玠等於被人“看”死了,這件事史稱“看殺衛玠”。

  這可能是最早的“娘炮”的下場。

  帥哥的“帥”,風行內地,不過數十年。

  在古漢語詞典和康熙字典中,均找不到帥作為“帥哥”的含義,即便到了宋元之後的小說,也全無痕跡。

  一百年前,有位當時的大明星,京劇演員餘叔岩,他的搜孤救孤、戰太平、空城計等劇目,在全國空前受歡迎。當時的報刊上,有稱其硬派唱腔為“帥”。這可能是近代對於“帥”的首次詮釋。

  近幾十年來,我們賦予“帥”這個字新的內涵,有的是為國捐軀的人,有的是衝上防疫一線的人,有的是唇紅齒白的小男生,有的只是公交車上隨口的稱呼。

  雖然說,“帥”字不同時期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審美心態和文化素養,但不應寬容到將膽小鬼、將懦夫、將品行有缺陷的人也劃到“帥”的範疇中去。

  不過話說回來,古代對於花樣美男也有當時的稱呼。比如“檀郎”,就是取自師奶“殺手”、少女“殺手”潘安的小名“檀奴”。

  2

  古代對“帥”的定義

  古代,怎麼才算帥呢?

  有“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劍眉冷目,刀削麵旁”。

  有“風流倜儻,博學多才,器宇軒昂,光明磊落”。

  有“三庭五眼,螓首蛾眉,朱唇皓齒,鼻若瓊瑤”。

  還有云:“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此為帥。

  甲骨時期,傚法為帥。

  “帥”的甲骨文,並沒有右側的“巾”字,僅有左邊類似“阜”的結構。其像兩手展開之形,又像雙手抓握立杆,並有禮巾擺動。

▲“帥”字的甲骨文。
▲“帥”字的甲骨文。

  帥,在周時期,為行效、效仿、傳承之意。

  西周貴族所作青銅器銘文中,經常出現稱頌“祖考之德”的語句,並創造性地提出“帥型祖考之德”的觀念,將距離遙遠的天降之德轉向“近取諸譬”的祖考之德。祖考,指的是祖先,古,父親輩是顯考,爺爺輩是顯祖考,那麼再上一輩是顯曾祖考,再上是顯玄祖考,再上就是高祖考、再上太祖考、最後統稱遠祖考。

  “帥型祖考之德”之帥,在先秦古籍中通“率”,有“循”義。

  型,原作“井”,為“鑄器之法”。在西周金文中,“帥型”經常出現。西周中期師虎簋銘中,懿王朔“今唯帥型先王命”,即是遵循、傚法先王之意。

  帥型祖考,還是儒家“內得於己”修身路徑的啟端。

  先秦早期,首領為帥。

  從金文開始,帥字右側,便有了“巾”字,其形態離今天繁體“帥”字越來越近。

▲“帥”字的金文
▲“帥”字的金文

  巾,一般解釋為手巾、毛巾、領巾。與“巾”組字的有:帆、帳、希、帊(pà)、帋(zhǐ)、帎(dàn)、帉(fēn)、帍(hù)、帔(pèi)、帑(tǎng)、帗(fú)、帓(mò)等。

  此時,《說文》解釋“帥”,即“佩巾也”。何為“佩巾”?最初是指古代女子外出時繫於腰左的拭巾,後來因為軍事的需要產生了軍隊的統領,為了與普通士兵有所區別,於是就在腰間繫一塊巾布。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早期,只有做將帥的才有資格“佩巾”。

  秦漢時期,“帥”字被廣泛用於軍隊的官職。“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這時的“帥”字,是專門用來形容將帥的。

  紛爭時代,誌氣為帥。

  《孟子》中有“夫誌,氣之帥也。”是講,誌,是氣的統帥,並引申為表率、楷模的意思。

  在古代,想做到將帥之職,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孫武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就提出了“帥”的標準:“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智”,智謀才能,指將帥的智慧,處事的技巧、謀略及膽識,以及把握全局動態的能力。“信”即誠信,言而有信。“仁”即仁慈,愛護士卒。“勇”,勇敢果斷。“嚴”,執法嚴明。

  《漢書·循吏傳序》:“相國蕭、曹以寬厚清淨為天下帥。”這些年代里的大人物,多以自己的勇氣、德行、修養、戰功等等,詮釋了“帥”的含義。

  在古代的戰爭中,一場戰役大獲全勝,所謂“班師回朝”。班師回朝的“師”,便是“帥”所帶領的千軍萬馬。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