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火星上蓋個四室兩廳的房子 還得先送台打印機上去?

2021年09月08日12:11

  最近這幾個月,科技巨頭們最愛談的話題,莫過於太空商業旅行。

  先是維珍銀河的布蘭森去太空轉一圈,緊接著貝佐斯也上去了。

  馬斯克呢,肯定也要去,而且估計比前兩位飛的更高,待的更久。

  但話說回來,他們所謂的太空旅行也就在亞軌道上體驗了幾分鐘的失重感。

  離最初所設想的太空旅行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更別提這些人一直吹牛的移民火星了。

  不過NASA這邊已經坐不住了。

  它們開始馬不停蹄的籌劃未來在太空怎麼生活。

  事情是這樣,NASA 最近搞了一個火星基地模擬項目,為太空居住做準備。

  這基地四室兩廳,健身房、辦公室、休息室、醫務室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塊只屬於你的小菜地,可以隨便種點土豆番茄什麼的。

  唯一遺憾的是,雖然是火星房屋,但是這房子目前是建在地球。

  不過別擔心,NASA 正在絞盡腦汁的給營造出一個在火星居住的感覺。

  先看看 NASA 給咱建的房子長什麼樣。

  占地大概 1700 平方英呎,158平方米左右,和你家隔壁樓盤一個三室一廳差不多大小。

  在火星當然不用像在地球那樣,還得一磚一瓦的砌。

  而 NASA 直接弄了台巨型 3D 打印機打出個房子來。

  NASA 找了家名叫 BIG-Bjarke 的公司,這公司專門給別人打印房子,它們用超大型的 3D 打印機打印了一座火星基地。

  這有點像樂高之前出的那個 3D 打印筆,房子、傢俱什麼的統統都可以打印。

  就好比是你在一張大紙上畫好房子框架,3D 打印機沿著你畫的線往上摸大小粗細的水泥線。

  一層又一層的疊起來,最後就會壘成一棟房子。

  除了這次打印火星房子,這家 BIG-Bjarke 的公司還計劃在月球蓋房子,不過這個應該已經不是房子了,從渲染圖來看,他們是想在火星或月球蓋座城市。

  話說回來,為什麼在火星蓋房子要用 3D 打印機?

  或者換個思路,在太空蓋房子最難的是什麼?

  一個是怎麼把建築材料運上去,另外一個就是怎麼把房子蓋的更堅固。

  舉個地球蓋房子的例子來說,按目前的《 建築結構載荷規範 》來算,每平米房屋大概 200 公斤,那麼一百五十平米大概就是 30 噸重。

  現在承載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火箭,載重是 60 噸左右,你再帶上亂七八糟的建築設備,大概一趟能勉強把蓋房子的傢伙事都拉過去。

  但火箭發射一次的成本是相當高,光維珍銀河一個太空旅行座位都能賣 50 萬美元,把那些蓋房子的傢伙事拉上確實太奢侈了。

  並且一次重型獵鷹火箭的發射成本需要 6200 萬美元,花 6200 萬美元就只能在火星蓋個房子,這生意可不是漂亮國能做的。

  但如果換用 3D 打印技術,便可以節約 20% 的建築材料使用,就能多帶 12 噸的東西上太空,換算一下,相對於一次太空計劃足足節省了 744 萬美元。

  所以,用 3D 打印技術蓋房子可以大幅節約成本。

  除此之外,由於 3D 打印機用料的多樣化,我們可以在水泥裡混雜各種堅固的復合材料,比如有一種叫盈恒石的新型石材,具有無機、纖薄、強度高和大尺寸等特性,可以讓房子更加堅挺。

  房子除了堅固,還要能抗風,因為火星表面經常有風暴肆虐。

  目前有一種叫 SRC(特種玻璃纖維強化水泥板)的新型材料,它專門用於打印各種異形裝飾構建,有很好的抗震抗拉特性,能抗風也更堅固。

  也有 FRP 、GRG 等 3D 打印機專用材料,可以在建築里打印出各式各樣的傢俱,也能用於室內裝飾,傢俱問題也解決了。

  以前蓋房子,我們需要用磚、水泥、玻璃、鋼材各式各樣的建築材料來組合。

  而3D打印機,你往裡面加什麼材料,它就能拉出什麼材質的東西。

  如果技術再成熟一點,我們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火星上的材料來打印房子。

  今年 3 月份的時候,ICON 與美國 10 所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專有的 3D 打印技術,可以使用月球上找到的材料,製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著陸台,並且已經通過了多項技術測試。

  所以3D打印技術被用去太空蓋房子,算是個最好的選擇了。

  住房問題解決了,吃喝怎麼辦?

  可惜的是,雖然裡面專門有塊地讓你種菜,可以種點土豆、番茄什麼的,但大概率是研究用的,不會讓你吃。

  所以你如果去了火星模擬基地,應該吃的還是那些密封在各種塑料袋里的真空或乾燥食品。

  不過火星房都讓你住了,吃飯這點小罪忍一下也就過去了。

  就希望未來“ 黃藍 ”外賣軍能給點力,爭取能讓我在外太空生活時,也能喝上一杯楊枝甘露。

  這項火星居住模擬計劃,總共曆時 3 年,房子目前已經搞的差不多了,正處於向社會招募誌願者的時候。

  那麼它的誌願者申請資格是什麼呢?

  首先,年齡要求是30-35歲,並能通過NASA的宇航員身體測試。

  其次,它要求工程、生物科學、物理科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中的某項碩士學位,並從事相關研發工作兩年以上,或者博士。

  最後,需要噴氣式飛機至少1000小時的飛行經曆。

  對了,還要求必須是美國國籍或常住人口。

  話說最後這點格局就小了,為科學獻出一份力怎麼還能分國界。

  NASA 這邊也已經在地球上找到了和火星環境最像的地方,位於以色列的內蓋夫沙漠。

  萬一這3D打印房子效果不錯,後面肯定要把房子搬過去試試。

  那有像火星一樣的岩石,火星一樣的荒無人煙,體驗也會更像火星。

  其實也不只是這次測試,你在外太空可能面臨的事,NASA 已經全都給你模擬了。

  比如,NASA 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模擬建造火星車,模擬太空輻射試驗,甚至模擬太空睡覺,總之是面面俱到。

  比如睡覺模擬,這事最重要了。

  11名誌願者躺床上30天,吃喝和工作都在床上,躺就完事了。

  為什麼要做這個模擬?因為無論是在去往火星的路上,或者到了火星居住,你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那的。

  萬一感覺孤獨怎麼辦?生病、臥床不起怎麼辦?路上沒人陪你嘮嗑怎麼辦?

  上面這些都不用擔心,NASA 統統都模擬過了,比如系統檢測到你很緊張的時候,它可以給你自動播放一個《 星際迷航 》,幫助你放平心態。

  到了太空以後,咱也不能整天呆在家裡,萬一想去外星鄰居家串門怎麼辦?

  別急,NASA 順手把交通工具也給你模擬好了。

  因為火星的地表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 38%,也沒有足夠的大氣層和磁圈阻擋太陽輻射,最厲害的還是上面風真的賊大。

  先不說穿了火星服不好走路,還要時刻注意躲著火星風暴走,最重要的是目前人類對重力相關的健康問題並沒有系統上的防治和治療方法。

  所以除非外界環境情況良好,以後在太空上的出行基本都要靠車。

  那麼既然一切就都準備就緒,就默默等一手 NASA 把這項目的模擬基地改成旅遊景點。

  來源:差評(chaping321)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