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去年就打算安裝米家的智能窗簾,但和不少人一樣,在窗簾附近沒有插座,也實在找不到能比較好隱藏窗簾電機走線的辦法,糾結再三,沒有參與當初的眾籌。

但並不意味著我與米家智能窗簾無緣,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一個米家神秘內測項目,就是本期主角,米家智能窗簾鋰電池版。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收到是EVT工程驗證機,和屆時銷售的零售版是會有存在部分差異。

雖然是工程機,但包裝和以往購買的米家產品一致。正面有產品的簡單平面圖展示。右下角印有這款產品十大亮點:一鍵開合、APP遠程控制、定時設置、自定義開合百分比、語音控制、智能聯動、手拉啟動、超靜音電機、大容量鋰電池、快充。

這款產品由小米委託綠米製造,而代工生產的則是業界做窗簾電機頗為有名的杜亞,它家生產的電機基本可以做到無腦選,穩定長壽命。右邊印有EVT工程驗證機字樣,看編號,我這台似乎是第一批的第32台。

開箱全家福:智能窗簾電機鋰電池版、電環適配器、充電線、拚接導軌套裝、安裝配件、使用說明書以及放在泡沫下層的傳動皮帶。這其中導軌一共有6根。有2根1米、1根0.5米、2根0.2米,1根0.1米。可以在最大3米之內自由拚接組裝合適的長度。如果超過三米,那就需要額外付費購買延長導軌。不超過5米,一般都能安裝。

包裝里一共有6塊用於組合導軌的拚裝碼。分別為一個20cm、三個10cm、兩個5cm的。可根據不同長度組合選擇合適的拚裝碼。和導軌一樣使用了加厚高精度的電泳鎂鋁合金材質,緣切口和導軌一樣平整精密。

這兩個導軌滑車做工依舊精細無毛刺,傳動皮帶到時候都是連接在這裏,也就是說,整個導軌,除了這2個滑車外,其它小滑輪只負責掉窗簾,並無動力。

兩個傳動箱和窗簾電機不同於米家智能家居的米白,細看有一種粉白的傾向,比較細微,色彩感知不強的同學可能都看不出來。諮詢綠米相關人士,答覆為這批工程版是供貨商人工噴塗。等後續上線噴塗會和恢復標準的米白色。好在不是特別粉,不細看也留意不到。

由於這個電機需要掛在軌道邊緣,帶著好奇稱了一下這個直流電機,約973g。由於內置電池,放手上沉甸甸,但看過前面厚實的導軌和拚裝碼的橫截面,相信問題不大。

電機頂部與傳動箱是支援快拆設計,撥下側面按鈕,旋轉即可與傳動箱分離。內部齒輪咬合傳動方式更高效。

底部四周環繞有產品相關型號數據。充電接口依舊是主流的Type-C接口。按照官方說法,每天2次開合使用下,續航可達半年左右。也就是說1年僅需充電2次。並且它最大 支援5V-3A、9V-3A的快充輸入。頂部是重置鍵。按鍵 四周可以在不同狀態下顯示不同的環繞燈效。

這款充電頭不僅支援5V-3A、9V-3A的供電輸出,最大還支援11V-3A的33W快充。平時拿來做手機充電頭綽綽有餘。作為智能窗簾的附屬電源適配器,可以說是相當良心了。目前我一直拿來當小米平板5的充電頭用了。

小米的合作售後態度很好,當天晚上聯繫就可以自由預約的第二天上午任意時間段的上門安裝。 這邊上門來了2個師傅,除了基本工具包外,還帶了梯子。師傅看了看包裝里的東西,說雖然是第一次安裝這個鋰電版,但除了電機外,導軌安裝都完全一致,所以輕車熟路的就組裝完了導軌。對了,我這邊飄窗上的窗簾位置左右間距216cm。師傅說用2根1cm長的導軌結合左右的延伸夠用。沒必要再加一段10cm的軌道。

接下來就是先撤掉窗簾並拆卸舊窗簾導軌。這裏也和大家說下,舊窗簾導軌拆卸服務也是算在智能窗簾的免費安裝服務裡面,不用額外付費。

我安裝的地方是臥室的飄窗外窗簾,不是靠近床的落地窗簾,所以師傅可以直接站在飄窗上操作,不用梯子。2米的長度應該是師傅安裝較為輕鬆的一次,一般3米及3米以上的測量/打孔/安裝就必須2個師傅同時上了。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醒,在用電鑽打孔,無論是否有使用防塵罩,都會在屋子裡飄散不少灰塵,建議在四周2米內的區域都做好防塵遮擋,有空氣淨化器的也可以先打開並調為最大風力運行,或者在師傅打孔時候,你在邊上直接拿個手持吸塵器湊近吸灰。相信我,這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2米的杆子通過拚接的後,在這2米13的間距下,也基本實現了滿覆蓋。其實智能窗簾安裝最考驗水平的就是就是導軌裡面的皮帶鬆緊調教,師傅在裝上牆之後又反複調整了一次,確保窗簾開合的順暢。

由於新房裡各個房間正好都用到了市面上三種主流的窗簾掛鉤,就在這裏也簡單介紹下。左邊第一種四爪鉤我是用在客廳最大的那一面遮光簾上,承重不錯,頻繁拆卸也基本不會損壞到窗簾,第二種大S鉤的好處是可以在窗簾頂部微調位置,向上用於頂裝時候讓窗簾遮擋掉導軌,或者適當下放一些,讓底部不要過於透光。第三種窗簾直接打孔的羅馬杆。除了採用最後一種的窗簾需要改造外,前面兩種窗簾可以直接掛到市面多數的智能窗簾的導軌上。

我這次主臥飄窗上的窗簾用的就是體驗相對更好的大S鉤。在窗簾頂部夾縫裡可以最大可以有5cm左右的上下高度調整,家裡人不喜歡窗簾碰底部,所以微調了掛鉤的位置,抬高窗簾,順帶也更加遮擋了飄窗外窗簾盒的頂裝導軌,視覺上更清爽美觀,一舉多得。

直接上安裝後的樣子,比想像中還要幹淨,窗簾電機都完全隱藏。也沒有線纜的束縛。可以說是我理想中的智能窗簾。我這邊是頂裝,如果是側裝的,就還需要額外購入側裝部件。另外,目前只支援一字直杠安裝,L形、U形和梯形等變形軌道暫不支援。喜歡研究的可以自己網上找拓展配件嚐試可能性。單開雙開都是在安裝時候調整的。

拆掉左邊幾個掛鉤,可以看到隱藏窗簾背後的直流電機。其實電機裝在左邊或者右邊都行。當初和師傅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放在左邊,因為左邊還有一扇窗,有比較寬的邊框。相對可以多避開一些陽光直射。目前也是整年最熱的時候,用了一週下來也沒發現有發燙現象,可以放心裝在窗邊了。

2米的導軌如何完全覆蓋2米16的飄窗間距?是因為在電機上的傳動箱上加了一塊延長掛鉤,將我窗簾最左側的大S鉤掛到這裏就行,但也有一個缺點,在幾次撥開再掛上的時候,最左邊的大S鉤把電機外殼掛出了一些劃痕。相信零售版的外殼噴塗工藝改善後,對防劃也有提升,但我這個工程版的機子麼,也是有辦法解決,用了一段透明膠包裹了大S掛鉤露出來的金屬橫截面附近。其實也可以把第一個大S鉤掛到裡面的那個金屬鎖扣的孔中。不過這樣會露出電機,我還是喜歡完全遮擋電機。

同樣,為了補充右邊軌道邊緣與牆面間隙,也把右邊最後一個大S鉤給掛到了傳動箱上的延長掛鉤上,實現了牆面完全遮擋。

說了那麼多,先看看窗簾在炎炎烈日下的自動關閉效果,是滿滿的生活品質感。噪音方面控制得也相當好,和日常手拉窗簾相差無異。而且可以看到窗簾中間也沒有出現縫隙透光。(PS:右邊窗簾上次被洗衣機加溫洗皺了,還沒來得及去燙平,不然會更服帖)

這裏主要得益於兩個導軌滑車上互相交錯的延伸掛鉤,這個交錯幅度足夠讓各種材料的窗簾完全的遮光。

這邊滑車上的金屬延伸掛鉤有多個開孔,個人建議在能實現完全避光下把掛鉤儘可能朝內的掛孔去掛,這樣打開窗簾,被摺疊收起來的窗簾可以更加緊湊。可能有人看到拚裝碼頂裝固定的螺孔並未全部擰上螺絲,這個我也理解安裝師傅,因為我這個2米的導軌算是他們安裝的比較短的電動窗簾,並且窗簾也並非完全落地那種大面積,承重負擔並不重,這時候就遵循我原本的訴求,在穩定安裝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少打孔。

雖然這次比強電版少了遙控器。但作為米家智能家居,我這邊依舊發掘了多種控制方式。米家APP自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方式,而且它的智能窗簾控制界面視覺交互設計相當優秀,除了常規的一鍵開關外,還支援更直觀的拖拽拉合百分比來操作。窗簾想開大就多大。對了,這次鋰電池版和強電版不同,換用了藍牙Mesh的連接方式,這臥室的智能窗簾都可以穿過兩堵牆成功連上客廳的小愛音箱和小米多模網關的藍牙Mesh。在外也能實時查看狀態和控制開合。

作為米家特色,就是豐富的聯動拓展,就比如我可以設置為每個工作日早上自信起床喚醒模式,也就是逐步拉開窗簾,讓陽光叫醒你。晚上我打開米家門鎖回家,就自動關上窗簾。甚至還可以通過光纖傳感器結合天氣信息來做更豐富的聯動。

前面我說過這個鋰電池版沒有遙控器了,但家裡長輩不會操作怎麼辦?雖然米家智能窗簾鋰電版也支援手拉動窗簾幾cm來觸發自動開合功能,但力道和距離可能是長輩們不容易適應的。所以我給她們做了一個實體遙控。點擊左鍵是打開,點擊右鍵是關閉,雙鍵同時按下是窗簾開一半。

細心的人可能你已經發現了,我用的是綠米無線開關。發現這個內置電池的小玩意特別好用,與其貼在牆上,不如拿下來做便攜遙控開關。通過米家APP設置關聯操作後,就能拿著它在家裡隨時操作了。

另一種方式就是大家也很常用的語音控制,通過小愛同學,就可以直接喊一句,關窗簾。就能操作臥室的窗簾。也可以精細到讓窗簾開多大。當然我知道看文章的就是有些愛抬杠的用戶。如果你手機不在身邊,沒有小愛音箱,更沒無線開關等遙控工具,又不想手拉窗簾這種極端需求?那麼你還可以單擊掛在窗簾邊上那個電機下面的按鍵,就能在窗簾不同狀態下響應開、關、暫停的操作。

作為初次使用智能窗簾,米家這款智能窗簾鋰電版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看得見的品質提升,家裡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更有幸福感。要知道平時這個飄窗檯面上的窗簾每次都要趴到檯面才能扯到,現在動動嘴就能控制它的開合,真正解放了雙手。並且寶寶在臥室睡覺時候,也可以在不進門下,關閉窗簾,避免陽光照射到娃。由於是工程版,做工與工藝體驗上該說的建議基本也都說了,最後唯一還想的是能否實現遇阻暫停功能?雖然市面上暫時也沒見到這個功能,如果米家後期能實現,勢必也是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