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丙肝治療邁入徹底治癒時代,緣何中國病毒感染者尚有近千萬?
近年來,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的上市替代了之前的干擾素方案,極大的改善了患者經濟承受力和身體承受負擔。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有大量的丙肝患者尚未被發現、被治癒。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導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報告病例數第一的乙類傳染病,其中,據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估算,我國丙肝病毒感染者約1000萬,每年新報告多達20萬。丙型肝炎病毒的特點是,多數患者感染後沒有明顯的症狀,卻存在著肝硬化、肝癌風險。如確診感染丙肝病毒,需儘早治療。為此,世界衛生組織也已經設立目標,計劃2030年在全球範圍內通過藥物治療消除丙肝。但想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國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南月敏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等採訪時表示,丙肝可以說是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性肝炎中比較有把握實現治癒的一種。就目前丙肝的診斷情況來看,丙肝可以通過檢測抗體、病毒載量HCV RNA以及抗原檢測等精準檢測的手段實現確診。
“在檢測出患者的基礎上,丙肝的治療藥物也實現了一定的突破。從最初單用干擾素,包括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近年來,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的上市替代了之前的干擾素方案,極大的改善了患者經濟承受力和身體承受負擔。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有大量的丙肝患者尚未被發現、被治癒。”南月敏教授說。
丙肝高危人群亟待加強檢測
丙肝是慢性進展疾病,在被感染後,會不停地蠶食患者肝臟,最終進入到肝硬化失代償期,而一旦進入失代償,患者死亡率就相對較高。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要將新發感染率降低90%,病死率降低65%,需要90%以上的感染者得以診斷,以及80%以上確診的患者得以治療。此外,《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17-2020 年)》也提出,到2020年,全國總體實現血站HCV檢測率達到100%,並且將丙型肝炎檢測納入體檢範疇,對檢查發現抗-HCV陽性者,要提供必要的確診及抗病毒治療等有關服務。由此,加強對於高危人群的診斷及篩查成為消除丙肝一大關鍵步驟。
根據南月敏教授介紹,目前,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等途徑傳播。具體而言:首先,血液是丙肝病毒傳播的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包括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輸入被丙肝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液製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汙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具以及醫療和美容器械、與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鬚刀、牙刷等;
其次,性傳播。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也可以引起丙肝傳播;再者,母嬰傳播。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婦可能會將病毒傳給新生兒。
此外,共用牙刷、剃鬚刀,或紋眉、打耳洞、針灸、修牙、補牙……不規範的機構做這些醫源性處置檢查,都可能造成丙肝感染。雖然現在小型美容院已比過去規範,但依然存在很多潛在問題。
“為此,我們需要加強丙肝的早期檢查。目前,對於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檢查項目主要包括丙肝病毒抗體監測、丙肝病毒核酸定量監測。”南月敏教授稱,只要患者實現明確診斷,現有藥物基本上都可以實現丙肝病毒的治療應答,實現丙肝病毒的消除,也就是說丙肝可以實現治癒。
不僅如此,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國內已經正式批準多種丙肝治療藥上市,例如,吉列德(Gilead)公司的口服丙肝藥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艾伯維(AbbVie)公司的奧比帕利片(ombitasvir)、達塞布韋片(dasabuvir);百時美施貴寶(BMS)公司的鹽酸達拉他韋片(Daclatasvir)和阿舒瑞韋軟膠囊(Asunaprevir)。諸多新藥的上市改變了患者對於丙肝的應對局面,丙肝已經可以徹底實現治癒。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沒有到肝硬化的情況下,丙肝的治癒率基本上是95%乃至100%。
藥物可及性成聚焦方向
隨著醫學的發展,丙肝的抗病毒治療已經進入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 DAA)的泛基因型時代。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優先推薦無干擾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亞型的丙肝感染者中都能達到90%以上的持續病毒學應答,並且在多個不同臨床特點的人群中方案統一,藥物相互作用較少,除了失代償期肝硬化、DAAs治療失敗等少數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聯合治療,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應用可以減少治療前的檢測和治療中的監測,也更加適合於在基層對慢性丙肝感染者實施治療和管理。
南月敏教授表示,之前臨床醫生在給患者進行治療前,還是會給患者檢測基因型,以方便他應用醫保報銷目錄的產品,減少經濟負擔。因為一些治療丙肝的泛基因型藥物如丙通沙,在醫保報銷目錄中只報銷部分基因型。
其實,提高治療可及性、有效觸達和治癒患者,不僅是《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1-2030年)》的重點任務,也是“健康中國2030”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為此,在2021年12月3日國家醫保局正式發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中,抗病毒治療用藥再次備受關注,成為國家醫保談判的重點之一。
通過今年的醫保談判,越來越多國內外指南推薦的丙肝創新藥物被納入了醫保目錄。例如,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此次醫保目錄適應症得到“擴容”,能夠用於泛基因型丙肝患者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檢測繁瑣程度和費用負擔;索磷維伏片作為挽救治療的方案進入醫保,為既往抗病毒治療失敗的丙肝患者帶來治療希望,很多難治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也將有機會實現治癒。
“實際上,在診斷、治療現狀有了較大的改善的情況下,公眾對於丙肝這一疾病的認知意識也需要提高。目前,大家對乙肝的認知程度比較高,但是對於丙肝的認識度不夠,這樣會導致高危人群無法及時來院檢測。”南月敏教授強調,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已經有更多的丙肝人群能夠獲得高質量、低負擔的治療,但在篩查和診斷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當然,“早發現、早治療”這一口號在多種場合已經被呼籲多年,但各種疾病的患者依然會在中後期才被發現。至於丙肝,也是如此。未來,這一疾病的防控何時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依舊需要社會各界,特別是潛在患者群體的重視。
(作者:季媛媛 編輯:徐旭)
- 關鍵字
-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