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們都有去愛的力量

2022年01月15日23:09

  原標題:“AA製婚姻7年後,我們從夫妻變仇人”:輸得滿盤精光的婚姻,都是因為“算計”

  作者:盧悅心之助

  最近,一個朋友好不容易離婚了。

  為了拿“離婚證”,脫了整整一層皮。

  誰能想到,當初也是愛情長跑,從校園到婚紗。

  在一起的7年,掏心掏肺。

  到頭來,人家根本沒把自己當“一家人”。

  男人不僅以“買車”為由,掏空了女方的存款。

  更可怕的是,直到離婚後她才發現,這個男人竟在婚前就買了一套房,落在了他爸媽的名下。

  結婚以來,一直瞞著自己,偷偷用夫妻共同財產,還婚前房貸。

  屬實把算計玩明白了。

  看多了宮鬥劇宅鬥劇,我們常常會有種“錯覺”:

  女性,似乎才是婚姻中算計的那一方。

  沒想到男人算計起來,才真的讓人後背發涼。

  無關金錢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但涉及利益,立刻翻臉不認人。

  若是不幸碰上這樣的男人,真的很容易讓人絕望。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婚姻中精於算計的男人。

  (當然了,算計不分男女。下次,我們再聊算計的女人。)

  壞的婚姻

  空氣里都是算計

  “算計男”從來不是在婚內的某一天,突然變得精明的。

  他的小九九,在遇見你的那一刻可能就開始了。

  有些人的算計,赤裸裸、明晃晃。

  比如《上海女子圖鑒》中的白強。

  在跟海燕訂婚後,他立刻提出兩人合資買棟別墅。

  “你出錢,就寫上我倆的名字。你不出錢,就只能寫我一個人的名字了。”

  得知海燕錢不夠,他馬上提出:

  “可以賣掉你市中心的房子。或者,我一個人出錢買別墅,寫上你的名字。你市中心的房子寫上我的名字。”

  海燕驚了。

  “你特意來找我,就為了說這個?”

  他面不改色,答曰:“是啊。”

  婚姻對這類人而言,就是一場財色雙收的生意。

  還有更“精明”的,乾脆故意讓女友懷孕,奉子成婚,以期省下彩禮錢。

  這都還只是算計在“明處”的。

  那些暗戳戳的算計,就更讓人心驚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木木(化名)結婚不到一個月,就發現老公欠了16萬外債。

  她咬咬牙幫著還了,想著,既然是夫妻,就該有難同當。

  然而,老公掙的錢,卻一分都不掏出來。

  “我自己都不夠,憑什麼給你?

  買房子,他甚至還慫恿妻子向老丈人借。

  房子買好後,輪到還錢了,可一提他就急:

  “他們老了還不是要我們養?現在我們經濟相對緊張一些,他們也能理解的。再說,我們才是一家人,你不要胳膊肘往外拐。”

  可就算木木已經做到這份上了,依然還要被公婆百般嫌棄不如大兒媳有錢。

  而自己的老公,自始至終一聲不吭,好像真的虧了。

  相對於直接討價還價,這樣的處心積慮,顯然更紮心。

  更有甚者,會打著AA的旗號,好處占盡、壞事做絕。

  “50歲自駕遊”的蘇阿姨,從出門旅行到現在,老公只打過一次電話,是因為高速ETC收費用了他的卡,一共81元。

  他打電話來,只是為了催妻子還錢。

  既然如此,AA製一以貫之,倒也沒什麼不可。

  可是養孩子的時候,他卻又不提AA了。

  結婚這麼多年,妻子都只是他的生育機器、免費保姆、育兒嫂……

  這樣的婚姻,女性汲取不到感情,體會不到溫度,也感受不到尊重。

  唯一得到的,就只有雙標的賬本,和男人掛在嘴邊的“你家,我家”。

  愛算計的男人

  都長什麼樣?

  這樣毫無人情味的“極品”男人,是大腦構造跟常人不一樣嗎?

  還真是。

  教育家馬丁·布伯說過:人與人的關係分兩種,我與你,我與它。

  我與你,是指把對方當成一個活生生的、平等的、有感情的人。

  我與它,則是把對方看作自己某種慾望的載體,也就是“物”。

  算計者,就很難與人建立“我和你”的關係,而更適應於“我和它”的關係。

  在認知層面,他用錢或其他現實的好處,來衡量一個人或一段關係的價值。

  上文提到的《上海女子圖鑒》中的白強就是如此。

  在情感層面,他們適應慣於情感隔離,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關係。

  這種人不相信感情,也不在乎對方是否把自己放在心裡。

  在行為層面,斤斤計較,十分雙標,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吃不得一點虧。

  他們心裡有一本陰陽賬,一邊把自己做的每件小事都記得清清楚楚,一邊把別人的付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比如木木的丈夫一家,不光不肯承認妻子的付出,竟然還對她大肆中傷詆毀。

  用心理學的話來說,他們幾乎個個“全能自戀”。

  甚至是趨向於“邊緣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

  在這些人看來,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

  為了避免淪為獵物,就要先下手為強,做那個殺死獵物的獵人。

  用心理學家曾奇峰的話來說,就是“超我發育嚴重缺陷,共情能力缺失,攻擊永遠向外”。

  曾老師還談過一個案例:

  一個罪犯把刀捅進人肚子裡,發現那人流血了,表情痛苦萬分。

  這個罪犯一下子就傻了。

  他想:你怎麼還會疼呢?

  是的,在算計者的眼中,別人不是人,只有他是人;

  別人不會痛,只有他會痛。

  心理學中稱之為“去人性化”。

  於是,小到雙重標準,大到殺妻騙保,在他們看來,都是天經地義。

  即便有時表現得很善解人意,也不過是為了達成目的。

  畢竟,獵人捕獵,也得做陷阱、放誘餌,付出一些代價。

  而一旦獵物入彀,誘餌就沒用了。

  就像開頭我朋友的前夫,和前文木木的老公。

  婚前婚後判若兩人,不過是達到目的後,撕下了偽裝。

  如何識別“算計者”?

  那麼,對於這些精於算計、慣於偽裝的陰謀家,女人該如何應對?

  首先,婚前,該看的得看。

  一個人可以偽裝一時,但不可能天衣無縫。

  比如我的朋友。

  其實婚前,丈夫已經暴露出了“陰陽人”的一面,比如:

  拍婚紗照時,對化妝師態度惡劣,把頭紗扔在地上。

  出去吃飯,摳摳搜搜,還一臉真誠地說“攢錢娶你啊!”

  可輪到未婚妻掏錢時,卻花得爽快大方……

  朋友當時就感覺很不舒服,但因為急著結婚,就勸自己“別想多”。

  直到落進坑底,才發現直覺不會騙人。

  然後,該問的要問。

  適應慣於物化女性和感情的人,往往重點盯著女方的外表、能力、脾氣。

  閑聊時,可以問問他:

  你喜歡我什麼?

  你最看重我哪5個優點?

  你希望我改改什麼地方?

  你猜我最愛你哪一點?

  他的回答,能折射出對你的真實態度。

  如果只有“聽話、懂事、孝順、適合當老婆、帶出去有面子”,而不包含對你人格魅力的欣賞。

  那麼,最好稍稍多一分警惕。

  最後,該談的得談。

  不要怕“談錢傷感情”。

  畢竟,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一起,需要面對太多未知。

  如果連談的勇氣都沒有,任由一筆糊塗賬,日複一日地消磨下去。

  那才是對感情最大的傷害。

  彩禮給不給、房子車子怎麼買、家庭如何分工、收入如何分配等等。

  最好在結婚前,就坦坦蕩蕩地談一談。

  當然方法也是要講的。

  比如,男朋友覺得婚後該AA,而你覺得不合適。

  先別急著說服和反駁。

  澄清彼此的真實意圖,才是第一步。

  “你能告訴我,你說的AA製是怎樣的呢?”

  很有可能我們理解的AA,和他印象里的AA,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定義層面達成一致後,就要提出想法,表明態度:

  “我不太能接受,因為……”

  最後一步,給出建議:

  “你看這樣……,會不會更可行?”

  若對方一味固執已見,只有你遷就他,沒有他讓步的份兒。

  就要想到,以後面對衝突,他還會是老樣子。

  這時最好評估一下,是不是當斷則斷,及時止損。

  寫在最後

  談到這裏,大家其實也都明白了:

  算計本身,並沒有錯。

  只是,不該挖空心思損人利己,更不該玩“零和遊戲”。

  尤其是組建婚姻的時候。

  好的婚姻,是夫妻各自擷取一部分“我”,捏成一個“我們”。

  這個“我們”,從結婚之日起誕生,吸取愛和信任的養分長大,成為夫妻共同的軟肋和盔甲。

  而每一次算計,都是對“我們”的消耗。

  隨之消失的,還有親密、溫情、歸屬感,乃至人性。

  所以,在婚姻中,步步為營,精於算計的人,從一開始就輸了。

  他們在物化對方的過程中,自己也淪為了“物”和“獸”。

  永生永世,都無法走出那片恐怖血腥的黑暗森林。

  而被算計的女性,更要學會好好愛自己。

  傾情投入一段關係並沒有錯,但請記得:最該投入付出的,永遠是自己。

  願我們都有全身心去愛的力量,也有及時抽身的勇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