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信搜索“晚安”,男朋友慌了
作者:末那大叔
“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和異性聊到很晚嗎?”
在我看來,需要分情況。
電視劇《完美伴侶》中的兩對夫婦,
吳敏睡前聯繫孫磊,她想讓孫磊幫自己看看兒子;林慶昆睡前聯繫陳珊,他是在確認孫磊和吳敏是否在一起。
伴侶和異性朋友偶爾聊的有些晚,這可以理解。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也有需要被朋友開導的時候。
但如果是經常性聊天到很晚;
像下面提及的故事一樣,那就存在問題了。
因為在愛情中,是存在唯一性的;
就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這讓我想起了《圖書館停電許願30秒》的故事。
女孩看見了與她交往八年的男友,和一位女同學的聊天記錄。
聊天時長,是整整一年;
而聊天頻率,是每一天。
男友出國那次,幫女友買了清單上的物品,也做了女同學的代購。
除此之外,男友拒絕了所有人的代買請求。
她還發現,男友陪自己過生日時,也在和女同學聊天。
女同學說:“圖書館突然斷電了,我好怕。”
在很多她以為自己是唯一的時刻,男友卻把偏愛分給了另一個人。
分手時,她問男友:
“在我許願的30秒中,
你是在擔心,她因為圖書館斷電而害怕,
還是希望以後年年都能陪我過生日。”
完完整整地看完這個故事兩遍後,滿腦子都是這段話。
看,你把分享欲給了誰,就是把熱情與愛意分給誰。
分手不是因為男生有一位異性知己;
而是在這段感情里,有了太多別人的片段。
要知道,有些話可以和朋友聊;但有些事只能和愛人分享。
就像戴維在《瓦爾登湖》里說的那句話:
“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
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里;
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後誰能留下。”

等不到的消息,你不會端著手機時時刻刻的等;
等不到的電話,你也不會時時刻刻的豎起耳朵等;
等不到的人,那也沒必要等了。
愛情中的兩個人需要的只是對方對自己的偏愛,是與眾不同的偏愛。
如三毛說的那樣:
“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我有一位摯友也是這般瀟灑。
總有渣男打著愛的旗號,在她周圍晃蕩。
一開始她招架不住,就陷入了“愛河”。
後來被傷了幾次,她也清醒了。
她和現任說的第一句話是: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你也不是我唯一的選擇;
珍惜我,不然我走。”
但好在這次她遇到了對的人。
現任沒那麼多花言巧語,會在洗澡的時候擦乾手回她消息;
會在包里時刻備著姨媽巾和發圈。
現任求婚那天對她說:
“從此以後,你就做我的唯一。”

記得有位讀者曾問我:什麼才是安全感?
我理解的是:
“我是你睡醒了第一個想到的人,忙完了會告訴我。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最真實的安全感,都來自於那份篤定的例外、偏愛和唯一。”
就好比鹿晗在黃金時期與關曉彤的官宣;唐藝昕和張若昀,在不允許離婚的國家結婚;魏晨於瑋從校園到婚紗相戀十五年,終於將那個假裝粉絲上台送花的女孩娶回了家。
你終究會遇到一個互相喜歡的人,談一場很久的戀愛,然後結婚;
你要相信,山高路遠,總有人為你而來。
就像周總理說過的話:“我這一生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願意有來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