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氣氛王”,是年齡加起來356歲的溫拿樂隊

2022年02月01日17:30

  原標題:春晚“氣氛王”,是年齡加起來356歲的溫拿樂隊

  來源:環球人物

  “不知不覺一同渡數十年,從一起keep fit(減肥)變成一起keep fat(儲存脂肪)。”溫拿樂隊才是本屆春晚的“氣氛王”。

  |作者:許曄 陳娟 田亮

  1964年6月9日,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士到香港演出,成為香港樂壇史上的一場盛事。一些報紙稱,“今日狂人從天而降,機場可能爆出狂戲”;“影響青年人走向瘋狂道路、放肆道路”。

  那次演出的確影響了當時的香港青年,不過結果沒那麼消極——很多人組起了樂隊,玩起了音樂而已。溫拿樂隊的誕生,也與此有關。

  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眾多老牌樂隊再也湊不齊當年的那撥人,溫拿樂隊卻登上了2022年央視春晚的舞台。

  當《朋友》的前奏響起,電視機前的幾代觀眾同時清醒。評論區的留言大多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全場演唱類最佳!我和爸媽合唱系列!”

  沒想到,溫拿樂隊成了本屆春晚的“氣氛王”。

  老樂迷知道,台上其實不是“溫拿五虎”。貝斯手葉智強因為疫情而沒能來春晚,曾和溫拿樂隊有過合作的曹榮臻幫忙頂上了。但看到“溫拿四虎”,也足夠令人感慨——“永遠25歲”的譚詠麟72歲了,隊里年紀最小的鍾鎮濤這個月也即將過69歲生日。

  一眨眼,溫拿樂隊已走到第49個年頭。在看他們春晚表演的五分鍾里,多少舊時光從眼前一一掠過。

  溫拿,“大家樂”

  樂隊的名字——“溫拿”,是Wynners的音譯,即Winners,“勝利者”的意思。但他們的故事,是從“失敗者”開始的。

  披頭士赴港演出後,樂隊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樂壇冒出:1965年,泰迪·羅賓(關維鵬)和朋友組建了“花花公子”樂隊;1966年,許冠傑等人組成蓮花樂隊;1969年,陳百祥、彭健新等人,組成“Loosers”,即Losers,“失敗者”。

·“失敗者”樂隊時期。
·“失敗者”樂隊時期。

  “失敗者”樂隊,一開始由陳百祥擔任主唱,後來譚詠麟加入,擔任第二主唱。他們一邊在夜總會賺錢,一邊參加各種音樂比賽。1971年,他們參加香港青年音樂節,擊敗許冠傑的蓮花樂隊,獲得觀眾投票選出的“殿堂特別獎”。

  就在樂隊走向“成功”時,陳百祥為了生活下海經商,譚詠麟被父親送去新加坡讀書。成員們分道揚鑣,樂隊以“失敗”告終。

  譚詠麟讀大三時,生病回港休養。遭逢父親的生意出現危機,他放棄繼續讀書的念頭,開始打工,先做郵遞員,後來轉行做洋行推銷員。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與陳友、彭健新、葉智強重逢,聊起過往,幾人一拍即合,決定重組樂隊。

  這回,樂隊取名“溫拿”,希望能成功。

  他們找來鍾鎮濤擔任第二主唱。當時,鍾鎮濤還在夜總會靠吹薩克斯過活,行價一個月800塊,但他只能拿到180塊,因為他不會吹,全靠長得精神,在一群樂手裡“濫竽充數”。陳友找他來樂隊,算是“解救”了他。

  1973年,溫拿樂隊正式成立,成員共有五人:鼓手陳友、吉他手彭健新、貝斯手葉智強、主唱譚詠麟和鍾鎮濤。

·溫拿樂隊時期。
·溫拿樂隊時期。

  重組之後的溫拿樂隊,如同組合名一般,很快大獲成功。

  他們簽約寶麗金唱片公司,灌錄的第一張“小專輯”(一般有 3-7 首歌,時間也比較短,通常在 15-20 分鍾左右)《Sunshine Lover》,就登上了當年的音樂“龍虎榜”榜首。

  他們的第一張唱片《Listen to the Wynners》不僅在香港暢銷,在東南亞也大受歡迎。

  其間,他們翻唱的《Sha La La La La》更是佔據香港電台流行曲榜首長達三週,甚至從70年代一直傳唱至今,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曲。

  樂壇才子黃霑也感受到了溫拿樂隊的魅力。1975年,他專門跑去找他們拍了音樂電影《大家樂》,講述他們如何在歌唱比賽中一舉成名的故事。最終,電影收穫了190萬港元票房,成為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第四名,14首原聲歌曲中有一半上了流行音樂榜。

  那是“溫拿”大放異彩的時代。

  “千載不變”的朋友

  溫拿樂隊正當紅時,成員還都是20多歲的小夥。大家很有個性,難免磕磕碰碰,為小事吵架。

  鍾鎮濤會因為譚詠麟搶他的東西吃,說翻臉就翻臉;葉智強和陳友在劇組拍戲,一言不合就動了手。好在,他們不管有怎麼樣的小矛盾,第一條規矩就是不拆夥。

  “在一個團體里,絕對不能有隔夜仇。”鍾鎮濤說,就像葉智強和陳友在片場動手,幾分鍾之後,葉智強就會張羅請大家吃飯、喝“和頭酒”,也就沒事了。

  可現實是,拆不拆夥的選擇權,也不全在他們手上。

  彼時,講求效率的香港娛樂圈,對懷有理想主義的樂隊並不友好。在資方看來,一支樂隊完全能更高效地拆解為職業樂手、創作者、製作人和偶像明星,“樂隊”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1978年年中,鍾鎮濤因為帥氣的外形被台灣的電影公司看中,簽約去演瓊瑤電影。樂隊其他幾人每天不是釣魚就是打保齡球,從上午11點玩到晚上12點,時間都被消磨掉。

  譚詠麟的保齡球技術練出來了,開始覺得這樣下去“不對勁”。“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一下嘛。路是要自己走出來,要自己闖的,不是說硬在那裡等。所以我說我也要個人發展。”

  單飛不可避免,溫拿樂隊解散。

·溫拿樂隊。
·溫拿樂隊。

  陳友坦言:“我們一路都向上發展得很好,直到1978年我們的發展就好像到了一個瓶頸位,沒有再向上發展了。當時有好多人找譚詠麟和鍾鎮濤,他們可以繼續上,這樣的話就不如別拉住他們的後腿,或者我們都可以有第二樣的發展,那這樣也行。”

  這次在春晚上,溫拿樂隊演唱了他們的經典曲目——《朋友》。

  歌中唱道:“情同兩手,一起開心、一起悲傷、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你為了我,我為了你,共赴患難絕望里,緊握你手,朋友!”

  在華語樂壇,以“朋友”為名的歌曲有很多,周華健、齊秦的同名歌曲都很流行。可別人的《朋友》是唱給台下的人聽,溫拿樂隊的《朋友》更像是唱給台上的隊友聽。

  單飛後,他們的發展不太平衡。

  鼓手陳友對電影製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涉足影視業,導演《一屋兩妻》《無敵幸運星》等片。他還做過監製,但總覺得無法樂在其中。90年代初,他到北京創業,壓力很大,“公司離花錢很近、離收錢很遠,因此每個月都要去追債”。有時為瞭解壓,他就跑到三里屯的酒吧重拾鼓槌。

  吉他手彭健新單飛後,出過幾張個人專輯,也出演過一些電影,後來在遠離市區的地方開了家民歌餐廳,隔壁就是一家殺豬鋪。再後來,出海釣魚成了他退休後的樂趣。

  遇到困難,他們彼此就會像歌里唱的,“共赴患難”“緊握你手”。

  貝斯手葉智強發展得不順利,而一直活躍歌壇的譚詠麟事業發展得最穩當,他開了一家酒樓,特意找葉智強來做經理。譚詠麟說有阿強在自己就會安心,員工有時會偷魚回家,他都能及時發現。

  鍾鎮濤外形最佳,先是在影視業發展,後來進入商界,不幸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妻離子散。樂隊哥兒幾個逼他說欠了多少錢,“不要怕,有兄弟們幫你!7位數?我們可以!8位數?也沒問題!不會是9位數吧……”

  事實上,真的是9位數。2002年7月,鍾鎮濤由於負債逾2億港元向法院申請破產。鍾鎮濤選擇自己承擔,但他說若沒有這些朋友的支持,他很難東山再起。

·溫拿樂隊。
·溫拿樂隊。

  早在樂隊解散之初,他們便約定,每5年聚首一次,一起開演唱會、寫歌、發唱片,唱片仍以溫拿樂隊署名。

  沒人想到,早已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他們,真的把“五年之約”兌現了。

  1983年,他們開了“溫拿五虎10週年紀念演唱會”;1988年,他們發行了《溫拿88十五週年紀念》專輯;1993年,他們開了“溫拿20週年演唱會”;1998年,他們開了“溫拿廿五年自然關係演唱會”……

  正如其2016年演唱會主題“Never Say Goodbye”(從不說再見),他們好似從未解散。

  也如他們那首《千載不變》唱的:

  原來世界怎麼變 / 友好的心不損

  潮流混亂也不亂 / 大家始終勸勉

  原來你我不相見 / 傳來問候更暖

  心中至真至誠 / 綿綿千載此心不變

  彼此有真友情 / 綿綿千載此心不變

  “這一生不停步”

  2018年,陳友為成立45週年的溫拿樂隊拍了部傳記電影——《兄弟班》。

  後期製作時,他想把樂隊成員從年輕到年老做個混剪。過了一遍影像,他看到幾人的腰越來越粗,還沒剪完自己先笑了。

  “不知不覺一同渡數十年,從一起keep fit(減肥)變成一起keep fat(儲存脂肪)。”這是他們對友情的感觸。

  那部電影並沒激起水花,至今在豆瓣上標記看過的只有1384人——畢竟2018年時,很多人已經不太熟悉溫拿樂隊了,或許只是在盤點譚詠麟的履曆時見過這個樂隊名。

  如今的年輕人,很難想像當年溫拿樂隊爆紅的場面。

  粉絲會為他們接機、搞線下應援。彭健新記得,有次到高雄參加活動,樂隊幾人坐扶梯從1樓到4樓,跟在後面的歌迷就開始扯陳友的鞋跟(當時他們穿的厚底鞋),到第3層時,愣是把他的鞋跟硬生生給扯掉了。

·溫拿樂隊的粉絲接機、送機。
·溫拿樂隊的粉絲接機、送機。

  樂壇“對手”許冠傑寫了一首歌《潮流興打 BANG》來形容他們受歡迎的程度,“旺角唱到北角再落九龍城”。

  他們青春而前衛的造型,也成為香港青年追捧和模仿的對象。鮮為人知的是,備受追捧的髮型其實是燙錯的結果——他們看到有一支美國樂隊把頭頂的頭髮燙得像朵花,覺得很有型,彭健新就去燙,結果燙完像個拖把,又“像演古裝士兵,有一塊布包著耳朵”。他們幾人覺得挺有趣,才也去弄了同款。

  溫拿樂隊為什麼那麼紅?

  除了因為粉絲喜歡“靚仔”,也因為他們的作品風格。很多樂隊喜歡走“深沉憤怒”風,偏偏溫拿樂隊的歌青春又快樂。

  他們在《玩嚇啦》里唱:“一生幾何有開心,好應該高興下。”

  在《大家樂》里唱:“人人應該要笑,成日笑更妙,用笑解憂傷,用笑去寂寥。”

  他們唱“話過鍾意就鍾意,世間無話難事”,也唱“有苦有榮意料之中,拿出勇氣往前衝,一直追趕跑跳碰”。

  2006年,溫拿樂隊宣佈復出,卻不見當年盛況,甚至有人質疑他們此舉只是為了撈錢。譚詠麟一笑置之:“我們唱得開心,觀眾聽得滿意,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在溫拿樂隊里,譚詠麟的性格是最活躍的。他曾調侃歌迷:“聽我們音樂長大的朋友,應該集中在一塊了,不然座位都要撤掉,全部變輪椅區了。”說完,隊里其他四人笑得前仰後合,鍾鎮濤拍著大腿說:“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他們聚在一起,不僅僅是給老歌迷們帶來回憶殺,也能找到自己最開心的狀態。

  2016年,溫拿樂隊出了《溫拿精神》這首歌。

  “澎湃有戲”發文稱:開心是個淺薄的詞,但半個世紀後,以“開心和友愛”為最要緊的“溫拿精神”被歲月點石成金。溫拿樂隊的開心之所以感染人,是因為硬幣的背面總有黯然與苦澀,跌宕和拚搏,方能與港人情感共振,彼此心知肚明。

  那首歌的最後,他們高唱:

  Wynners / Say we are the Wynners

  而我竭力唱出高八度 / 今晚不停Rock Roll

  Losers / say no more losing

  還有兩啖氣都不卻步 / 這一生不停步

  “這一生不停步”的精神,最值得掌聲。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