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多人在用的知名化妝品又雙叒叕被罰了, 你為“套路”買單了嗎?
來源:上海新聞廣播
在美妝界
雅詩蘭黛可以說是響噹當的大牌
它的王牌產品小棕瓶
更是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追捧
但如果你是因為廣告語而為它心動剁手
那麼,你很可能是被套路了!

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獲悉,近日,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因發佈虛假廣告被罰238.1671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經查,2019年10月至12月19日期間,為推廣特潤修護肌透精華露產品,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通過多個渠道對外發佈主要內容為“年輕指數+77%”和“柔潤+17%,平滑+20%,透亮+15%”等表示產品功效的視頻或者平面廣告,並附以小字標註。

另查明,上述廣告內容系基於當事人委託第三方測試實驗室出具的臨床報告。經核實臨床報告,上述廣告中所宣傳的功效,系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樣本、在一定限制條件下、配合防曬產品使用而取得的研究數據,且當事人以皮膚代謝產物種類數恢復的片面指標指代“年輕”的整體概念。
經專家論證會及走訪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查明,皮膚代謝產物種類數的恢復並不等同於皮膚年輕程度的提升,且受試樣本的年齡對皮膚代謝產物、柔潤程度、平滑程度、光彩透亮程度等有較大影響,年齡越大,皮膚狀態改善效果越明顯。
同時,消費者調查結果表明,涉案廣告中的小字標註不足以使消費者充分知悉相關產品功效的真實含義及前提條件,且廣告內容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一款和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二項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之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佈違法廣告、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決定作出行政處罰如下:處廣告費用一倍罰款,計238.1671萬元。

記者諮詢雅詩蘭黛官方旗艦店客服瞭解到,第六代小棕瓶即為雅詩蘭黛特潤修護肌透精華露,第七代小棕瓶則為雅詩蘭黛修護肌活精華露。且“目前本店暫無第六代小棕瓶精華售賣,現售賣的是第七代小棕瓶精華。”

而在雅詩蘭黛的官網上,並沒有對產品標出詳細名稱和第幾代,只是顯示“小棕瓶精華”,其30ml售價為660元,50ml售價為900元,75ml售價為1150元。

看起來很美?你可能已經被套路了好多次!
不少消費者都會因為雅詩蘭黛的知名度而選擇他家的化妝品,可是雅詩蘭黛卻頻頻為了賣出產品而誇大產品效果。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21年6月16日,雅詩蘭黛就因“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以偏概全,誇大產品功效,對消費者(舉報人)造成誤導”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罰款40萬元。該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此次行政處罰涉及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兩大品牌——倩碧和悅木之源,其宣稱“4weeks 改善痘印”、“12weeks 提升肌膚自愈力”,實際無法提供證明功效的相關依據;宣稱“促進傷口好轉”、“去皺紋”,但雅詩蘭黛提供的宣傳內容的文獻依據實際均為科研人員論文,無專業機構檢測報告。
2018年7月30日,雅詩蘭黛因“發佈廣告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被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11萬元。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4年12月起,雅詩蘭黛旗下品牌倩碧為突出其銷售的水嫩保濕精華霜產品優勢,在“Clinique倩碧官方旗艦店”上宣傳此款產品獲得了“中國2012Elle最佳保濕品”獎項殊榮,然而經調查,上述產品為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實際並沒有獲得“中國2012Elle最佳保濕品”的獎項。同時,該產品網頁上還使用了含有“最佳”等廣告用語,屬於國家禁止發佈的絕對化用語。此外,該次處罰決定書還顯示,雅詩蘭黛2016年11月起在倩碧官方旗艦店上均淨卓研隔離霜SPF30+/PA+++產品頁面上使用了“功效:抗敏感”的宣傳內容。然而經核實,此款產品為進口防曬類、祛斑類特殊用途化妝品,非醫療器械和藥品,事實上不具備抗敏感的功效,雅詩蘭黛也無法提供其具備抗敏感功效的依據。
此外,雅詩蘭黛2017年還因“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食品、酒類、化妝品廣告的內容不符合衛生許可的事項,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與藥品混淆的用語”被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8.88萬元。

截圖自企查查
消費者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不少人表示,影響力這麼大的品牌都“推廣過了頭”,廣告法這麼嚴,就對了!


而根據天眼查的信息顯示,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如宜家、養樂多等,都有過“虛假宣傳”的情況。

為何那麼多知名品牌都“熱衷”於虛假宣傳?京訊律師事務所戰略品牌部主任金仲兵表示,因虛假廣告宣傳被處罰,是法律對違法行為的應有反應,企業屢罰屢犯,說明處罰力度與商業收益不成比例,應考慮強化市場監管、加大處罰力度,企業需要在嚴格監管下提升誠信和品牌含金量,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效果。
你會因為一個廣告對產品動心嗎?
你有沒有踩坑的經曆?
留言分享!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自澎湃新聞、鳳凰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