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整理
2月17日,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行前會在深圳舉行。赴港抗疫的專家都有誰?
此次中央派出4人組成的專家組赴港抗疫,其中3人是國家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成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指出,此次赴港的流行病學專家組都來自廣東,從事流行病學調查經驗豐富,熟練掌握粵語和英語,熟悉香港社會,未來隨時可以根據香港實際需要來調配全國各地的專家支援。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製所所長康敏:
抗疫“老兵”任組長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傳染病預防控製所所長康敏是此次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組長,他也是國家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成員。
康敏是一名80後業務標兵,他畢業於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直從事公衛工作,曾成功參與處置了MERS病例廣東疫情、廣東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首例寨卡病毒病疫情等多起新型、突發疫情。
他在接受深圳衛視採訪時表示,此次專家組成員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嚴格遴選,主要集中在傳染病的現場流行病學、數據分析、風險研判以及衛生應急管理等方向。
廣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專班數據分析組副組長陳純:
擅長疫情數據分析

2021年5月至6月,廣州市作為首個迎戰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城市,積累了寶貴經驗。流調人員不捨晝夜奔忙的背後,80多人組成的數據分析報送組也全天候運轉,廣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專班數據分析組副組長陳純就是其中的一員。
疫情期間,這支數據分析小組整理病例信息、繪製傳播關係網、建立數據分析平台,推動疫情分析高效快捷。其中,陳純負責傳播關係圖的繪製,這是她5月27日自學的技能,“作品”卻多次得到領導和專家的肯定。
每增加一個病例,她都要閱讀流調報告,梳理病例活動軌跡、追尋可疑暴露點,與現場流調人員緊密溝通,釐清傳播鏈條,同時還參考融入了基因測序結果。
中山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副組長陳雪琴:
做流調的一把好手

1月13日,奧密克戎病毒在中山、珠海兩地本輪疫情中首次曝光。中山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副組長陳雪琴所在的中山流行病學調查組與病毒賽跑:向上查,溯源明晰,傳播鏈理順;向下查,密接、次密接管控迅速。
1月14日23時,在追捕“奧密克戎”病毒的48小時內,中山在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報告,1月13日發現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個案,經流調相關感染路徑已相對清晰,與珠海已公佈病例存在時空交集。
中山流調人員死守的“黃金24小時”,為中山、珠海兩地精準管控“大閘”的落下,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