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17日發表題為《不管美國怎麼想,“共同富裕”時代證明中國正在向前邁進》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中華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治理體系的出現比美國早了幾千年。在其全部曆史中,中國的命運都與變革密不可分。
中國領導人是曆史的研究者。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中強調“要善於從曆史長週期比較分析中進行思考”。
這種思考的最新體現就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才剛剛開始,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不會放棄其市場改革。事實上,中國還在推進市場改革。中國是最近啟動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成員。
中國在過去40年里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該國領導層也知道工作遠未完成。
為人民提供福祉是任何政府的職責。美國和中國對人民福祉的定義存在差異,這反映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在各自社會中的重要性。
瞭解中國的治理方式至關重要,但美國缺乏這種瞭解。這不足為奇,因為中國的治理體系是獨一無二的。它是在數千年的過程中進化出來的,並且深受中國和諧觀念的影響。
與美國短暫的選舉週期以及贏者上台、輸者下台不同,中國領導人製定的長期目標將由多代領導人共同實現。這需要穩定來確保改革的連續性。
2021年,中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這項事業經過了數十年的漫長改革週期的推進。
改革必須轉化為民眾實實在在的利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阿什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有93%的中國受訪者對中央政府感到滿意。
沒有十全十美的治理體系。每一個國家都存在許多獨有的曆史、哲學和文化問題。
共同繁榮目前正在進行中。中國的當務之急是為本國民眾帶來福祉,以及履行其作為多邊世界利益攸關方的義務。與此同時,美國則執著於保住全球霸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