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人均GDP達15.4萬元 著力構建“橄欖形”社會

2022年02月23日11:03

中新網寧波2月23日電 (方堃)看一座城市的繁榮和發展,GDP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看一座城市的“民眾幸福指數”,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在中國東南沿海,曾孕育過中國近代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商幫“寧波幫”的城市——浙江寧波,以全國0.1%的陸域面積,創造了全國1.3%的GDP;以浙江省9%的陸域面積,創造了該省19.9%的GDP。

  這座城市的富裕秘籍是什麼?這座城市為了讓市民更幸福,正在做什麼?

寧波沿海風光 方堃 攝
寧波沿海風光 方堃 攝

  人均GDP達15.4萬元 城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記者瞭解到,過去五年,寧波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897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4595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從10.4萬元增加到15.4萬元。

  人均GDP達15.4萬元是什麼概念?早在2018年,寧波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發達國家水平。如今的15.4萬元,按年平均彙率折合達2.4萬美元,已達到世界銀行最新國別收入分組標準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的1.8倍左右。

寧波鄉鎮風光 方堃 攝
寧波鄉鎮風光 方堃 攝

  寧波的富裕秘籍是什麼?

  堅持產業轉型和升級,放大民營、開放和製造特色優勢,做強港口硬核功能——這是寧波經濟綜合實力躍上了更高台階的核心。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賦予了現代服務業增長新潛能。寧波牢牢抓住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和要求,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依託港口優勢大力發展港航服務業,提升傳統服務業的水平。

  SMART合資公司全球總部、極氪智能科技全球總部、馬森集團國際能源貿易總部、寧波阿里中心……5年來,一大批知名企業分支機構紛紛落戶寧波,該市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從2016年的47%提高到2021年的49.6%,三次產業之比優化為2.4:48.0:49.6。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在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新產業上花了大力氣。

  據悉,該市2021年規上工業中,人工智能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新材料產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3%、17.5%、16.6%、16.1%和16.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率先提出創建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奮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國內資本市場“寧波軍團”成員超過百家……這5年,寧波製造更加璀璨奪目,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動能更為澎湃。

寧波農村 方堃 攝
寧波農村 方堃 攝

  全面實施“擴中提低”行動 著力構建“橄欖形”社會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聚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可示範可推廣的標誌性成果。”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在浙江省召開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推進大會上,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如是強調。

  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寧波如何在實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建設上“更進一步”?

  “全面實施‘擴中提低’行動,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著力構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浙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彭佳學在寧波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推進大會上指明了方向。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寧波既積極做大經濟蛋糕,又不唯GDP,更加強調GDP背後蘊含的民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提升。2021年,寧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436元,同比名義增長9.1%,居全國城市第8位。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三和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16年的1.8縮小為2021年的1.72。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寧波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群體比例為75.7%,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萬元至60萬元群體比例為27.8%。

  《寧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該市將不斷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群體比例達85%、20萬元至60萬元群體比例達48%的梯度型目標。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縮小“三大差距”,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寧波的思路非常清晰——必須率先打造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寧波樣板”提供有力支撐。(完)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