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好的狀態

2022年03月09日07:43

  原標題:杭州女子被“白嫖”10年,丈夫竟還想“一夫兩妻”:卑微的愛,往往有貓膩

  作者:盧悅心之助

  網上有句話:

  “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女人對男人產生憐惜、同情。當一個女人開始同情男人的時候,就是她一生不幸的開始。”

  57歲的虞女士似乎就驗證了這句話。

  從一開始對男人的不喜無感,到同情心氾濫,最後賠上自己十年人生。

  直到被渣男拋棄,還不願意放手:

  “不管(他)犯什麼錯都可以原諒。”

  為什麼女人的掏心掏肺,往往換來的卻是男人的狼心狗肺?

  從同情到愛情

  十年付出終成空

  當你的男人家暴、出軌、不顧家時,你會怎麼辦?

  你可能會選擇一刀兩斷,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而杭州的虞女士卻選擇聯繫《和事佬》的節目組,希望能讓男人回心轉意。

  你可能會覺得,能讓虞女士這麼執迷的男人,要麼貌比潘安,要麼腰纏萬貫。

  但鏡頭中的羅先生卻是個其貌不揚的男人,連家裡的開銷,無論大小,也幾乎都是虞女士在掏錢補貼。

  不僅如此,他還軟飯硬吃、不守“男德”,甚至跟虞女士提出想要“一夫二妻”,如果不答應,那就分手。

  要是虞女士多說了兩句話,他還會對她拳打腳踢。

  可即便如此,虞女士還是不想分手,一直死纏爛打,希望男人能夠“改邪歸正”。

  愛情真的會讓人變得這麼卑微嗎?

  其實,早在十年前,也就是兩人剛認識的時候,虞女士並沒有看上羅先生。

  那時候的虞女士,雖然喪偶,但人長得還算漂亮,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一家報社做保潔領班。

  羅先生當時為了追她,整天陪她聊天,等她下班,十足十的體貼。

  一來二去,虞女士便漸漸卸下心防,覺得羅先生是個值得交往的人。

  等到二人混熟後,羅先生又開始向她“賣慘”。

  什麼為了給前妻治病欠了一屁股債啊、家裡老母親年紀大了沒人照顧啊、兒子讀大學還需要一大筆錢啊……

  這樣的經曆立馬勾起了虞女士的同情心,她覺得羅先生實在是“太可憐了”。

  於是,她決定挺身而出,幫羅先生撐起這個家。

  她不怕累不怕苦,努力賺錢,照顧他的老母親,幫他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羅先生卻遲遲不願意和她領結婚證。

  因為他能記住的只有“這十年來,她沒有給我燒過十頓飯”。

  看到他這樣的態度,連一向“勸和不勸分”的《和事佬》都想讓虞女士放棄,可她還是在“自我洗腦”:

  “我不分。是他生氣了,等下會心軟的,他心裡還是有我的。”

  這期節目看得很多觀眾都忍不住想要衝進屏幕罵醒她:

  “圖啥呢?這個男人根本不愛你,他到底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

  事實上,像虞女士這樣看不開、放不下的人,真的不在少數。

  好女人的心裡

  大多藏著一個拯救者的靈魂

  有人說,男人喜歡在夜場勸人從良,而女人則喜歡成為渣男的最後一任。

  或許馬思純也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她才會在《奇葩說》中表示:

  “女人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物種,她可以改變男人,只要你足夠愛一個男人,足夠包容,有足夠多的時間,男人是可以給你驚喜的。”

  可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值得付出,也不是女人付出了就能變成渣男終結者。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人在被渣男傷害後,忍不住發問:

  “我不求回報為他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看不到我的好呢?”

  後台收到過一條私信。

  她和老公戀愛的時候,父母是極力反對的。

  因為她的感情經曆一片空白,是個很典型的乖乖女。

  而她的老公卻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

  可她卻鐵了心要和他在一起,因為她說只有她看見了老公花心背後的脆弱。

  原來,她老公的家庭背景比較複雜,父親出軌,母親選擇離婚,雙方又都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

  她的老公是跟著父親長大的。

  可是很快後媽又生了一個孩子,所以,她老公在那個家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他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因為吃過太多苦了,我會對他好的,我相信他會為我改變的。”

  但現實給她上了一課。

  她的付出和犧牲,並沒有讓她如願以償拯救對方,反而把自己拖進了沼澤。

  婚後男人依舊沒有收斂,而且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原諒過後變本加厲。

  她不懂,為什麼自己的底線一退再退,老公還是不知收斂,難道真的如父母所說,老公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嗎?

  其實,如果你留心觀察生活,你會發現,很多說自己是吸渣體質的女生,都有一個很強烈的特點,那就是:擁有強烈的拯救者情結。

  心理學里有一個詞叫“拯救者情結”,意思是看見別人的懦弱亦或是墮落,就心疼憐惜想要去改變拯救對方。

  擁有“拯救者情結”的人,在感情中會通過 “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方式對待另一半,是世俗意義上的好女人。

  但這樣的好女人會特別吸引“情感吸血鬼”類型的對象。

  實際上,她們口中的付出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把感情當成一種交換,或者博弈。

  我為你付出,那麼你就要負責為我改變。

  所以最後的結局,往往是男人受不了選擇分手,女人反倒不願意放手。

  這當中,有人是因為不甘,還有人是害怕失去。

  相對於被渣,她們更害怕的是對方的離開。

  因為她們的付出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恐懼,被拋棄的恐懼。

  女人最好的狀態是

  願意深愛也願意被愛

  我有一個來訪者。

  她本人很有能力,在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做到了一家單位的主管。

  但她的老公並不是什麼青年才俊,相反,嗜酒、出軌、家暴、賭博……

  幾乎可以算是“五毒俱全”型的老公。

  可嫁給這樣的老公,她卻始終不離不棄。

  身邊不是沒有人勸她放棄,但她說自己做不到。

  “他已經這麼可憐了,我要是再放棄他,他還怎麼生活?再說了,夫妻本來不就應該相互扶持的嗎?”

  經過幾次諮詢後,她談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現在的老公和自己的父親很像,不負責任,酗酒如命。

  但母親只會大吵大鬧,把父親越推越遠。

  每一次父母吵架她都很無助,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可不可以不要吵了,都當作是我的錯了,好不好!”

  但父母最終還是離婚了。

  所以她特別自責,背負了沉重的責任感,甚至將這種不安恐懼擴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學會了迎合、承接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一書中,指出了一種家庭中最常見的情感之傷: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就是父母只會保障孩子的物質需要,卻忽略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這樣會給孩子傳達了一條錯誤的信息:

  我的父母可能是愛我的,但我感受不到。

  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常常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孤兒”狀態。

  等他們長大了,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個是受害者,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期待別人能夠拯救自己;

  另一個就是拯救者,將另一半當成盛放感情的容器,只需要擺在那裡,接受自己排山倒海的輸入,以此獲取力量感和價值感。

  但是,女人最好的狀態,不僅是願意深愛,還有願意被愛。

  正如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提到的: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是的,不要讓自己天然美好的善良,成為他人可以傷害你的弱點;更不要讓過去的傷痕成為吞噬自己和別人的空洞。

  餘生不長,願每一個女人都能有力量去愛他人、被善待。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