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讚中國崛起為冬殘奧強國

2022年03月14日13:09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 據法新社北京3月13日報導,中國在北京冬殘奧賽事中崛起為新的冬殘奧會強國,在獎牌榜上名列榜首。

報導稱,東道主驕傲地站在了獎牌榜的榜首,贏得了61枚獎牌和18枚金牌。考慮到中國2002年才首次參加冬殘奧會,而且直到4年前的平昌冬殘奧會才憑藉輪椅冰壺贏得首金,他們的崛起顯得越發非凡。

在本屆冬殘奧會越野滑雪男子中距離坐姿組的比賽中獲得金牌的毛忠武對記者說:“殘奧會使殘疾人更加自信。”

長期關注奧運會的人士說,中國在冬殘奧會上的成功憑藉的是艱苦努力、資金支持、外國高水平教練。

招募人才——比如俄羅斯殘疾人冰球教練尼古拉·沙爾舒科夫和意大利高山滑雪教練達里奧·卡佩利——幫助培養了獎牌競爭者。

卡佩利說,必須從基礎做起,才能把一支新手隊伍變成冠軍。他說:“對這些運動員來說,11個月來的每一天都是:滑雪訓練、滑雪訓練……我不知道其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能做到這一點。第一天,我們對他們進行了測試,他們要在一個斜坡上摺返5次。我們意識到他們還是新手。”

卡佩利說:“中國人的心態是:如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們投入了很多,這非常重要。”

拉夫伯勒大學的運動心理學研究員薩拉·斯沃博達說,中國的成功可能反映了強有力的活動規劃,她對記者說:“他們的強勁表現可能是包括後勤人員在內的整個殘奧會代表隊統一願景和使命的結果,這有助於調動努力,創造一種推動隊伍前進的總體願景。”

曾是澳州精英田徑教練、現為昆士蘭大學學者的克利夫·馬利特說,絕對不要輕信主場優勢,它可以促使一些運動員達到更高的高度,而對另一些運動員來說,它會增加壓力。

他說:“在中國社會,我認為在國內競爭是有優勢的,原因是中國人因為在親戚、朋友和鄉親面前代表國家而感到自豪;他們的社會認同感非常強。但是因人而異。我想有些人會感受到這種壓力,所以表現不理想。”

中國運動員在北京取得的巨大成功甚至令一些本國運動員感到驚喜意外。27歲的劉思彤在高山滑雪女子比賽中獲得1枚銀牌和3枚銅牌。她說:“我們在本屆殘奧會前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因為我們最近沒有在國外參加太多比賽。”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