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十兄弟” 攜手奔共富

2022年06月10日19:03

中新網金華6月10日電(記者 張斌)浙江中部有這麼一家人:十位親兄弟中,有的創新贏得先機,有的默默付出,有的幹勁十足希望迎頭趕上。儘管常互相“拉一把”,但兄弟間的差距逐漸變得明顯,也都面臨各自的發展挑戰。時代向前,單打獨鬥早已無法經受更大的風雨,親情的紐帶讓大家意識到,各取所長、抱團共進變得愈加重要……

  “十兄弟”的故事是“浙江之心”金華市下轄的九個縣(市、區)及金華開發區的發展縮影。這裏有輝煌的縣域經濟發展史,湧現出義烏、永康、東陽等中國百強縣,各地皆有特色產業和優勢。當然,和絕大多數地區一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市域發展缺乏一定整體性、系統性。

  探索共同富裕一年間,“共富型”發展理念日漸在此深入人心。正在寫就的“十兄弟”攜手奔共富新故事,亦折射出區域發展形態由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邁進的必然趨勢。

金華市浦江縣花橋鄉源頭村高塘自然村星空露營基地。該鄉已與義烏市稠城街道實現共富結對共建。 陳宇供圖
金華市浦江縣花橋鄉源頭村高塘自然村星空露營基地。該鄉已與義烏市稠城街道實現共富結對共建。 陳宇供圖

  “十兄弟”抱團共進 建設大都市區

  改革開放後,金華這方浙江中部的內陸市“無中生有”,誕生了一個個特色產業。

  以當地的3個中國百強縣為例: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永康被譽為“中國五金之都”,東陽則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與此同時,當地磐安縣、武義縣等地的山區地帶則因資源稟賦的限制緩慢發展。

  以磐安為例,其是浙中江河源頭重點生態功能區。浙江八大水系中,共同發源於磐安的就占一半。大山涵養了豐沛的水源,卻也擋住老百姓致富的通道。

  將視線轉移到距磐安縣城八十餘公裡外的金華市區,一方名為金磐扶貧經濟開發區的飛地靜靜地訴說了“兄弟間”攜手前行的發展故事。

  1995年,金華在市區劃出一塊飛地發展工業經濟以反哺磐安。20多年來,這塊飛地成為浙江省山海協作的標杆——其產生的稅收全額劃歸磐安縣級財政,已累計上繳各類收入50多億元,每年投入近2億元支持磐安縣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事業,為山區守護生態提供底氣。目前,磐安全縣出境水水質全部達Ⅱ類水以上,空氣優良率100%,為下遊400多萬人飲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今年5月底,在磐安縣流岸水庫項目施工現場,數十台施工機械不停地作業。這座水庫是金華市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之一,建成後每年將向下遊的永康提供2000萬立方米優質水源。

  永康市水務局局長朱誌豪表示,永康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人均水平的40.1%,“磐安擁有生態優勢。作為生態補償,永康與當地聯合開發利用水資源,不僅利於生態,還能造福山區民眾。”

  事實上,諸如此類的緊密合作在金華所處的浙江第四大都市區——金義都市區頻頻可見。特別是過去一年,在探路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隨著市級層面加強統籌,當地各縣(市、區)積極共建都市區的區域發展新形態更加顯現。

  今年5月27日,武義縣年產8億米超高速高聚光纖及設備生產基地項目的部分土地掛牌。該項目將在超高速傳輸領域實現突破,前景廣闊。而此前,項目落地過程中卻受到縣域土地指標不足困擾。在市級層面統籌解決下,武義順利向市里預借指標,影響項目落地的瓶頸很快被解決。

  與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製造業“同頻共振”,當前,金華正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升級。當地已有產值10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2個、5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3個。不久前,《浙中科創走廊發展規劃》正式發佈,當地縣域產業發展愈加同向而行。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金華市共簽約1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57個,同比增長235%;共落地1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35個,同比增長400%。

金華市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萬”結對行動啟動儀式現場。 黃澤振 攝
金華市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萬”結對行動啟動儀式現場。 黃澤振 攝

  踐行“共富型”發展理念 同心結對繪就共富新圖景

  一塊飛地的反哺、一座水庫的互惠、一個項目的破難,無一不折射出從單打獨鬥到合作共贏帶來的合力效應,這本身就是“共富型”發展理念的踐行——發展過程破除本位主義的局限,發展機遇合力去把握,發展成果實現共享。

  探路共富一年之際,金華以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都市區為使命,於今年5月啟動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萬”結對行動。

  金華市“十百千萬”結對行動專班負責人、金華市政協副主席蔡豔介紹說,該行動聚力縮小三大差距,以山區縣、加快發展鄉鎮、經濟薄弱村的共同富裕為主要方向,通過“黨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工作共促、精神共進”的工作路徑,重塑形成區域聯動、城鄉聯動、全民聯動工作機制。

  其中,“十縣區域聯動”行動聚焦縮小地區差距,由義烏和東陽幫扶磐安縣、永康市幫扶武義縣,同時鼓勵該市其他縣(市、區)開展結對共建或區域合作,計劃每年實施山海協作產業合作項目30個以上,完成投資40億元以上。

  跨縣(市、區)之間的合作觸角也在向下延伸。

  “種植一幅‘稻田畫’,需要做好彩稻選育、圖案設計、畫面定位、人工栽種等環節。”近日,在磐安縣方前鎮和溪村的金色稻田,義烏市赤岸鎮的金穗水稻合作社負責人馮向偉正在講解種植彩稻圖案的注意事項。

  這是方前鎮與赤岸鎮共同打造的稻野親子樂園項目現場。赤岸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由雙方共同出資100萬元,借鑒赤岸鎮喬亭彩稻公園運作模式,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助推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上述兩個鄉鎮的聯結基於“百鎮共建強基”行動而開展。

  金華市“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專班負責人、金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鋼對中新網記者說,當地聚焦縮小城鄉差距,組織100個鄉鎮(街道)成立共建聯盟,希望通過黨建統領實現“先富帶後富”。通過強化市級統籌,當地綜合考慮各鄉鎮黨建基礎、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等因素,一方面集結最強力量幫扶最弱鄉鎮,一方面考慮到產業協作的可能性,力促讓有“共同語言”的鄉鎮合作共贏、共享發展。

  比如,東陽橫店鎮是全國百強鎮,影視產業發達。其結對的磐安安文街道有生態優勢,秀美的山水風光將為橫店影視劇拍攝提供新場景;蘭溪黃店鎮和金華開發區湯溪鎮都在發展果蔬產業,結對後兩地將在產業經驗乃至銷售渠道方面實現共享;金東區曹宅鎮是工業強鎮,其結對的武義縣俞源鄉在文旅方面發展迅速,兩地將在旅遊資源開發、閑置資產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此外,“千團聯千村”行動選取金華全市最薄弱的千個村,組建包括企業、科技特派員、法律顧問、金融顧問等在內的“助村幫幫團”,推動強村富民;“萬名鄉賢助共富”行動則旨在“抓住金華籍人才較多的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共同富裕。

  “萬名鄉賢助共富”行動專班負責人、金華市委統戰部部務會議成員周銀相介紹說,該市正部署實施“同心·聚智”一人一事為家鄉、“同心·創富”婺商回歸等“同心”系列“十大品牌工程”,以項目化理念引導新鄉賢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經過一個多月努力,當地已簽約4個鄉賢助共富投資項目,總投資15.5億元;舉行鄉賢產業幫扶愛心捐贈儀式,6個項目共計捐贈2.198億元……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讓“共富型”發展理念轉換為每個社會成員實實在在的行動,轉換為真實的民眾獲得感。據悉,當地還計劃借助“走讀鄉村、共富金華”百名記者行,記錄、傳播各地探索共富的曆程。

  “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奮鬥。”今年5月,金華市委書記淩誌峰在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萬”結對行動啟動儀式上表示,金華全市上下要煥發“勇於競爭、敢於勝利”精神氣質,堅持實效為王、久久為功,打造更多具有金華特色的標誌性成果,同心結對繪就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新圖景。(完)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