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訊】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它連接兩地,使交通更方便。除了實體的橋,還有無形的橋連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就是血緣關係、友情等。
每條橋都有獨特的故事
本書透過一個溫情的祖孫故事帶出橋的意涵,書中的喬家兄妹藉助畫橋來表達對爺爺的牽掛。他們與爺爺之間有條無形的橋,即是血脈相連。
畫甚麼樣的橋呢?他們遊歷了香港六座橋,其中每座橋都有獨特的意義:大澳大涌橋見證了大澳經濟由漁業轉為旅遊業,體現了香港經濟的發展。銅鑼灣奧運橋見證着力爭上游的香港精神。中環至半山的自動扶手電梯及行人天橋途經地方如同香港的縮影,展現了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包容。荃灣龐大的行人天橋網絡,見證着逐步完善的城市規劃。青馬大橋聯繫着市區和國際機場,見證了面向國際的香港航空業的發展。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通道,由此可以看到香港未來發展機遇。
《橋相連,心相接:給孩子的香港故事》作者鄧子健
畫家藉航拍捕捉建築物結構
畫家鄧子健在繪製每座橋的跨頁圖時花了很多心思。如何將一條橫跨整個區位的橋壓縮到有限的版面內?如何處理橋和周邊建築物的空間關係?如何觀察到建築物頂部的樣貌?這些都是畫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鄧子健不僅描繪橋的樣貌,還重現該地區的主要地標和建築,以着力呈現地區的特色,帶出背後的香港故事。他在畫圖時發現,很多細節描繪單憑記憶難以完成,因此做了不少功課。除了親身到訪不同區域,從不同角度拍攝橋和周圍的建築物,有時還會藉助航拍,了解大橋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俯瞰視角下的位置結構。例如在繪製大澳大涌橋時,他到大澳了解附近棚屋的結構。繪製港珠澳大橋時,他去流浮山觀察對面深圳灣的建築物佈局。小讀者透過畫家的觀察,可領略到香港的多元面貌,啟發他們探索身邊的事物,了解生活日常中的橋。
六座橋都見證了香港的變化以及與祖國的聯繫,小讀者除了從中認識到香港的過去和現在,亦可展望未來。書中設有「彩虹橋」、「換位思考」、「趣味挑戰」三個部分,幫助小讀者代入不同社會角色,思考如何裝備自己,創造未來!觀察仔細的小讀者,閱讀本書時應更覺有趣,因為書中有許多細微之處待讀者發現,例如某座舊樓頂部有一張乒乓球枱,原來有南亞人在打球呢!
《橋相連,心相接:給孩子的香港故事》
作者:鄧子健
出版社:新雅文化
7月香港書展期間出版,敬請留意!
編輯:吳汐
拍攝:謝少杰
剪輯:陳文樺
設計:何佩雯
更多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