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analys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真無線耳機市場增長17%,達到6820萬部。本季前三分別是Apple、小米和Samsung,不過,只有Apple實現了增長。你怎麼看待這一事實?
排名嘛,總有一二三。但排名可不意味著賺到了錢。

咱先不說耳機,從手機圈入手聊一下——除了Apple,這兩年的手機品牌幾乎全都增長不力,或者說低於預期。
因為最有購買力的群體,在近三年都不那麼頭鐵了。618拉榜吹得再歡,掩蓋不了一地雞毛的現狀。
以往手機廠商秀幾個噱頭,掛幾個羊頭,稍微有點“忠誠感”的粉絲們就會一擁而上。可當你奶粉錢都不夠花的時候,誰還有心思看你的花花腸子腎上腺飆升?
對比手機圈,耳機圈要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
儘管也遵循“一分錢一分貨”,不可否認的是,TWS耳機(即真無線藍牙耳機)掀起熱潮之初就處於溢價的高位。先入為主的AppleAirPods,後進且一發不可收拾的新老耳機廠商更是生猛。
如果沒有小米很早打出99的Redmi AirDots,恐怕許多人還未這種耳機生來上千,最低三五百。

沒錯,真無線耳機與手機圈有相同的套路。
高高在上的庫克果,始終保持著逼格的三孫子,這是以所謂“高價位高水準”為噱頭的典型。
小米不用我多說,那就是所謂“性價比”的典型。

但論賺錢,還是Apple完成了成功的收割。其他品牌都是“沒賠就好”。

實際上,小米扒了TWS耳機的底褲之後,其他廠家也呈現出“競相壓價”的趨勢,2020~2021這兩年,不少99的TWS耳機頻繁衝擊市場。但這些品牌要麼是背靠老牌“發新力”,要麼是趁熱打鐵的新晉角色。
可惜,同樣在三年內遭遇“不景氣”的陰霾。
記住這個規律:
當消費者狠命享受的時候,排頭的大哥吃得滿嘴流油。
當消費者揭不開鍋的時候,大家都在搶西北風,但排頭大哥還能多喝幾杯。
畢竟任何“不太景氣”的時代,消費者中的“排頭”都還有足夠的資本吃香喝辣。
你困在滬樓里是個吃不著菜的戶主;人家困在滬樓里可以大包小裹往家裡囤冰激淩。
所有耳機廠商都在經曆深秋寒冬的時候,小耳機廠商今天還在煮麵,明兒就嗝兒了。
大廠商把娛樂預算一砍,今年少開幾次酒會,下月重新立項。

立什麼項?
TWS耳機不夠那麼賺錢了,換個場地,照樣可以實現新一波收割:元宇宙,VR,虛擬偶像……資本對於“換湯不換藥”這件事,生來充滿創造力。怕的就是,你不能及時醒悟,總是陷入過度消費的泥潭,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