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五”再度出征,“問天”順利入軌。
7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五號B遙三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將問天實驗艙發射至預定軌道。
問天實驗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個實驗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射的最重載荷。此次任務是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其發射成功意義重大。

首次執行零窗口發射任務
作為我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B火箭”)擁有長達20.5米的國內最大整流罩,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問天實驗艙是我國迄今為止重量最大的載荷,重量約為23.2噸,長五B火箭是發射問天實驗艙的最佳選擇。
在過去近兩年 ,包括此次發射在內,長五B火箭表現不俗,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成績:2020年5月5日首飛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2021年4月29日,長五B火箭成功發射天和核心艙,空間站建造的開局之戰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成功後,長五B火箭還將在10月發射夢天實驗艙,之後三艙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此次發射問天艙,是我國大型低溫火箭第一次執行交會對接任務,對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發射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任務中,長五B火箭實施零窗口發射,這也是長五系列火箭首次執行零窗口發射任務。
火箭院長五B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介紹:“問天實驗艙需要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行快速交會對接,因此,必須在規定時間分秒不差地發射,否則將無法到達指定位置,需要耗費巨大代價調整軌道;甚至導致發射終止,那就需要等待下一個發射窗口重新組織發射,嚴重影響任務週期。”
為保證準時發射,型號隊伍對射前負10分鍾的發射流程進行了優化,將部分流程前置。其實,距離發射2.5分鍾時,火箭就已完成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具備了點火發射能力,隨時可發射。雖然只有短短的2.5分鍾,但對型號隊伍來說卻意味著寶貴的時間和機會,射前萬一發生突發情況,型號隊伍可在這2.5分鍾內迅速作出決策、進行處置。
準時點火只是開始,精準入軌才是成功。劉秉介紹,長五B火箭還應用了起飛時間偏差修正技術,最大修正時間為2.5分鍾。“通俗理解,火箭最遲可推延2.5分鍾發射,在0到2.5分鍾這個時間段內的任一時間點發射,火箭都可以在飛行過程中自動修正因推遲發射導致的飛行偏差,將實驗艙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長五B是低溫火箭,面臨著低溫推進劑加註問題和複雜的發射射前流程,實施零窗口發射相比常溫火箭難度大得多。
原來,各系統只能按時序完成射前指令,把時間消耗在等待上一流程上。“就像面對逐題試卷限時競答,一旦卡在前面簡單的問題上,後面的題目分數很高卻又不能做,顯得束手束腳。”火箭院長五B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這樣比喻。
為了和時間賽跑,設計團隊開展了適應“零窗口”發射要求的射前流程優化改進,對全箭射前流程環節、可優化內容及發射窗口整體前移的有關影響開展專題確認。

“冰箭”如何“穿越火線”
大家知道,長五B火箭採用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有“冰箭”之稱,在800多噸的身體里,90%是零下252攝氏度的液氫和零下183攝氏度的液氧,接近低溫極限。而現在正值大暑時節,又在低緯高溫之地發射,那麼,“冰箭”如何穿越“火線”呢?
海南文昌發射場氣候潮濕,在最熱時刻發射,低溫推進劑加註後,箭體表面的溫度低,就會出現結露現象,箭體表面的冷凝水順著箭體流下,這對箭體結構的防水提出了較大挑戰。為此,週身冰冷的它在完成加註後要防止貯箱內部溫度過高,因此採用隔熱材料和工藝,在外層均設置了絕熱層,就像披上了一身“隔熱汗衫”,保持箭體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維持低溫環境。不但能夠有效減小貯箱內部溫度升高,同時可以有效緩解箭體外部冷凝水的產生。
火箭院結構系統指揮王乾解釋了“隔熱汗衫”的工作原理:“一方面,團隊通過在整流罩內部設計排水罩和倒水孔,將艙內可能產生的水往外疏導;另一方面,在箭體的關鍵設備、電纜均採取防水措施,同時箭體部段間的對接面同樣利用塗膠等手段進行封堵,防止外部水汽進入箭體內部。”
在執行發射任務前,約20層樓高、幾百噸重的“冰箭”要從總裝廠房被轉移到發射塔架,整個過程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為了避免“冰箭”被“熱化了”,設計人員為這個“巨無霸”設置了全程冷鏈運輸。
“大暑迎發射,又是在中午,如果不能保障全程冷鏈運輸,金屬一旦熱脹冷縮就會影響煤油貯箱的容量。”火箭院長五B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說。
所謂全程冷鏈運輸,也就是在星罩組合體轉運和火箭轉運至發射區過程中,均有空調向罩內輸送常溫乾燥空氣,保障問天實驗艙的舒適度。其中,星罩組合體轉運主要使用的是轉運車搭載的吹風設備,火箭轉運發射區過程中主要使用活動發射平台上的空調。等火箭到達發射區後,整流罩部分通過空調口進行空調送風,各殼段通過艙口進行空調送風。
為了給“冰箭”和“乘客”(問天實驗艙)最合適的溫度,團隊特意為它訂製了Plus版空調房,也就是始終保持常溫乾燥空調送風的超大整流罩。
“我們根據問天艙外形包絡情況,重點開展了罩內許用空間安全分析,”王乾說,“同時,為保證問天艙的對接安裝,我們也在整流罩、載荷支架、儀器艙的多餘物清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確保在火箭飛行和分離動作過程中,不產生多餘物。”
“乘客是第一位的,除了大空間,我們還要儘量保障它的溫濕度條件。”婁路亮說。“冰墩墩”的整流罩上共設置了兩路送風接口,送風空調能夠滿足超大空間送風要求,從而保障問天艙始終處於舒適的環境。整流罩的頭錐部段選用了馮卡門錐曲線,頭錐高度達到5米以上,能夠大大降低火箭在大氣飛行中的氣動加熱,保障整流罩內外溫差較小。同時,設計人員在整流罩外側粘接具備優良的隔熱效果的軟木,能有效減小因氣動加熱引起的罩內溫度升高,避免問天艙在穿越大氣層時遭受炙烤。

打造更可靠更高效的“胖五”
海南高溫、高濕、高鹽霧,同時伴隨豐富的降水,對發射場地面設備造成嚴重的腐蝕,而長五B火箭發射的地面設備在2014年通過驗收,2015年安裝交付使用,按照8年的設計壽命,已臨近設備的壽命末期,地面設備面臨著質量問題發生率上升的風險。
“為消除該風險,長五B團隊對地面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檢修、維護、更換和完善工作。”火箭院長五B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告訴記者,“一方面,團隊對所有裝機元器件進行壽命評估,對易損件、短壽件採用替換新器件方案,直接消除風險。另一方面,對有標校期和精度要求的設備、以及更換存在難度及風險的設備進行防護維修。”
同時,為從原始設計中查找隱患,從源頭組織推動解決問題,長五B團隊聚焦長征五號系列火箭飛行試驗曆史數據和射前測試數據,對已飛行的七發曆史數據進行再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地面設備精準維修方案。據瞭解,研製團隊在此次發射任務前共計完成整機或部件更換201台/套,占全部設備的30%。
安全、精準地將問天實驗艙送到目的地是型號隊伍的首要任務。為不斷提高火箭可靠性,型號隊伍在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了30餘項改進。
隨著發射次數增多,型號隊伍對火箭技術狀態的認識也更加全面。目前,長五B火箭在發射場的發射準備時間約為60天,本次任務進一步優化了測試流程,在火箭模塊轉運、狀態恢復、吊裝前準備等環節,將串行工作模式改為並行。現在,53天就可完成發射準備工作,比以往縮短了7天。劉秉說,這種改進增強了火箭發射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應對了“十四五”期間的高密度發射任務。
據瞭解,長五B火箭將在明年承擔我國第一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發射任務,屆時與空間站共軌飛行,開展更多的深空探測和前沿科學研究。
- 關鍵字
- 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