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北京文化論壇亮點掃瞄

2022年07月29日21:03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題:北京文化論壇亮點掃瞄

  新華社記者羅鑫

  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年度主題為“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展示文化交流成果、交流文化發展經驗、建言未來文化發展……本屆北京文化論壇亮點薈萃,引發各界關注。

  “北京文化論壇把北京過去這些年文化建設的新舉措、新成就和新亮點集中展示出來,給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留下閃亮的印記。”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說。

  這是7月25日拍攝的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張晨霖 攝
  這是7月25日拍攝的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張晨霖 攝

  論壇開幕當天,“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1年度十件大事”發佈,其中“琉璃河遺址考古新發現見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入選。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晶說:“北京文化論壇期間,琉璃河遺址的考古工作受到了廣泛關注,我倍受鼓舞,也深感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開展持續性、精細化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同時投入更多精力研究遺址價值和內涵,努力讓更多文物‘說話’。”

  除開幕式暨主論壇,論壇舉辦了“曆史文化傳承與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等四個分論壇;還選取北京中軸線、首鋼園和大運河北京段等文化地標,設計觀摩路線,讓與會嘉賓感受古都風韻、看工業遺存的綠色轉型、瞭解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創新發展情況……

  首都博物館保護科技與傳統技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傅萌說:“北京文化論壇就‘曆史文化傳承與發展’進行研討,這增強了我從事文物修繕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文物部門話語權的提升、文物修繕標準的規範、大眾對文保工作的熱情,必將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文保隊伍。”

  7月26日拍攝的北京文化論壇曆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陳鍾昊 攝
  7月26日拍攝的北京文化論壇曆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陳鍾昊 攝

  通過關注分論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中數藝互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王泊喬感受到國家及地方對文化科技融合在政策上的扶持,“這更加堅定了我運用創新手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信心”。即將在中央美術學院讀研一的學生韓子懿說:“文化與科技融合是趨勢所向。北京文化論壇關注這一議題,讓我看到了新興數字文化產業不可小覷的發展潛力。畢業後,我希望投身數字文化產業。”

  愛奇藝相關負責人劉丹對“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的內容感受頗深。“北京的古樸和創新,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內容支撐和科技融合基礎。平台在持續培養和吸收優秀創作者。”

  在“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上,中外文化領域的政府和文化機構代表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兩大議題展開成果交流和經驗分享。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區域國別學院講師王瑞平說:“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有利於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樹立良好大國形象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北京文化論壇發佈的《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顯示,2021年,北京市文化產業頂住疫情壓力實現較快增長,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比上年增加368家;科技創新賦能態勢愈發明顯,規模以上核心數字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5%,拉動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9個百分點;文化消費持續回暖,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2%;文化貿易與交流不斷深化,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6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5.7%。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