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正式離任:混亂的3年任期,“有毒”的政治遺產

2022年09月05日20:26

  鮑里斯·約翰遜終於可以專心完成他的新書《莎士比亞:天才之謎》。

  2015年還在擔任倫敦市長一職時,約翰遜就以50萬英鎊的價格售出了這本書的版權。出版社原計劃於2016年莎翁去世400週年時出版本書,但約翰遜當時忙於為“脫歐”公投奔走,出版計劃無奈擱置。

  公投結束後,“脫歐”主要推手約翰遜加入特雷莎·梅內閣出任外交大臣。首次入閣的約翰遜仕途前景一片大好,莎翁只能“無限期等待”。直到2018年7月,約翰遜因不滿特雷莎·梅的“軟脫歐”協議辭職,出版社定下了2020年4月出版該書的計劃。

  誰料約翰遜贏下了2019年7月的保守黨黨首之爭,一躍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他的寫作計劃只能無限推遲。

  首相顯然不好當:剛帶領英國完成“脫歐”大業,新冠疫情突然來襲;疫情逐漸得到控製後,俄烏衝突突然爆發;此後一段時期,英國生活成本危機、能源危機不斷惡化,“派對門”、“鹹豬手”等政治醜聞更是讓他的政府徹底崩塌……

  當地時間7月7日,在數十位政府官員辭職“逼宮”後,約翰遜無奈宣佈辭職。9月6日,在成為英國首相的第1141天,約翰遜將正式離開唐寧街10號。

  “莎士比亞是關於權力的,關於什麼時候應該反抗和殺死國王。”10月份即將出版約翰遜個人傳記的作家安德魯·吉姆森對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如今,他(約翰遜)自己的黨派反叛了他,他的書有了一個現成的結局。”

  最後的“放飛”

  搬家公司的兩輛大型貨車將大件傢俱拉離唐寧街11號公寓時,約翰遜和妻子凱莉正在希臘渡假。這讓約翰遜避免了眼睜睜看著公寓被搬空的傷痛,畢竟,離開唐寧街並非他的本意。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日,英國倫敦,約翰遜即將離任,搬家車輛出現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外。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日,英國倫敦,約翰遜即將離任,搬家車輛出現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外。圖/IC photo

  在“派對門”醜聞持續發酵之時,他曾說“寧願被拖出唐寧街也不辭職”,並放言希望連續執政至2030年代中期——若是他做到了,他將成為英國200年來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但他執政僅3年就被拉下台,雖算不上最短,但也絕算不上長。

  “很明顯,議會保守黨的意願是選出一位新的保守黨領導人,也即新的首相。”當地時間7月7日,約翰遜在唐寧街10號標誌性的黑色大門前發表了辭職演講。他語帶遺憾地說道,“放棄這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

當地時間2022年7月7日,英國倫敦,約翰遜正式宣佈辭去英國保守黨黨首職務。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022年7月7日,英國倫敦,約翰遜正式宣佈辭去英國保守黨黨首職務。圖/IC photo

  約翰遜也許是真的悲傷,但大多數英國人對他的辭職都歡呼雀躍。民調顯示,在他宣佈辭職的前夕,近七成英國民眾希望他下台。

  “我不喜歡約翰遜,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政治家。”來自英國愛丁堡的亞曆克斯對新京報記者說:“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取權力,他還帶頭違反法律。我很高興看到他終於要下台了。”

  約翰遜下台早有徵兆。5月下旬,英國“派對門”持續發酵,約翰遜收到罰單,成為英國曆史上首位在職期間違反法律的首相。與此同時,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在地方選舉中慘敗,保守黨內對他的不滿幾乎達到頂峰。6月初,英國議會下院保守黨議員對約翰遜發起不信任投票,約翰遜艱難通過。

  不到一個月之後,約翰遜任命的保守黨副黨鞭平徹因性騷擾醜聞辭職,成為壓倒約翰遜的“最後一根稻草”。 7月初,約翰遜政府內出現辭職潮,政府垮台幾乎不可避免,約翰遜無奈妥協。

  從宣佈離職到正式離任,中間間隔兩個月,保守黨幾乎將全部焦點放在選舉新領導人上。約翰遜雖然仍擔任首相一職,但他顯然已提前進入“退休模式”。過去兩個月間,他多次缺席政府會議和重要活動,反而多次被拍到出國休假。

  7月30日,約翰遜和妻子凱莉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以彌補2021年因疫情防控要求只能舉辦小型婚禮的“遺憾”。婚禮過後,約翰遜先是於8月初前往斯洛文尼亞度蜜月,後又於8月中旬前往希臘渡假。

  當是時,英國民眾正面臨著物價高漲、生活成本上升、能源價格飆升、極端熱浪侵襲等系列困境,約翰遜兩次前往海外渡假的行為引發眾怒,反對黨指責約翰遜政府是“殭屍政府”,對“保守黨引發的生活成本危機”不採取任何行動。對此,約翰遜很坦然:關鍵決策留給下一任首相。

  傳統上而言,英國首相在離任之際都會爭分奪秒完成未竟的事業,以期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但約翰遜首相任期的最後兩個月卻似乎完全“放飛”。對此,英國利茲大學政治學副教授Victoria·霍尼曼(Victoria Honeyman)對新京報記者稱,“大概是因為,他並沒有偉大的遺產需要捍衛。”

  “脫歐首相”的標籤

  約翰遜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產?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如果讓約翰遜本人來說,他大概會回答:任期雖短,但成果顯著。他在7月7日的辭職演講中曾直言,為本屆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他列舉了自己取得的成績:完成英國“脫歐”、帶領英國走出新冠大流行、以最快的速度推廣疫苗、領導西方支持烏克蘭的行動,以及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科技的投資等。

  但在中國社科院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看來,約翰遜唯一值得一提的政治遺產,大概就是帶領英國完成了“脫歐”。

當地時間2022年9月5日,英國倫敦,即將離任的約翰遜抵達唐寧街。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022年9月5日,英國倫敦,即將離任的約翰遜抵達唐寧街。圖/IC photo

  “脫歐”是英國近十年來最重要的政治議題之一,也是約翰遜身上最重要的標籤之一。早在2016年,約翰遜就意識到,他可以利用“脫歐”議題攫取政治資本。

  當時,他在“脫歐”問題上立場並不明確,但作為長期的倫敦市長、知名的媒體記者,他的影響力非常之大。據《時代》雜誌報導,在是否舉行“脫歐”公投引發激烈爭論之時,約翰遜準備了兩篇文章,一篇主張英國必須脫離歐盟,另一篇則堅持英國必須留在歐盟。最終,他發表了支持脫歐的文章,這被認為是推動脫歐公投的一個轉折點。

  這場公投讓“留歐派”首相戴維·卡梅倫無奈辭職,與此同時將約翰遜送入新首相特雷莎·梅的內閣,出任外交大臣。或許是嚐到了堅定“脫歐”帶給他的政治利益,約翰遜堅持“硬脫歐”,在特雷莎·梅提出“軟脫歐”協議後,他辭職反對。

  特雷莎·梅沒能挺過“脫歐”帶給她的考驗,在三次被議會否決脫歐協議後,她無奈下台。而作為“脫歐”強硬派代表,約翰遜強勢出擊打出“搞定脫歐”(Get Brexit Down)的口號,最終贏得了2019年7月的保守黨黨首選舉,接任首相之位。

  不僅如此,接任首相之位不到半年後,他帶領保守黨在當年12月的議會選舉中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這被認為是保守黨30年來最大的選舉勝利,為約翰遜未來執政掃清了障礙。

  “‘脫歐’是約翰遜的遺產,這一點不可否認。”英國諾丁漢大學政治史教授史蒂文·菲爾丁稱,“問題在於,這是好的遺產,還是壞的遺產。”

  事實上,即使在“脫歐”問題上,外界對約翰遜的評論也呈現兩極分化。有人稱他為“脫歐首相”、“曆史功臣”,帶領英國完成了這項困擾英國多年的大業。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曆史的罪人”,因為“脫歐”可能將英國拖入泥沼之中。

  田德文認為,約翰遜將“脫歐”作為一張重要的政治牌,他利用這張牌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但他的問題也很明顯,即只考慮他當時的政治利益,過於心急簽署‘脫歐’協議,有意忽略了一些潛在的爭端。某種程度上來說,‘脫歐’仍未徹底完成。”

  英國“脫歐”兩年後,爭端再次凸顯。今年6月,英國政府提出單方面修改《北愛爾蘭議定書》,引發歐盟方面不滿並對英國發起違約司法訴訟。

  《北愛爾蘭議定書》是英國“脫歐”協議的一部分。根據該協議,北愛爾蘭地區留在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稅同盟內,以防止愛爾蘭島內出現陸上“硬邊界”,但從英國大不列顛島進入北愛地區的部分商品需要接受海關和邊境安全檢查。英國希望修改協議內容,但歐盟反對,由此雙方爭端再起。

  英歐北愛爾蘭爭端該如何解決,是約翰遜留給下一任首相的一個難題。此前有報導稱,新首相特拉斯或將完全推翻“北愛爾蘭議定書”。田德文稱,若是特拉斯真的這麼做,英歐關係必將再陷僵局。

  將英國政治“拖入泥沼”

  “脫歐”之外,約翰遜的政治遺產似乎乏善可陳。

  他聲稱自己帶領英國度過了新冠大流行,但英國是世界上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30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8萬。他本人也曾感染,並因此進入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更令人詬病的是他搖擺不定、模糊不清的防疫政策。批評人士稱,新冠疫情暴發之初,約翰遜政府應對遲緩、錯判病毒威脅,導致疫情快速擴散。之後的一年時間里,他三次下令全國性封城,給英國經濟造成重創。不過,英國的新冠疫苗接種行動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霍尼曼稱,對於約翰遜在疫情中的表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支持者聲稱,他採取了合理有效的行動;他的批評者則認為,他只做了最低限度應該做的事情。”

  但霍尼曼認為,新冠疫情某種程度上“保護”了約翰遜政府。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突然暴發,約翰遜政府面臨的危機可能會更快顯現,“所以當疫情危機有所緩解之後,約翰遜的弱點、政府的問題都浮出了水面。”

  今年5月,約翰遜因為違反防疫規定舉辦聚會收到罰單,而比收到罰單更嚴重的是,持續的醜聞讓他的政治道德、政治誠信受到廣泛質疑,也讓他的支持率跌至穀底。民調機構YouGov數據顯示,今年6月初,約翰遜的支持率跌至24%。

  在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政治學教授蒂姆·貝爾(Tim Bale)看來,約翰遜留下的政治遺產是“有毒的”。貝爾對新京報記者說:“他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是災難性的;他沒能兌現改善公共服務、升級國家基礎設施的承諾;他在俄烏問題上發表了很多言論,但也僅止於此;更重要的是,他破壞了政府和辯論政治的透明度和誠信度。”

  約翰遜在國內政策上幾乎沒有取得任何亮眼的成績。田德文指出,約翰遜雖然想要推進國內改革,提出了基建升級計劃,試圖推動就業、恢復經濟增長,但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無疑阻礙了他的腳步。

  在對外領域,雖然英歐關係面臨新挑戰,但約翰遜穩住了中英關係,也並未完全倒向美國。“可以說,他雖然沒有特別的成績,但也沒有出大錯。”田德文稱。

  英國國內對約翰遜的批評還在於,他將英國政治“拖入泥沼”。BBC曾稱他是“打破所有政治規則的首相”。他不在乎政治傳統和政治慣例,不在乎規則,只看重民意支持,有人稱他塑造了“小醜式”的政治品牌。

  上任之初,約翰遜曾試圖“暫停議會”,以避免議員們對他的“脫歐”協議提出反對。這一舉動後來被英國最高法院判定違法。他多次改組內閣,頻繁解僱內閣大臣,導致政府長期處於危機之中。與此同時,他多次被爆出醜聞,先有挪用政治捐款翻修首相官邸的“裝修門”,後有“只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派對門”。

  貝爾評價稱,“約翰遜是一個機會主義者,為了贏得首相之位他可以說任何話、做任何事。但是,真的獲得這個職位後,他其實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好這份工作。”

  “約翰遜的領導風格存在根本的缺陷,而這最終削弱了他的領導能力。”霍尼曼指出,在他的3年任期內,政府經常被指責不作為、缺少行動,他和政府官員還帶頭違反相關規定,這些讓英國民眾對政治的不滿情緒增加。

  《金融時報》稱,在帶來持續3年的混亂、醜聞和苦難後,約翰遜終於要離開唐寧街了。他留給繼任者的,除了陷入衰退的英國經濟,還有破碎的英國政治。

  “悲劇的是,不管誰接任約翰遜,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容忍他留下的謊言、腐敗和無能。”劍橋大學曆史教授理查德·埃文斯在《新政治家》雜誌上撰文稱,“鮑里斯·約翰遜留下的爛攤子,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清理乾淨。”

  約翰遜會回歸嗎?

  卸任首相之位並不意味著退出政壇,約翰遜仍是英國下議院的當選議員。只不過,他在議會的位置將從第一排中間轉移至后座,成為通常所稱的“后座議員”(Backbencher)。

  但他也面臨著失去議員席位的風險。據BBC報導,隨著“派對門”持續發酵,英國議會下院特權委員會啟動了針對約翰遜是否在違規聚會問題上“誤導”議會的調查。若是約翰遜被判“誤導”議會,他將面臨停職10天的懲罰,屆時他或將面臨補選挑戰。

  若是保住議員席位,外界分析認為,約翰遜或許也不會滿足於自此枯坐后座,而會試圖重返政治舞台中央。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日,英國塞茲韋爾,約翰遜視察核電站。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日,英國塞茲韋爾,約翰遜視察核電站。圖/IC photo

  7月20日,約翰遜參加了他在議會下院的最後一次首相問答。他在講話中表示,“截至目前,任務基本完成”,並在最後以《終結者》中的經典西班牙語台詞“hasta la vista, baby”(後會有期)告別。BBC稱,這或許暗示著,約翰遜未來會試圖回到英國政治權力中心。

  在貝爾看來,約翰遜可能會嚐試捲土重來,他可能會大力宣揚他是被政治“侏儒”硬拉下台的政治“大佬”。“但是,他並未給英國留下很多的政治遺產,保守黨若是重回他的統治,該到了多麼絕望的地步。”

  但吉姆森稱,“不管做什麼,約翰遜都會有一群狂熱信徒。以前也有人間隔一段時間後二次、三次擔任首相。”英國曆史上,19世紀的威廉·格萊斯頓曾四次出任英國首相。二戰之後,來自工黨的哈囉德·威爾森也曾兩度出任首相。

  約翰遜對保守黨的影響力仍然存在。據英國《星期日鏡報》9月3日報導,在特拉斯當選之前,12名保守黨議員就已開始計劃對她發起不信任投票,希望在聖誕節前讓約翰遜重新執掌保守黨。但也有保守黨議員認為這一計劃將是災難性的,只會導致政府崩潰,最後不得不提前舉行大選。

  現年58歲的約翰遜是否真的會回歸尚且難料,但他必然不會讓自己閑下來,也不會有財務方面的擔憂。不管是寫書、演講還是提供諮詢,作為前首相他將有很多生財之道。他本人曾對朋友說,卸任第一年他就可以賺到上百萬英鎊。

  據BBC報導,對於前首相而言,卸任之後開展公開演講活動是最主要的活動之一。他的前任特雷莎·梅2022年以來進行了九場公開演講,獲得了71.5萬英鎊的報酬。而對於約翰遜而言,公開演講更非難事。

  約翰遜離任後也可能重回寫作之路,畢竟,在步入政壇之前他就是英國收入最高的專欄作家之一,《每日電訊報》曾給他開出每年27.5萬英鎊的薪酬。BBC稱,卸任之後,英國媒體可能會出現一場“爭奪約翰遜大戰”。

  當然,如無意外,約翰遜會先著手完成已拖了7年之久的新書《莎士比亞:天才之謎》。2015年5月,他就從出版社那兒收到了8.8萬英鎊的預付款。他還有可能寫一本關於他首相任期的自傳,據估計這本書的版權將高達100萬英鎊。

  對於約翰遜的未來,霍尼曼並不確定。“他可能會嚐試回歸政治舞台中央吧,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看上去並不喜歡當首相。”

  “他確實不擅長當首相,也並不總是享受權力帶來的負擔,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一名保守黨高級成員對《金融時報》稱,“卸任之後,他會真的說出他內心的想法。”或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的前首相一職,更加適合約翰遜。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軍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