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首個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專業科技機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英文簡稱CBAS)成立一週年之際,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9月6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中外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行業產業等代表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共聚論壇,共商“數字技術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大計。

本次論壇旨在響應中國領導人2021年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研討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主席聲明成果清單,促進數字技術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推動可持續發展大數據方法、技術和知識的分享,搭建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全球學術交流平台,加快促進聯合國2030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從而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科學委員會聯合主席徐冠華、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副執行秘書安德麗婭·梅薩·穆里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司司長劉健、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地與水資源司司長李利鋒、SDG中心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柯瑞卿·卡隆基等,在論壇開幕式上先後致辭。SDG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郭華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國際科學理事會可持續性科學使命全球委員會聯合主席伊琳娜·博科娃分別作主旨報告。

張亞平指出,數字技術尤其是大數據,在分析與地球系統和人類活動所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協助各國政府進行決策的過程中,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科院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大數據研究,將繼續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科學前沿技術,把SDG中心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科研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高端科技智庫,中科院將與世界各國科研機構和科學家一道,努力構建數字化合作新格局。
郭華東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和全球發展倡議的實施正在向科技創新提出新的需求,數字技術未來可期。SDG中心成立一年來,構建了持續發展大數據研究的國際平台,不斷提出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科技方案。數字技術具有強大賦能力量,是未來科技創新的核心方向,SDG中心將繼續秉承創新驅動和技術促進理念,與各界一道促進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中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研製並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及信息等工作。

博科娃指出,當前距離2030年僅剩8年時間,在全球尺度數字領域內,跨學科融合、基礎教育、性別平等方面與既定目標仍存在巨大差距,只有設立並實施科學導向明確、資源配置到位的全球方案,才能夠有效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SDG中心向世界展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為推動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重要實質貢獻。
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還舉行“數字技術推進全球發展倡議”活動,正式成立“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並公佈“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夥伴關係計劃”(CBAS全球SDG夥伴關係計劃)首批14個中外夥伴名錄。論壇期間,共設有8場大會報告、57場平行會議、300餘個口頭報告、12場“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專題會議。

本次論壇由中科院主辦,依託中科院建設運行的SDG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承辦,40家國際組織、科研院所和大學共同協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