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哭鬧嬰兒最有效的方法:抱著走

2022年09月16日13:57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 據英國《新科學家》週刊網站9月13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安撫哭鬧嬰兒的最有效方法。

報導說,一項涉及21名7個月以下嬰兒的實驗發現,與抱著他們坐在椅子上或讓他們躺在嬰兒床中相比,當他們的母親抱著他們走動時,他們更有可能停止啼哭併入睡。

澳州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的哈麗雅特·希斯科克說:“這一發現講得通,因為當大多數人抱起一個正在哭泣的嬰兒時,他們很少只是站著不動,而是會本能地四處走動。”

母親抱著入睡的孩子走在路上(美聯社)
母親抱著入睡的孩子走在路上(美聯社)

日本理研腦科學中心的黑田久美和她的同事研究了一些哺乳動物的“運輸反應”。在這些動物中,當母親抱著幼崽活動時,幼崽會變得溫順,心率也會變慢。由此,研究人員對嬰兒對運動的反應產生了興趣。

該團隊在日本和意大利監測了21名哭鬧的嬰兒,他們的母親嚐試了四種方法讓他們平靜下來:抱著嬰兒走動,把他們放在嬰兒車或搖床里輕輕搖晃,抱著嬰兒坐著不動,以及把他們放在小床上。

這些實驗每次持續5分鐘,根據母親的偏好在家中或實驗室進行。

報導說,當嬰兒的母親抱著他們坐著或把他們放在嬰兒床上時,他們並沒有平靜下來。但當他們的母親帶著他們四處走動時,他們都停止了哭泣,近一半的嬰兒在5分鐘內就睡著了。

在嬰兒車或搖床上搖晃他們也有類似的鎮靜效果,但效果較小。

附在嬰兒身上的心臟監測器顯示,與其他哺乳動物幼崽一樣,當被母親抱著時,他們的心率會減慢。

對嬰兒的父親開展的初步實驗表明,他們抱著嬰兒走動時也能讓嬰兒平靜下來。

研究人員建議使用這種走動法的看護人在嬰兒入睡後繼續抱著嬰兒5到8分鐘,然後再將他們放到嬰兒床中,因為如果被過早轉移,他們往往會醒來。

在澳州昆士蘭大學和格里菲斯大學任教的帕梅拉·道格拉斯說,抱著嬰兒四處走動只是哄他們睡覺的方法之一。

她說:“這項研究未涉及喂母乳或喂奶瓶,我們知道這些是讓嬰兒迅速入睡的高效方法。”

希斯科克稱,走動法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很有用,但之後應該鼓勵他們學會自主入睡。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