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不止國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香港在各類社會政策上,亦有不少躍進。《橙新聞》推出一連五集系列報道《香港這十年》,從本港房屋、科技、社會福利、兩地融合及勞工等範疇,探討箇中改變。
【橙訊】香港過去10年可說是回歸後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如果說回歸初期是摸索期,這10年就是為解決不同社會問題奠定方向,其中關乎民生的房屋政策,就是當中最重要的一環。這段時期內,資助房屋的發展幾乎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中央擔當的角色亦是箇中關鍵。
兩屈政府推動資助房屋 復售居屋數量創新高
本身為房委會委員的招國偉對於近年本港資助房屋發展,就有深印體會。他觸釋,在回歸初期,政府一度煞停居屋項目,直至2014年梁振英任特首,才開始恢復及興建資助房屋,而上屆政府亦有不同措施推動資助房屋,例如綠置居、出售租置計劃的回收單位,讓公屋居民提高機會購買資助房屋,甚至在定價上亦作出修訂,確實令不少市民受惠。
近10年,上兩屆政府開始察覺到資助房屋的需求殷切,恢復提供,力度亦加大,例如剛過去一期居屋提供近9000個單位,是復售居屋後的新高,預計未來是愈來愈多資助房屋的供應,《長遠房屋策略》亦提到,未來10年會興建資助房屋多達九萬多伙。

在屯門大興邨成長的招國偉,多年來目睹公屋的演變。
公屋成長 招國偉慨嘆年輕人「上樓」置業皆「蝕底」
在屯門大興邨成長,招國偉體會到公屋多年來的改革及進步,不過他覺得,新舊公屋各有可取之處。他指出,現時無論公屋、綠置居及居屋等,質素都很接近,尤其是綠化面積增加,居住環境全面提升。
不過舊公屋並非絕無可取之處,單位面積方面,近年落成的單位面積一般較過往為細,以往舊屋邨可達五、六百平方呎,但新公屋最細單位只有一百五十平方呎,無非是當局在數量與質素間考量及作出平衡,「畢竟數年間供應是短缺,要在數量上追逐,面積上要符合空間外,就要縮細。」
身為關注青年住屋聯席成員,招國偉認為另一個居住問題落在年輕人身上,慨嘆現時年輕人無論「上樓」或置業,都較為蝕底。他形容,現時本港整體房屋政策將青年人需求放到最後,長者、家庭會較優先,特別是長者會較快獲配單位,在購買資助房屋上,長者亦有優勢。
反觀青年人,尤其單身青年人,就算成功購入資助房屋,幸福地有機會揀樓,亦只能選擇面積極細的單位。另一方面,公屋是以計分制,如果18歲開始申請公屋,如果仍是單身,相信到他們四至五十歲仍在輪候公屋,所以青年人在輪候公屋上機會不高。

近年針對青年人上樓或置業措施仍然欠奉。
他認為,在協助青年人居住問題,首要是處理青年家庭,給他們提供一個住屋希望或機會,可以令他們組織家庭的願望或期望會達到,但偏偏現時政策上較少協助到這類別的年輕人。
過渡性房屋、房社企成解決基層居住問題新方向
除了資助房屋外,社會近年為居住環境惡劣,正輪候公屋上樓的市民提供的過渡性房屋,亦是一個突破。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指,過渡性房屋是針對輪候者超過三年以上,環境惡劣,為劏房居民而設立,對劏房居民是一個好消息。「最痛苦的基層居民正是劏房戶,無論治安、衞生環境、子女成長等,都造成相當大障礙。」

文裕明認為由商界主導的房社企,正是中央關注本港房屋發展的背景下產生。
另外,近年亦有私人發展商倡議的房社企出現。文裕明指,公私營合作的房社企,實際是發展商供應土地下,用一個較廉價價錢吸引青年家庭,「我強調是青年家庭,是25至45歲為主,讓他們置業。」
不過現階段這類單位數量仍很少,而且集中新界西、元朗等地方,他覺得現時數量雖然仍然有限,不過始終是一好開始。
文裕明認為,促成房社企,中央擔當一定角色。「中央領導人基本上很關心香港住屋問題,習主席亦在講話中提及(香港)房屋問題,說明中央是很重視,亦呼籲社會各界解決房屋問題,這是很強聲音。而房社企正是在這背景下產生,而且是完善地考慮到青年家庭需要,這是很好的突破例子。」
圖:橙新聞
編輯:Mars
拍攝、剪輯:Janus
更多推薦文章
-
大灣區9名專科醫生及70名廣東省護士下月來港
-
【銀行危機】德銀股價大跌13%,CDS成本創新高意味市場憂慮其債務違約
-
金南佶舉辦2023全球巡迴粉絲見面會,走遍亞洲七大城市、香港&台北都有份!
-
里程碑!美斯攻入職業生涯第800粒入球
-
【追尋夢想】 90 後港男赴英參加電競世界盃 公司力撐贊助開支
-
雅達利簽署收購Nightdive Studios的交易,後者是System Shock Remake的開發商
-
用速度轉移視線|前香港房車賽冠軍女車手 楊嘉怡
-
酒店下午茶:【荃灣酒店春日下午茶買1送1!人均$101起!如置身歐陸花園!法式歌劇院蛋糕+燕窩奶凍 +鴨肝多士+鮑魚酥皮盒】-COZi Lo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