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油荒”加劇,新晉諾獎得主也站出來批評馬克龍政府

2022年10月12日18:25

  由於石油工人持續罷工,法國陷入“油荒”,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加油站油量告急。加油站外汽車排起長龍,一些車主需排隊兩小時才能加到油。

  對此,法國政府擺出強硬姿態,要求罷工者解除對煉油廠和儲油設施的封鎖,否則政府將出手幹預。政府的這一對策同時遭到左翼和極右翼的抨擊,反對黨成員批評馬克龍政府不顧百姓疾苦,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也批評政府在應對高漲的能源價格方面做得不夠。

  石油工人罷工引發“油荒”

  據法新社10月11日報導,目前法國約三分之一的加油站處在汽油緊缺或者耗盡的狀態,許多加油站的柴油也已耗盡。

  10月11日早上,巴黎市中心的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汽車堵塞了公路、自行車道及人行道。法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哪裡可以加油”的求助信息,有用戶感歎:“真是一團糟。”

  據英國《衛報》報導,法國巴黎地區和法國北部地區的“油荒”尤為嚴重,在一些加油站,司機們為了加油需要排隊將近兩小時。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0日,法國裡昂,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汽車排起了長隊。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0日,法國裡昂,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汽車排起了長隊。圖/視覺中國

  “油荒”甚至還引發了血案。在法國東南部的上薩瓦省,一名男子在排隊加油時,認為另一名男子試圖插隊,隨後兩人發生衝突,前者持刀連捅後者數刀。傷人者被捕,傷者入院接受治療。

  引發這場“油荒”的主要原因是法國石油業的勞資矛盾。法國石油工人要求漲薪10%,以彌補通脹帶來的實際收入下降。由於訴求未得到滿足,法國總工會(CGT)、法國工人力量總工會(FO)發起了石油工人罷工。

  目前,法國石油工人罷工已經進入第三週。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TotalEnergies)和其他能源企業的多處煉油廠和儲油設施遭罷工工人封鎖,其中包括位於勒阿弗爾附近的法國最大煉油廠。

  《衛報》稱,歐洲能源價格飆升給能源企業帶去了巨額利潤,投資者得到了額外派發的股息,工人也據此要求分享公司的高利潤。

  法國總工會成員表示,石油大亨們的錢簡直是“大風颳來的”。道達爾公佈今年第二季度利潤達5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波揚尼(Patrick Pouyanne)2021年的薪酬總額為570萬美元,比前一年增長52%。

  勞資談判至今未能達成協議,法國總工會10月11日舉行投票,決定延長罷工,繼續封鎖鍊油廠和儲油設施。“我們仍在等待企業管理層的方案細節。”法國總工會協調員埃里克·塞利尼(Eric Sellini)告訴法新社。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1日,法國福斯,罷工工人聚集在福斯河畔埃索煉油廠外。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1日,法國福斯,罷工工人聚集在福斯河畔埃索煉油廠外。圖/視覺中國

  法國媒體認為,除了罷工因素外,民眾出於對“油荒”的擔憂而過度搶購,進一步加劇了燃油短缺。法國政府發言人奧利維耶·韋蘭10月5日表示,或許有一兩種燃油出現了供應緊張,但不存在短缺的局面。當時,法國只有約10%的加油站出現了供應緊張,法國政府當時的目標是避免民眾恐慌。

  但據法國能源部估計,民眾恐慌引發的過度搶購已經發生,目前燃油消費量比正常情況高出了約30%。法國南部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出台了每人限購30升燃油的措施,以防止搶購。

  法國政府對罷工擺出強硬姿態

  法國《世界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10日,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剛結束對阿爾及利亞的訪問回國,立刻出席了有關燃油危機的緊急會議。

  在這場緊急會議上,一項關於政府接管加油站的提議被擺上會議桌。法國內政部長達曼寧支持該提議,他認為,法國交通運輸安全正受到威脅,同時,“油荒”嚴重的法國北部地區也是極右翼勢力的大本營,民眾不滿可能助長極右翼勢力。政府發言人韋蘭也支持政府立刻接管加油站。

  不過,博爾內略有遲疑,她認為應該再給勞資雙方最後一次解決問題的機會。對此,一位與會者表示,如果勞資雙方在未來24小時或48小時內還不能達成協議,政府可能會出手。當天,法國總工會宣佈,罷工將持續,直到石油企業同意漲薪10%。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0日,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加油站因燃料短缺而停止服務。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0日,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加油站因燃料短缺而停止服務。圖/視覺中國

  10月11日,法國政府擺出強硬姿態。韋蘭在法國廣播公司(RTL)的早間節目中表示,如果情況不能迅速轉好,政府將破除工會對儲油設施和煉油廠的封鎖,並徵用工人運行這些設施,以實現燃油供應的“正常化”。

  韋蘭還表示,工會的做法已經變得“過分且越界”,石油企業管理層有關“要談判,先解除封鎖”的意見是正確的。只要儲油設施和煉油廠的封鎖解除,兩週左右燃油供應就會恢復正常。

  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當天也表示,打破工會的封鎖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如果僵局持續,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必要手段要求煉油廠和油庫重新開工。”他說。

  《世界報》分析稱,法國政府似乎並不擔心這場罷工演變成類似2018年“黃背心”運動的大規模抗議,他們認為目前的罷工不受民眾歡迎。中右翼的法國共和黨(LR)副主席吉勒斯·普拉特(Gilles Platret)支持這一觀點,“罷工者把整個國家當作了人質。”

  左、右翼同時對政府“開火”

  法國左翼反對黨批評馬克龍政府在處理罷工問題時偏袒資本方。左翼的“不屈法國”(LFI)黨成員曼紐爾·邦帕爾(Manuel Bompard)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看看這個政府,當勞資談判停滯時,他們對工薪階層百般威脅,對老闆們卻是倍加嗬護。”

  “不屈法國”黨的另一名成員弗朗索瓦·魯芬(Francois Ruffin)表示,他們(政府)表現得就像老百姓無足輕重一樣。

  由“不屈法國”黨、歐洲環保綠黨、社會黨和法國共產黨組成的左翼聯盟“環保與社會人民新聯盟”(Nupes)指責馬克龍政府在幫助窮人應對高物價方面做得不夠,號召法國人在10月16日參加“反對高生活成本大遊行”。

  這一遊行號召得到了許多法國名人的響應,包括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法國《星期日報》刊登埃爾諾等69位作家、導演、學者聯合署名的公開信稱,馬克龍政府在應對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方面做得不夠,政府應該對那些因高通脹而獲得暴利的企業增加稅收。

  極右翼反對黨也沒打算放過這個抨擊現任政府的機會。法國“國民聯盟”(RN)黨表示,馬克龍政府沒有預料到燃油危機的發展,而且,鑒於石油巨頭的暴利以及高管們的巨額薪水,石油工人的要求並非不可理解。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