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張鈺韜
為期十天的巴黎時裝周已於10月4日正式閉幕。如往常一樣,為了可以招徠更多的訂單,各大品牌都使出渾身解數展示自己最新的設計理念以及2023年春夏系列單品。但興許對於普通法國人來說,這個冬天男裝的最佳流行單品已經確定:高領毛衣。
9月27日,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在接受法國電台France Inter的採訪時表示:“您們將不會看見我再打領帶,(將會是)圓領毛衣。這非常好,可以幫助節約能源,為節能做出貢獻。”作為在政府成員禮賓順序中僅僅次於總理的勒梅爾在節目結束後還在自己的官方社交賬戶上發佈了一張自己穿著高領毛衣在辦公室中工作的照片。
他的這一表態在之後甚至得到了總統馬克龍身體力行式的背書。在10月3日發佈的一段講話視頻中,馬克龍也拋棄了以往在西裝里搭襯衣的習慣,轉而穿上了一件與西裝同色系的高領毛衣。

這段看似有些“無厘頭”的法國政壇逸聞背後,反映的其實是法國乃至整個西歐的普遍擔憂。隨著冬天到來,氣溫逐漸下降,歐洲是否能有足夠的能源滿足生產與生活需要。
再次舉起“價格盾牌”
長期以來歐盟國家尤其是德國依賴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隨著俄烏衝突衝突爆發,歐盟至今已對俄羅斯實施了8輪製裁。儘管由於內部各個成員國之間的分歧,歐盟尚未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全面禁運,但歐盟在俄烏開戰後第一時間就製定了明確的路線圖,以期盡快擺脫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希望在2030年前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俄羅斯方面則將天然氣供應問題作為其表達訴求的籌碼。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宣佈無限期關停向歐洲輸氣的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Nord Stream 1)”。9月底發生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兩條輸氣管道泄露事件再度引發歐盟國家對能源短缺及其產生後果的擔憂。

為了能夠順利的渡過這個冬天,法國不僅在西部港口城市勒阿弗爾(Le Havre)修建了一座浮動平台,以增加其液化天然氣的接受能力,更是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全力加註其儲氣設施,為冬季增加天然氣儲備。但能源短缺以及由於供應波動所帶來的能源價格飛漲仍舊如同“達摩克里斯之劍”一般懸在法國人以及法國政府頭上。
眼下法國乃至歐洲面臨的情況是能源價格上漲不僅速度快,並且幅度也空前未有。目前,法國電力市場價格已經由2021年初的50歐元每兆瓦時一路上漲到了超過700歐元。由於俄烏衝突持續以及冬季取暖導致用電量上升,這一趨勢仍會進一步持續,不僅影響民生,更逐漸蔓延到了企業生產方面。
法國民眾以及企業已經無法單獨面對如此快的價格上漲。不少企業由於電費上漲不得不減少產量,而一部分法國麵包店更是由於電費突然出現兩倍甚至三倍的增長而面臨入不敷出的情況和關門的威脅。更不用說從今年年初就一直受到通貨膨脹影響的百姓,能源價格進一步波動只會讓他們的日子雪上加霜。
為了避免能源價格上漲最後惡化成一場社會危機,法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延長了2021年推出的“價格盾牌”(Bouclier tarifaire),計劃動用財政儲備來平抑價格上漲,將明年1月的管製電費以及天然氣價格漲幅控製在15%。同時,為了進一步緩解價格上漲對貧困家庭的影響,政府將向法國40%的家庭,即約1200萬戶家庭發放面值在100到200歐元的“能源支票”(chèque énergie)。
儘管有政府補助,能源價格上漲對法國家庭的負擔仍舊相當可觀,據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Elisabeth Borne)在發佈會上的說法:使用電暖氣的家庭每月電費將會有20歐元增長,而採用天然氣作為取暖手段的家庭,每月能源開支將會有25歐元上漲。而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每個家庭新增的能源開銷至少將是每個月180歐元。
但正如總理博爾內強調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些措施對我們的公共財政會造成影響。”實際上,這一次延長“價格盾牌”將會動用政府160億歐元的財政儲備,如果加上其他的形式的花銷,總額預估在450億左右。而上一年度的“價格盾牌”讓政府已經支出300億歐元,最終達到了怎麼樣的效果呢?
根據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的計算,上一年度的“價格盾牌”計劃抵消了一半來源於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根據計算,最終法國家庭的能源賬單相較之前增長了28%,如果沒有政府措施覆蓋的部分,這一增幅將會達到54%。
這一成績雖然稱不上有多好,但是放眼歐洲來看,法國在歐元區中仍然稱得上是抵禦通脹的“優等生”。多虧了政府的措施,法國8月的通脹數據只有6.5%,不僅比德國的8.8%以及比利時的10.5%略有勝出,相比東歐國家愛沙尼亞28.8%的數據,法國的通脹更是“溫和”。
儘管如此,今年冬天的前景仍然不容樂觀。畢竟,在2021年面對的僅僅是價格上漲,今年卻要面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自從“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供應從今年夏天開始波動以來,有關今年冬天出現斷電的說法層出不窮。為了避免這種最壞情況出現,法國政府還製定了“節能計劃”(Plan de sobriété)。
“節能計劃”會有效果嗎?
早在6月23日,馬克龍就提到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天法國將製定節能計劃,以避免出現限電的情況。而到了夏末的開學季,馬克龍更是提出了“充裕(時代)結束”的論斷,為有可能實施的各種限制性措施打好預防針。終於,在經過與工商界、學者專家以及民間團體漫長的協商和諮詢階段後,法國政府10月4日正式公佈了其“節能計劃”。
儘管計劃中的部分措施早在夏季就已陸續披露,但此次政府公佈的最終版本更加詳細。計劃共圍繞七個環節展開,分別是 :住房、交通、商業、企業、行政、數字以及文化。
整體上看,住房供暖以及電器使用占法國能源消耗的近45%,由此排放的溫室氣體占總量的20%。正因如此,在此次的“節能計劃”中,最有標誌性的措施就是對室內溫度的限制,又因為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獲得了最多的關注。此次的“節能計劃”要求住房、學校以及公共場所在冬季供暖後白天室內溫度不得超過19℃;夏天開啟空調後溫度不得低於26℃。在冬天,如果空間連續三天沒有使用,則需要把溫度控製在8℃以下。此外,政府還要求通過延後供暖和提前結束供暖的方法來壓縮供暖時間。
在工業和商業方面,經過與行業商會協商,大型商業中心以及超市將在營業時間減少30%的照明,營業結束後更是要求儘可能關閉照明以及各種燈牌。
在政府方面,首先隸屬於各市政府的地標性建築以及景點的氛圍燈光都將進一步壓縮其開啟時間。另外,一部分政府部門也將在年底之前試點遠程工作的可能性來節約通勤帶來的能源消耗。
在限制些措施之外,政府還利用財政製定了一些刺激辦法。例如,政府在2023財年準備投入25億歐元補貼老舊房屋的隔熱性能改造。為了進一步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以及採取拚車形式出行,政府將在2023年開始為拚車提供一定程度的獎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工業部門也被要求儘量節約能源,但在這些措施實施的同時,政府同時畫下了紅線——不能減少生產。提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避免這些節能能源的措施成為拖累經濟恢復與發展的累贅。總理博爾內9月中旬提到:“節約不是減少生產,而是減少一點兒取暖以及避免無用的消耗。”
而對於馬克龍這樣一位始終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的總統,“衰退”是當下語境中的禁忌詞。法國經濟在2020年經受新冠疫情衝擊產生負增長後,儘管在2021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恢復,然而隨著俄烏衝突爆發,據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今年9月的最新預測,2022年法國經濟增長將會只有2.6%,而即將到來的2023年增長只會有1%。
巴黎政治學院研究員布魯諾·古泰(Bruno Cautrès)在接受法國《世界報》( Le Monde)採訪時分析道:“馬克龍傳達的信息中始終有著一個悖論。增長和工作始終被他看作是發展的工具 。他的出發點一直是工業生產和社會進步,根本不是節約。”儘管節約不一定意味著衰退,但絕對和增長扯不上關係。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法國目前能源危機的嚴重程度。
儘管節能計劃照顧到了不少角度,但缺乏強製性以及具體懲罰措施,很難保證方案實際的效果。儘管法國政府一直以來的論調都是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措施實現“自願節約”來避免最壞情況的“強製限電”,但這些措施是否真能保證一個溫暖的冬天,誰心裡都沒有數。
(張鈺韜,巴黎政治學院新聞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