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導演:詭異色彩靠煙、雨來塑造

2022年10月13日17:06

《唐朝詭事錄》10月13日在愛奇藝會員收官,該劇由原著作者魏風華根據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衍生創作。該劇導演柏杉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唐朝詭事錄》獨特的探案題材,給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甚至是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揮想像,這對一個導演來講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而《唐朝詭事錄》中男主角蘇無名的設定是狄仁傑的關門弟子,劇情各方面增加了很多懸疑、誌怪和解析,“劇中傳達的正必壓邪、向善向上的精神理念,讓我一拿到劇本就非常重視和喜愛。”

《唐朝詭事錄》呈現了很多夜戲。

煙霧效果、人工降雨等都是拍攝難點

《唐朝詭事錄》雖以探案為主線,但故事上通朝堂,下接江湖,既有市井繁華的街道,又有陰森詭異的“鬼市”,還有不見人煙的野外和僻壤的小城,呈現出了一個豐富立體且具有層次感的大唐。其中《長安紅茶》單元驚幻魑魅的鬼市、紅白一體的冥婚場景,“中式元素”讓人印象深刻。從《妖貓傳》到《長安十二時辰》以及《狄仁傑》系列電影,不少唐朝相關題材都在刻畫唐朝繁華中的詭異色彩。在柏杉看來,這種特殊的氣氛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首先劇本呈現出來了很多夜戲,只有在晚上拍攝才會有更加詭異的氣氛;劇中用到了大量煙的效果,如《甘棠驛》整個氛圍之所以讓人害怕,煙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還有雨天環境的融入,如《黃梅殺》整個故事幾乎從頭至尾都在下雨,讓人感受到黃梅天的那種潮濕,鬱悶,恍惚,“再有就是我們運用了很多新的拍攝技術,如移軸鏡頭,三軸鏡頭,還有很多特殊鏡頭的設計等,從視覺呈現上給觀眾節奏感和代入感。”

在柏杉看來,整部作品在創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點非常多,比如劇中的“煙霧”效果,放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多在室外,風向無法控製,想達到效果就得等待。還有“雨”,很多都是人工降雨,中近景還好,全景面積大就需要做兩個或三個吊車和下雨的架子,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但和這些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難點——就是表演。因為《唐朝詭事錄》是單元劇,角色眾多,故事複雜,每一個單元都會出場很多演員,且角色一出場立馬就得讓觀眾相信是他需要表現的那個人物,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篇幅去鋪墊,不像一些單一故事的連續劇,演員只要掌握了人物基調,後面會越演越好。“每個單元的演員大多之前都沒有合作過,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出角色的最佳狀態,則需要更多的交流、溝通和理解劇本,甚至有時候需要讓他們提前介入,對演員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戰。”

蘇無名(左二)帶眾人查案。

不想一部戲做完因特技讓觀眾跳戲

《唐朝詭事錄》沒有靈異元素,視覺上的奇觀基本都是幻象,詭事錄的“詭”首先是故事涉及的各種“幻術”和“神獸”,其中異獸也是《唐朝詭事錄》的看點之一,劇中已有妖貓、幻虎、白蟒等異獸登場,比如午夜縣尉的院子裡妖貓出現,說著人話的黑貓,而後幻化成美麗的女子,誘惑縣尉跌進池中溺水身亡。柏杉表示,《唐朝詭事錄》特技量極大,除《長安紅茶》中的“伏虎獸”來自於《山海經》記載之外,其餘的動物造型皆源於生活中熟悉的動物,所以在特技製作中,要追求相對的真實,才能讓觀眾相信。

柏杉坦言,從決定拍這部劇的第一天開始,團隊就開會商量,特技部分必須提前介入,除了足夠資金的保證,必須給與足夠的時間,“我不想一部戲做完之後,各方面都照顧到了,卻在特技上讓觀眾吐槽和跳戲。拍攝過程中,我們每一場有特效的戲都要提前設計,畫好分鏡頭。特技指導需要在現場和我們一起拍攝,有問題及時溝通和處理。從拍攝的時長上,儘量不多拍,夠用就好。”

真實和“詭異”間的平衡需精心設計

“這世上,既沒有神,也沒有鬼,只有裝神弄鬼的人。”蘇無名(楊誌剛 飾)的這句台詞奠定了本劇的基調。雖然《唐朝詭事錄》的原著是以唐朝小說集《酉陽雜俎》等誌怪筆記為線索,探尋那個明麗時代背面幽暗詭異的故事,但具體對於如何構建、勾畫《唐朝詭事錄》中唐朝的真實和“詭異”之間的關係,柏杉表示,《唐朝詭事錄》中唐朝的真實感是基於曆史的。想做到真實,想做到讓觀眾能夠相信,需要各個部門查閱大量的資料,儘量地尊重曆史,還原曆史。從大唐的建築風格,顏色搭配,甚至到一些民間風俗,官場禮儀等細節,都要一一考證,“只有這樣觀眾才會相信劇中所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更接近真實的大唐。同時,基於真實基礎融入的詭異,才能更好地將觀眾帶入劇情,隨故事的發展和劇情的推動,一起抽絲剝繭,層層深入。”

導演表示,美術、置景、道具等都要有新意。

柏杉對記者表示,真實和詭異二者間的平衡,則需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都要費一番心思。劇組開拍之前,柏杉給各部門開會,反複強調《唐朝詭事錄》要注重在“詭”字上。“詭”有怪異、奇特,超乎尋常的意思,又有欺詐,多變,離奇古怪的感覺。“故事的構架要做到意料之外且情理之中,一個單元故事講述完之後還要給觀眾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闡釋出一定的意義。想把以上這些完全融入到劇中,除了對劇本的整體把握外,美術、置景、道具、人物造型、鏡頭運用,包括後期動效等都要有新意、有特點、有想法,要大膽。”柏杉說,創造過程中他不會束縛團隊成員的創作靈感,希望團隊的工作人員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才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作為導演把控好最終的尺度和整體的風格即可。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吳興發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