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爆近30宗類鼻疽 曾祈殷籲戴好口罩防吸入毒塵

2022年10月19日14:47
F634694e20cf2c7b409ac3acd.jpg
F634694e20cf2c7b409ac3acd.jpg

類鼻疽來勢洶洶,今年已接獲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

【橙訊】本港除有新冠肺炎疫情外,類鼻疽亦來勢洶洶。醫管局今年接獲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其中17宗在八至十月錄得。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本港單在今年已經發現近30宗,情況令人關注。由於吸入帶有細菌的微塵有機會感染類鼻疽,他提醒市民「翻風落雨」後,在街邊等車時要戴好口罩以免吸入塵土。

曾祈殷在電台節目解釋,類鼻疽細菌一般存活於潮濕及和暖的環境,較常出現在土壤中,打風或大雨後,有機會揚起含細菌的泥土,類鼻疽細菌要達攝氏76°C才能徹底殺滅,因此亞熱帶地區會特別多個案。

死亡率可高達75%

吸入帶有細菌的微塵有可能造成感染,他提醒市民「翻風落雨」後在街邊等車時要戴好口罩,以免吸入塵土。他又說,感染類鼻疽的早期病徵與感冒分別不大,潛伏期由一日至四星期不等。而糖尿病、慢性腎病和肝病等長期病患者、免疫力不足人士等人士都屬於高危群組。他們一旦受感染,病情可能會急速惡化,死亡率可高達40至75%。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指,在深水埗區共收集了107個環境樣本,所有樣本均對類鼻疽核酸檢測呈陰性反應。中心亦邀請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團隊一同參與環境調查,團隊在個別患者的家居採集了31個環境樣本,當中從一個住戶採集的兩個拭子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包括一個從浴室水龍頭的拭子樣本及一個花瓶內壁拭子樣本)。

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中心不排除近月個案與天氣情況有關。

圖:中新社

更多推薦文章

施政報告|明年再推首置供青年申請 五年內額外提供3000宿位

施政報告 | 多項措施推動國民教育 下學年起直資學校新聘教師須考基本法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