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男子腰背部劇痛,妻子回憶起兩個月前一件事,解開謎團!竟和小溪邊的一隻螃蟹有關

2022年10月24日09:18

  來源:都市快報

  “生醃青膏蟹伴隨著酒味入口即化,鮮甜鮮甜的,更重口的可以拿來拌飯。”

  “生醃蒜香蝦yyds!蝦肉很嫩,去皮,一口一個超滿足。”

  ……

  有沒有發現,吃生醃最近很流行?許多短視頻博主和吃播博主也紛紛推出各種生醃吃法,不少觀眾直呼“口水!去吃!”

  生醃指的是生食醃製,一般將螃蟹、蝦、貝類等食材清洗處理後加入蔥薑蒜、鹽、酒、辣椒等調料醃製,醃製完成後直接開吃。江浙一帶的醉蟹、嗆蟹就是生醃美食的典型代表。各種調味交織,入口恰到好處,配上鮮嫩爽滑的蝦、蟹肉質,讓許多人一口“上頭”。

  打開“大眾點評”App,搜索關鍵詞“生醃”,跳出來的結果超過2000個,光是看著圖片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不過,吃生食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感染寄生蟲。

  就在上個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接診了一位患者,患者本人、患者的女兒、螃蟹、寄生蟲,四方共同上演了一出“愛恨情仇”劇。

  39歲男士腰背部劇痛大半天

  病因無法確定

  那天上午,39歲的陸先生一頭冷汗被送到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據他描述,自己左側腰背部痛了好幾個小時,疼痛程度越來越劇烈,如果以十分為標準,疼痛度怎麼也得有七八分。

  急診醫生緊急為陸先生安排了一系列檢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指標偏高,其中嗜酸性粒細胞更是遠超正常範圍,達到危急值。結合CT提示的腹膜炎可能,加上左側有少量胸水,急診醫生立刻呼叫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施冀浩會診。

  “一般來說,當存在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藥物反應、炎性疾病等情況時,嗜酸性粒細胞會出現增多,所以當時我向患者詢問病史,以及近期是否吃過生食。”施冀浩回憶,陸先生堅定否認自己有吃過生食、濫用藥物的情況,一星期前倒是出現過過敏性皮疹,但不嚴重,在家附近的醫院就診過已經好轉。

  經過檢查,施冀浩初步考慮診斷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經過對症處理,患者的疼痛已經得到明顯緩解,但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以導致全身多器官受到影響,且病因仍未確定,因此當天將他收治入院。”

  妻子回憶起兩個月前一件事

  解開病因謎團

  陸先生入院後,又接受了全身的檢查評估,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胸部、腹部、肝臟、胃腸道等多處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變,情況比較嚴重。

  “患者入院後,我們和他反複溝通過多次,依然沒能明確病因,只知道他的症狀表現屬於嗜酸粒細胞綜合徵。後來還查了不少文獻,一直沒能有大的進展。”陸先生的主管醫生、消化內科王瑜主治醫師說。

  直到有一天,陸先生的妻子回憶起兩個月前發生前的一件小事——

  當時正值暑假,陸先生帶著女兒去小溪邊抓螃蟹。

  “哎呀!”聽到女兒的一聲驚呼,陸先生趕緊跑到女兒身邊。“爸爸,螃蟹夾我的手!”看到能為自己撐腰做主的爸爸來了,陸先生的女兒指著小溪邊一隻螃蟹告起了狀。

  “沒關係,爸爸幫你報仇。”只見陸先生拎起小螃蟹,咬下一口,生吞入肚。

  瞭解到這一情況,王瑜心裡基本有了底。“我們將患者的血液樣本送去進行寄生蟲檢測,檢測結果顯示,8類寄生蟲IgG抗體中,肝吸蟲、肺吸蟲、裂頭蚴都顯示陽性,因此可以明確病因為生食螃蟹導致的寄生蟲感染。”

  經過對症治療,陸先生已經明顯好轉出院回家,目前正在使用藥物驅蟲,複查血嗜酸性粒細胞恢復正常。之後,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密切隨訪複查。

  簡單總結整件事情,就是爸爸為螃蟹夾到的女兒“報仇”,而螃蟹體內的寄生蟲又為它的宿主“報了仇”。

  酒醉和鹽醃 能不能殺死蝦蟹中的寄生蟲?

  杭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製所主任醫師徐衛民介紹,從大範圍來講,寄生蟲可以分為土源性和食源性兩大類,土源性寄生蟲是指不需要中間宿主,其蟲卵和幼蟲在外界(主要指在土壤中)發育到感染期後直接感染的寄生蟲,比如蛔蟲、鞭蟲、鉤蟲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源性寄生蟲感染率已經非常低,人群感染率在1%以下。而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蟲的食物,導致出現食源性寄生蟲感染的情況,在臨床上時有發生。

  食源性寄生蟲又分為很多種類型,主要是魚源性、肉源性、甲殼動物源性、貝殼源性以及植物源性。

  “舉個例子,我們常聽到的肺吸蟲屬於甲殼動物源性寄生蟲。肺吸蟲主要寄生在人體的肺部,其蟲卵隨痰液或糞便排出後先在水中發育成毛蚴,繼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發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殼類動物如石蟹(專指山裡、溪里的螃蟹)、喇蛄等發育成囊蚴。人在進食未經煮熟的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動物肉及飲過生的溪水後,都有可能被感染。”

  浙大邵逸夫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曹倩主任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肺吸蟲寄生在人的肺臟內,也可異位寄生在腦、皮下、肌肉、肝等部位。“寄生於腦部可形成腦內多發性囊腫,出現劇烈的頭痛、癲癇、癱瘓、失語等症狀,其餘不同寄生部位也會有相應表現。另外,蟲體的代謝產物或蟲體死亡後所產生的異性蛋白吸收後會出現變態反應,比如蕁麻疹。”

  “一般來說,山裡、溪里的野生螃蟹里有寄生蟲的風險高,人工養殖的螃蟹一般沒有寄生蟲感染,但還是不推薦生吃。”徐衛民表示,也許有人會覺得生醃蝦、蟹里的高度酒、大蒜、鹽等調料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事實上,這些都不能把螃蟹中的寄生蟲囊蚴殺死。

  曹倩也表示,生醃、醉蟹、醉蝦等被簡單處理的河鮮無法完全保證安全。“酒醃、醋泡、鹽醃等步驟最多隻能殺滅比較弱的寄生蟲和細菌,而不是完全殺滅。”

  生吃海鮮比河鮮安全嗎?

  螃蟹屬於河鮮,最好不要生吃,那麼三文魚、梭子蟹這類海鮮是不是會比河鮮安全一些?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無論是生醃、醉蟹、醉蝦等河鮮還是生魚片等海鮮,都是有寄生蟲和細菌的。可能有人認為海水鹽度高,海產品裡面沒有寄生蟲,其實隱鞭蟲、車輪蟲、隱核蟲、瓣體蟲、異尖線蟲等都是海水寄生蟲。因為胃酸和內環境的問題,部分海水寄生蟲在人體內不容易存活,但臨床上依然有人被感染的例子。”曹倩說道。

  “從寄生蟲的角度來說,深海高鹽的環境確實不適合部分寄生蟲生存,但即使是深海,也還是有寄生蟲的存在。”徐衛民說,很多海洋魚類體內存在異尖線蟲,三文魚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不過,正規渠道進口的三文魚都是冷凍保存運輸的,而異尖線蟲非常“怕冷”,在-20°的環境中冷凍24小時,或是-18℃的環境中冷凍48小時以上都能被殺死。如果要吃,建議選擇正規購買途徑或前往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正規餐飲店舖,儘可能避免吃到存在異尖線蟲感染的三文魚。

  朋友圈代購3只肉多膏肥嗆蟹

  杭州女士當晚廁所跑了五六趟

  浙大邵逸夫醫院感染科主任呂芳芳主任醫師提到,不管是河鮮還是海鮮,除了寄生蟲的問題,還需要警惕細菌感染和過敏的風險。

  “隨著生活水平和環境的改善,臨床中食源性寄生蟲感染已經不是主流,反而是食源性食物中毒更多。”呂芳芳說,生食中可能攜帶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彎曲杆菌、致病性大腸杆菌等,食用後可能發生急性食物中毒,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兒童、孕婦等人群;而蝦、蟹等水產品屬於特殊的動物蛋白,生吃更容易誘發易過敏人群出現過敏反應。

  前段時間,杭州的林女士就因為吃生醃“中招”了。據林女士說,國慶期間看到朋友圈有人代購嗆蟹,肉多膏肥的梭子蟹勾起了她肚裡的“饞蟲”。三隻嗆蟹剛收到,她立刻解決了一隻半。“吃的時候是真的香,晚上肚子裡‘翻江倒海’的時候也是真的難受。”當晚,林女士往衛生間跑了五六趟。

  第二天腹瀉止住了,林女士以為事情過去了,之後兩三天出門和朋友聚餐,麻辣香鍋、冰咖啡、燒烤一通享受,很快,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來了。這次可不只腹瀉,還伴隨著嘔吐。跑到醫院就診,血常規檢查再結合林女士的自述,醫生判斷是吃嗆蟹後林女士的胃腸道出現了細菌感染,還沒好徹底又受到辛辣、生冷的食物刺激,因而出現急性腸胃炎表現。

  真的喜歡吃醉蝦、醉蟹

  更推薦吃熟醉的,美味安全

  徐衛民提醒,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不管是河鮮還是海鮮都最好煮熟吃,當食物被煮熟,中心溫度達到100℃,再煮透兩分鍾以上,寄生蟲都能被殺死。“真的喜歡吃醉蝦、醉蟹,更推薦吃熟醉的,同樣美味還能保證安全。”

  “食源性寄生蟲感染的危害還是非常大的,寄生蟲經過中間宿主經口感染進入人體,在消化道內破裂,幼蟲脫出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可能寄生於多種組織器官,如腦、脊髓、胃腸道、腹腔和皮下組織等,產生相應的症狀,嚴重時還會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

  呂芳芳建議,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衛生,不吃或少吃生食,飯前便後肥皂洗手。“當然,偶爾吃一次生食也不用過於緊張,身體不適及時就診,每年定期體檢即可。”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張慧麗

  通訊員 李文芳 嚴敏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