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披露:俄烏衝突幕後的西方情報戰

2022年10月25日09:04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3日報導,俄烏衝突使歐洲的情報機構達到二戰結束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活躍程度。美英法德意等國均在衝突當中開展了情報工作。報導列舉了這五個西方情報大國的相關情況。

1.美國

在對俄羅斯進行了幾十年的間諜活動後,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再次調動了情報力量。去年12月華盛頓已經注意到俄羅斯正在為出兵烏克蘭做準備。美國打破常規,對邊境上的軍隊集結、莫斯科的進攻計劃、軍事準備工作都進行了電報通報,彷彿中情局洞悉了克里姆林宮的一切動作。但俄羅斯均予以否認,而基輔政府以及國際社會也選擇忽略這些警告。

衝突開始後,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情報信息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烏克蘭軍隊收到了美方提供的關於俄軍陣地、軍官以及前線武器渠道等多方面的實時數據。

華盛頓還表示,儘管獲得了美國的廣泛支持,但烏克蘭並不願意與華盛頓分享其信息和計劃,理由是擔心會暴露自身弱點。

2.法國

作為世界第三大擁核國家和歐洲領先的航空航天大國,法國正在利用軍事衛星網絡向烏克蘭提供情報信息,這是歐洲範圍內僅次於美國的最完備的網絡。為了儘可能有效地利用這些戰略信息,馬克龍政府專門向烏克蘭派出了50名軍事間諜。這些間諜均來自隸屬於法國國防部的國外安全總局。

國外安全總局的間諜除了最常規的間諜活動,還會採取最具爭議的行動方式:派遣軍事間諜滲透到戰場上,隨時準備以破壞行動、傳遞戰術和戰略信息甚至破壞軍事目標等方式介入衝突。此外,法國政府還派出了數量不詳的技術人員,以培訓烏克蘭士兵如何正確使用“凱撒”大炮。這些大炮被安裝在卡車上,每分鍾可發射6發炮彈,已經在頓巴斯地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英國

“情報更新”一直是英國政府自衝突開始以來向公眾分享有關烏克蘭戰爭相關信息的標題。如今英國儼然成為烏克蘭衝突的主要參與方。

無論鮑里斯·約翰遜還是莉茲·特拉斯都在口頭上和物質上支持澤連斯基的基輔政府。但不僅是英國政府,該國一向謹言慎行的情報部門也出人意料地對公眾敞開了大門,並向新聞界發表官方聲明。此舉背後的意圖顯然是——在虛假信息和假新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氾濫且克里姆林宮不斷發佈“俄羅斯版本”新聞的時刻——英國希望控製當前的輿論走向。

專家指出,自2014年上一次烏克蘭危機以來,英國和西方得到的經驗教訓是:如果你不積極利用情報來控製輿論走向,就會把輿論陣地讓給俄羅斯。

4.德國

德國三大情報部門的負責人,即國內情報局(BFV)的托馬斯·哈爾登旺、聯邦情報局(BND)的布魯諾·黑爾和軍事反諜局(MAD)的馬丁娜·羅森貝格,本週均在聯邦議院接受了質詢。

黑爾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並不令人驚訝,我們曾發出警告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儘管他沒有提到2月份俄烏衝突開始之時,他曾親自在烏克蘭與當地情報部門合作。三人都認為,德國反間諜部門正面臨“必須適應的新挑戰”。

5.意大利

以梅洛尼為首的意大利新政府很清楚,在安全問題和對西方聯盟的忠誠度等問題上,意大利的國際信譽已然岌岌可危,這就是為什麼梅洛尼決定直接指揮特工部門,而不是像以前的總理那樣把這個責任下放給自己的部下。就在歐洲各國和美國對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的言論表示擔憂之後,她進一步握緊了對三個情報機構的控製權,以便讓盟友放心。此前,貝盧斯科尼曾稱他的朋友普京為“愛好和平的人”。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