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11月2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透露,由全國血液科、婦科、生殖內分泌、乳腺科、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科領域知名專家參與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婦產科管理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在2022第六期《中華婦產科雜誌》發表。《共識》不僅為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女性患者提供全方位診治和人性化指導,還將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潛在風險降至最低,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當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實體腫瘤、骨髓衰竭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提供的一種根治性的重要治療方式。為方便記憶,老百姓常口語化地稱它為“骨髓移植”。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曉輝教授表示,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過程不僅複雜,對患者來說非常“艱辛”。通常接受該治療的患者,需要經過大劑量化療的預處理來清除患者體內的異常細胞,再給予輸注患者自身或其他人的造血幹細胞,等待植活以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達到根治惡性疾病的目的。近些年,隨著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日益成熟,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青睞”。加之“人性化服務”理念的不斷深入,醫者們越來越“崇尚”對疾病過程給予全週期、全方位的關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有著世界最大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每年吸引千餘例患者來院移植,女性患者的婦產科相關問題更是得到專家們的關注。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患者可能要面臨生殖系統炎症、HPV感染及子宮頸病變、異常子宮出血、生殖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醫源性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IO)等疾病的“襲擊”,讓病人“苦不堪言”。“如果能早些干預,早些處理,有一個規範的‘專家共識’指導,就可以引導患者繞過這些‘不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楊欣教授表示,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這項工作的迫切性、必要性。
《共識》指出,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管理應重點關注HPV感染及子宮頸癌篩查情況,進行月經管理、卵巢功能評估及卵巢功能保護諮詢;移植後至造血重建期,由於血小板計數低下,月經管理成為主要問題;移植後的遠期,待患者整體健康恢復後,應定期進行婦產科相關檢查與評估,重點關注HPV感染及子宮頸癌篩查情況、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診治及康複後生育指導。
為確保青春期、育齡期患者重病治療的同時,保留自身女性功能,《共識》還針對月經、宮頸感染、卵巢功能保留、生長髮育等預警、用藥、手術等方面給予詳細描述,並對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進行解讀,提出篩查、康複後生育指導的重要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