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環保世紀行2022年宣傳活動11月4日在北京市舉行。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石景山區獲悉,作為北京冬奧會遺產之一,北京冬奧公園融合石景山區優質的山水資源與獨特的城市景觀,目前已打造成為北京西部最大的城市休閑公園,成為市民新的網紅打卡地。
北京冬奧公園位於石景山區西部,緊靠永定河,串聯首鋼大橋、滑雪大跳台、首鋼高爐以及相關曆史古蹟,融合石景山區優質的山水資源與獨特的城市景觀,為市民帶來更好的生態環境和健身休閑場所。
公園總長度約14公里,總面積約1142公頃,是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近兩倍,其中,水面面積326公頃,綠地面積506公頃。公園分為北區、中區、南區三大部分,景觀各具特色又一脈相承。其中,北部為郊野濕地區,中部為工業遺址景觀區,南部為城市森林區。
作為一個以“冬奧”為主題的城市公園,北京冬奧公園在設計中處處體現了濃厚的冬奧和體育特色。除了可以從各種角度欣賞滑雪大跳台,多組面向全球公開徵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公共藝術作品也點綴於公園景區內,成為展示冬奧文化的最美名片,也讓北京冬奧公園成為冬奧文化的藝術走廊。

此外,“織夢奧運”景觀區被稱為首鋼滑雪大跳台的“後花園”,這裏由北向南設置了高線公園、冰雪森林、火車樂園及橋間天地等節點,突出冬季體育特色,模擬山地滑雪運動環境,起伏的地形,也構建出多維視角的林蔭觀賞平台,用流暢的“冰絲帶”線形連接滑雪大跳台和首鋼園區、永定河,夜晚,利用燈光在地面上打造朵朵雪花飄落的景象。
北京冬奧公園另一個亮點是42公里的濱河馬拉松路線,途經首鋼滑雪大跳台、新首鋼大橋、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蓮石湖公園等景觀,整個跑馬路線充分融合永定河、石景山、首鋼廠區、冬奧場館等元素,是北京市首條全封閉馬拉松路線。
永定河重現生機,北京冬奧公園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家園
位於永定河流域的石景山區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譽,其境內有13條主要河道,總長度53.86公里,分屬於永定河、北運河兩大水系。
近年來,石景山區加強水治理,打造“一帶兩軸多線”的水系格局。尤其是北京市啟動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以來,“四湖一線”水景觀的建設塑造著全新的時代風貌和自然環境。位於永定河河道上的蓮石湖,是永定河城市段中最大的湖泊。
以前這裏是一片乾涸裸露的河床,如今水面開敞,湖光瀲灩。利用河灘地、護堤地和城市濱河帶進行修復之後的景觀,已成為市民休閑渡假、賞花戲水的好去處,併成為北京冬奧公園的生態核心。
多年來,北京市和石景山區兩級政府不斷加大力度,對河道進行清理整治:清理垃圾、平整河道,播草蓋沙,在水域內栽植數萬平方米的菖蒲、茭白、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修復河堤,加高防浪牆,修補堤頂路,豐富兩岸植被,在河道兩側種植二月蘭、沙打旺以及各種針葉樹,開展大面積的綠化美化,並嚴厲打擊砂石采挖,同時治理排汙、拆除違章建築。
這些治理,有效地改善了永定河河道及周邊環境,恢復河床植被,同時增強了河道的防洪禦洪能力。慢慢地,永定河石景山段的景觀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河岸綠了,揚塵沒了,環境治理初見成效。
2010年起,石景山區蓮石湖建設項目開工,反哺母親河的行動真正開始。通過一系列的生態修復、河湖治理、回補地下水,永定河北京段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濕地連通的健康河流生態系統,形成有水有綠、生態良好的北京西南生態屏障。5.8公里的蓮石湖,水面102萬平方米,形成以永定河為主體的水域景觀空間帶狀軸,以及沿河孕育的景觀濕地和生態環境,從石景山上向下眺望,一幅風光旖旎的山水畫卷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依託蓮石湖、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間,石景山區不斷提升永定河生態功能、培育水生態文化,結合生態景觀,科學佈置沿線景觀節點,打造生態功能、自然景觀、休閑娛樂並重的北京冬奧公園,加強河床、堤岸、灘地、護岸生態修復,實施節點蓄水、垂直綠化等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永定河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的和諧統一。
如今,蓮石湖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準。秋沙鴨、綠頭鴨、白天鵝、白鷺等20餘種水禽鳥類常年棲息在這裏。永定河石景山段呈現出“湖光凝碧花飄錦,春物惟應此地嘉”的嶄新形象,北京的母親河重獲生機。
隨著北京冬奧公園的建成,永定河生態建設迎來新的契機。堅持高標準、高定位,石景山區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親近自然的理念,依託自然山水、曆史文化、工業遺產等資源,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品質提升,形成了水綠相生、城景滲透、親民共享、冬奧元素突出的城市濱水開放空間,構建多業態互利共生典範,打造首都城市綠色生態會客廳。
北京冬奧公園通過增加蜜源果源類植物、恢復植被群落層次等舉措,積極構建近自然生態河岸,營造良好的生物棲息環境。這裏樹木蔥蘢、水草豐美,吸引許多鳥類在此安家。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黑天鵝、“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等鳥兒都曾在這裏流連忘返,讓北京冬奧公園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家園。

7月17日,北京冬奧公園“火車樂園”主題景觀,將鐵軌剛性的工業美和植物的柔美相融合。圖/IC photo
城市縫合,打造具有冬奧特色的濱水開放空間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親河,她哺育和滋養了北京城,首鋼也因河而生,由於園區多組團格局發展,使得園區與河道的關係日漸疏離。
隨著城市發展逐漸從“剛性需求”轉化為“品質需求”,新首鋼園區以及永定河沿岸這一區域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冬奧公園應運而生。以冬奧為契機,石景山區堅持城市更新、城市縫合理念,沿永定河,串聯首鋼大橋、滑雪大跳台、首鋼高爐以及相關曆史古蹟,融合獨特的山水資源與獨特的城市景觀,打造了首都西部最大的城市休閑公園。
冬奧公園地處京石客專、京原鐵路、豐沙鐵路、S1線四條鐵路交會處,天然河道、線性鐵路交通等多種因素導致公園空間割裂。石景山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城市縫合”。
“縫合”街區與廠房,拆除新首鋼園區北區西側圍牆,將首鋼北區納入公園街區,推動永定河區域及新首鋼園區互聯互通;“縫合”鐵路割裂區域。將園內豐沙線入地區域進行整體環境提升,使鐵路變為公園的特色風景,將周邊風貌進行和諧統一;“縫合”自然與城市,將城市建築、工業廠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實現綠色、生態、和諧發展。
通過打破首鋼廠區圍牆阻隔,將豐沙鐵路局部段入地,改造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間,整合永定河沿線蓮石湖、高井溝入河口等八個公園,融合“冬奧”“永定河”“西山”“首鋼工業”元素,“縫合”石景山西部區域城市空間界面,實現從背河發展到擁河發展的華麗轉變,激發西部區域整體城市活力。
冬奧公園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親近自然的理念,對園內水面、綠地開展生態修復,提升環境品質,完善山水城市格局,形成了水綠相生、城景滲透、親民共享、冬奧特色的濱水開放空間。
公園打造的“特色最鮮明、體驗最豐富、服務最專業”的42公里濱河馬拉松路線,起始點位於京原路以南的馬拉松大本營,北至高井溝入河口公園,途經首鋼滑雪大跳台、新首鋼大橋、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蓮石湖公園等“網紅打卡點”,及京華水韻等6個文化景點、蓮湖秋月等7個生態景點,公園美景盡收眼底。
據悉,冬奧公園開園一年,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承辦各類活動百多場,打造成為了京西地區重要的濱水人文空間。
“後冬奧”時代,北京冬奧公園打造全新公園體系
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正式舉行,北京冬奧公園作為火炬傳遞重要點位,隨著火炬傳遞熱烈、安全、順利完成,這裏成功見證了北京“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
北京冬奧會期間,冬奧公園突出冰雪體育特色,打造了3000平方米冰場和3000平方米雪場,通過系列活動擴大冰雪運動的覆蓋人群,提高公眾對冰雪運動知曉度和參與度,實現冬奧公園的高品質運營,讓全民瞭解冬奧、參與冬奧、共享冬奧。15件面向全球公開徵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公共藝術作品也放置於冬奧公園內,構建冬奧藝術走廊。
隨著北京冬奧會落幕,北京冬奧公園迎來了“後冬奧”發展的新機遇,公園積極利用園內體育設施,傳承冬奧文化,點燃全民運動熱情,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公園打造了花式夜跑路線,通過不同的夜跑路線串聯起永定河周邊各景觀節點。
馬拉松大本營出發區設置智慧陪跑牆,互動影像陪跑系統會自動掃瞄跑者的動作,以動態影像的方式投影到LED牆面上,與跑者進行趣味互動。夜跑道路側面安裝連續條形燈帶以及驅蚊草坪燈,遊客可以享受幽靜的公園環境,欣賞冰絲帶的美麗夜景。蓮石湖區域夜跑路線途經首鋼滑雪大跳台、新首鋼大橋、整個路線充分融合“永定河”“西山”“首鋼工業”“冬奧”元素,構建暢通無阻的慢行綠道,提升豐富交通道路質量與類型,具備“智慧跑”“濱水跑”“公園跑”“堤上跑”等多種功能。冰雪森林節點利用電子屏在隧道中打造冬奧、宇宙星空等特色3D效果,夜晚利用燈光在地面上打造朵朵雪花飄落的景象,營造出獨特的穿越意境。
北京冬奧公園圍繞現有場館、場地等空間,堅持“3+1+N”的經營理念,培育基於市場導向的創新、高效、高熱度的產品,圍繞3大核心盈利板塊開發主體產品:親子娛樂、戶外運動、自然教育,植入時下N項熱點特色強競爭力產品,其中室內場館經營、火車餐廳、兒童遊樂特色項目等已逐步落地,房車營地、帳篷營地、萌寵樂園、水上皮划艇、冬奧科技夜遊等也正處於規劃設計中。
據悉,北京冬奧公園緊盯目標客群,還將會完善運動配套服務設施、特殊人群服務設置等,將“生態與生活”有機結合,續冬奧文化,聚活力文旅,秉持綠色、生態的運營理念,繼續打造兼具自然、人文、體育、休閑等要素於一體的全新公園體系。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