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中國:從大灣區看未來》預告片(01:00)

《預見中國:從大灣區看未來》以國際化視角為人們講述大灣區的美好生活與發展成就。這是八位年輕人的故事,他們因大灣區而相遇,並在這裏共同創造著中國的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將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惠州、中山、肇慶等廣東九市跨海相連。打破了地理上的阻隔,傳統空間也開始向著更多全新的維度拓展。

中國香港藝人薛凱琪眼中的未來,是一位在天台自在起舞的女孩:白裙素衣下雖不見纖腰楚楚,舞步間卻流露出無限的舒暢和飄逸。為“大碼姐妹”設計合身又時尚的服裝,讓她們遠離偏見與自卑,欣賞到豐滿女孩獨特的美,是薛凱琪來到內地後對創立品牌的意義的新思考。從演藝圈到服裝業,個人的行業跨界,背後依託的其實是大灣區正在全力推動的多維度跨界。
基因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見證了人類在微觀空間中對生命現象的不懈探索。珠江西岸,土生土長的珠海人陳天藍在這裏創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他稱自己是病毒獵手,在對時間和技術的不斷追逐中,終於實現了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珠江東岸的深圳,華大基因實驗室中來自津巴布韋的年輕人設計了一個自動化程序,用機器代替雙手,為更多地中海貧血患者爭取到了生命的時間。

夢想不是城市人的專利,大都市城市圈也應為鄉土留出更多空間。在江門的國家農業科技園,香港青年羅偉特用自己的壓歲錢建起了蔬菜大棚,同時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注入到這片土地。在大灣區的西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陳誌文希望在家族傳統的生蠔生意中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每天清晨,當數以百噸的新鮮蔬菜從江門的大棚出發,用特殊技術製作的生蠔包也隨之一起,經大灣區的公路、港口、口岸……運送到全球市場,被送到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這些鄉土空間為我們的城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土氣息和泥滋味。
從大灣區出發,張大蠻帶著自己設計的電動汽車頂艙,滿載著粵港澳青年的夢想,駛向一個充滿未知與希望的新時代。
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江門,佛山……城市依次鋪陳,大灣區的輪廓也逐漸清晰。鏡頭中的粵港澳只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八位年輕人的故事正在更為廣闊的世界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