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下,網絡大V應該成為中國社會團結抗疫的推動力量

2022年12月24日19:34

  來源:明叔雜談

  1)2022年12月初,中國防疫政策作出重大優化調整。大疫之下,中國社會正面臨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短期內,感染人數增多,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抗疫中來;與此同時,全國醫療體系也在承受壓力,醫護人員非常辛苦。但無論如何,中國社會又朝著徹底走出疫情的陰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今後,疫情或許仍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繼續“折騰”我們,但中國社會終將迎來“後疫情時代”,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此時此刻,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網絡大V”,都應該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社會防疫做出貢獻。尤其是那些影響力大的“網絡大V”,大疫之下,不要熱衷於在輿論場上帶節奏、攻擊他人。這種熱衷於“撕人”的做法,完全是對“網絡大V”影響力的公器私用,是對中國社會公共資源的一種浪費。

  2)大疫之下,“網絡大V”不要再繼續熱衷於爭論防疫政策的變化。新冠病毒問世已經三年,但人類對它的瞭解依然不夠多。任何一項防疫政策的出台,既要考慮病毒和疫情本身的特點,儘可能做到基於科學、實事求是;也要考慮到這項政策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成本,要考慮到民眾對這項政策的支持和接受度。過去三年,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三年後,當奧密克戎的傳染性變得超強而毒性大為減弱時,國家調整防疫政策,是反複權衡各種需求、風險和代價的結果,也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結果。過去三年,中國社會採取的防疫政策沒有錯。現在,中國社會調整防疫政策也沒有錯。我們不能抱著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在這個時候還去爭論“清零”和“放開”。更不要因為中國社會防疫政策調整,就去相信和散佈“陰謀論”,說“國家的防疫政策被利益集團綁架”。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防疫的出發點,從來都是為了維護最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有能力去“綁架中國的決策”。大疫當前,中國社會需要的是,繼續團結一致往前看,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無止盡的喋喋之爭。

  3)大疫之下,專家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對於專家的觀點,要儘可能放到當時當地的條件下去看,不要斷章取義,更不要上綱上線,隨意去懷疑一個專家的立場和動機。疫情之下,包括美國在內,很多國家,攻擊專家的“反智言論”和“民粹言論”層出不窮,嚴重擾亂了防疫的社會共識,這些國家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社會對此尤其要警惕。疫情爆發三年來,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的奧密克戎病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跟之前的新冠病毒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致病性下降、傳染力增強。任何一個專家,不管是鍾南山,還是張文宏,還是其他人,他們都不是上帝,他們都是在當時當地的條件下,基於人類社會對於病毒的認知,就病毒和疫情發展,給出自己的預測和判斷,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幫助中國民眾和中國社會更好地應對疫情。

  4)實事求是地說,一些專家兩年、三年前的判斷,雖然在當時當地條件下看可能是合理的,但兩年、三年後,病毒變了,疫情也變了,這些判斷回過頭來看可能不準確了,甚至是錯誤的,這也非常正常。病毒是新事物,而且還在不斷變化,我們不能要求專家“先知先覺”、“全知全能”。人類探索自然、探索世界、探索宇宙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就拿“牛頓三定律”來說,它也有發揮作用和適用的條件。在宏觀世界,它是對的,但到了微觀世界,它可能就不起作用了,甚至是錯的,取而代之的則是“量子力學”。但我們能說,牛頓是錯的嗎?甚至說牛頓是騙子嗎?

  5)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專家也可能犯錯誤。對於專家的錯誤,要儘可能就事論事,不要一上來就扯專家的立場和動機,尤其不要動不動就認定某個專家是“壞人”,是“騙子”,是“別有用心的”。這種上綱上線的做法,對專家不公平,對社會非常有害。“網絡大V”尤其要避免犯這樣的錯誤。

  6)還有一些人,大疫之下,反反複複散佈“陰謀論”,非要說中國疫情久拖不決,是境外敵對勢力“投毒”的結果。這種錯誤的思想,對中國防疫“有百害而無一利”,也應該趁早丟了。我一直都說,相信“陰謀論”,是智商欠費的表現。中美關係是不好,但也沒有必要把什麼問題都跟美國聯繫起來。相信這種“陰謀論”的人可以用常識想一想,在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情況下,美國如果想向中國傳播新冠病毒,它怎麼確保病毒不會再傳回到美國?希望我的讀者里,有常識的人多一點。

  7)大疫之下,“網絡大V”可以做什麼?首先,不要老想著在輿論場興風作浪,更不要“見人就撕”,天天打口水仗,天天衝著個人搞人身攻擊。“網絡大V”的影響力,說到底,是信任他的民眾給的。這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力。真正的“網絡大V”,任何時候都不能“公器私用”,而是要努力發揮社會責任感,要努力做一個有良知的公眾人物,不要做一個唯流量是圖的“小人”。

  8)網絡時代,各種問題容易被炒作放大,導致輿論撕裂。有一部分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喜歡站隊,都喜歡黨同伐異,這種“撕紅了眼”的做法,是非常愚昧的,對社會也無益。這個時候,“網絡大V”不要煽風點火,不要製造、誇大輿論場中的對立。要多想想,大疫之下,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是什麼?最廣大民眾最需要的是什麼?“網絡大V”要從自身做起,多求同存異,多積累共識,少引戰,不要發起無意義的爭論。

  9)大疫之下,“網絡大V”可以多宣傳防疫的科學知識,讓民眾免於恐慌,讓大家合理用藥,早日康複。“網絡大V”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反映民眾存在的具體問題,推動有關部門去解決。“網絡大V”可以多關注醫護人員的困難,呼籲一般人非必要不就醫,把寶貴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同時也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網絡大V”還可以呼籲,特殊時期,民眾對醫護人員多一點理解,少一些醫患矛盾。大疫之下,“網絡大V”能做的事情很多,不能只想著自己的那點流量。

  10)三年前,疫情突然來襲,中國社會靠的就是團結一致往前看的精神,才走出了疫情初期的困難局面。三年之後,疫情正在席捲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中國社會還是需要繼續求同存異,繼續團結一致往前看,才能早日徹底走出疫情的陰霾。這幾天,北京在度過感染的高峰期後,街道上的車流、人流已經開始恢復。全國各地的感染高峰期會有先後,但一旦度過那個臨界點,情況就會開始好轉。這個時候,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網絡大V”,可以多想想春暖花開的日子,多想想社會恢復正常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無休止的爭論,既耗費個人的元氣,也對國家和社會無益,每個人都應該努力避免捲入其中。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